「人造月亮」可行嗎

2021-01-18 百科知識

點擊關注「有料有趣又專業」的科普期刊《百科知識》

地球只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人類對月球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美國的「阿波羅計劃」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中國、印度的月球探測器進入月球軌道或到達月球表面,中國的「嫦娥四號」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玉兔二號」月球車也成功在月面行走。但是,月球太孤單了,要是有幾個「姐妹」陪伴就好了。中國將首次為月球送上4個「姐妹」——「人造月亮」。

在現代生活中,由於科技的不斷發展,一些不可再生能源不斷被消耗,日漸枯竭,為了節約能源,中國才有了發射「人造月亮」這個計劃。其實,「人造月亮」的構想最早源於一位法國藝術家的想法:「在地球上空掛一圈鏡子做成的項鍊,讓它們一年四季把陽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這個想法曾被歐洲航天局譏為「痴人說夢」和「荒唐至極」。但是,俄羅斯卻決定將這一藝術構想變為科學構想,實施了代號為「旗幟」的一系列計劃。1993年2月4日,俄羅斯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進行了一次代號為「旗幟2」的「人造月亮」的初步探測試驗, 這次試驗獲得成功,在太空展開了人類第一個太陽帆。「旗幟2」的陽光反射鏡裝在一個鏡包中,由8瓣厚度僅有5微米的超薄鍍鋁膜片組成,鏡瓣之間由32根線連接。鏡包打開,依靠自身放置產生的離心力舒展開來,成為一輪「人造月亮」。這個「人造月亮」直徑為20米,地面光斑直徑4千米。當它運行到西歐上空時,恰好是後半夜,它大方地向地面射去了第一縷光。可惜由於雲層太厚,人們未能詳細地觀察到這一不同尋常的現象。但很多人都說曾看到一束光亮。試驗結束後,反射裝置與「進步號」飛船分離。 這次探索性的試驗是成功的。居住在俄羅斯北方的居民在朦朧的夜色中看到了一個蔚為壯觀的景象:一個從來沒有見過的新奇的「月亮」緩緩划過夜空,從約300千米的高空像探照燈那樣將一束暗淡的光束投向夜幕下的大地,在地面上形成一個直徑約4千米、亮度低、明顯可見、快速移動的光碟。幾小時後,在莫斯科時間中午時分,這個「月亮」又將暗淡的光碟投射到了距俄羅斯數千千米之外、仍處於茫茫夜色之中的加拿大土地上。在加拿大的晴朗夜空中,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天空中「飄揚」的「旗幟2」,有人還拍下了照片。

1999年2月4日,俄羅斯「進步M-40」貨運飛船攜帶了一面反射鏡進入太空,進行代號為「旗幟2.5」的陽光反射試驗。按照預先的設想,鏡瓣在離心力的作用下會迅速展開,形成一個直徑為25米的反射鏡面,每個鏡瓣都是由專門的鍍鋁箔片製成。在「和平號」空間站上的兩名太空人帕達爾卡和阿夫傑耶夫的操控下,像向日葵似地朝向太陽。這個直徑達25米的「人造月亮」的總重量不到4千克。幾乎所有「和平號」空間站經過的國家如俄羅斯、法國、捷克和加拿大等都會陸續出現一束來自太空投下的陽光。光束的直徑在地面為5~7千米。夜色中,反射光的亮度10倍於月球,足以讓人讀書閱報。但是,在飛船離開「和平號」空間站150~200米時,僅過了1分半鐘,「進步號」的天線突然打開,巨大的反射箔片就絆在了天線上,反射鏡未能打開。「和平號」上的太空人用遙控系統啟動貨運飛船的引擎,轉動天線,使箔片擺脫了天線的羈絆。但是,當貨運飛船再次旋轉時,又出現了相同的問題。俄羅斯航天局地面飛行控制中心分析後判斷,反射鏡發生了纏繞現象。經歷兩次的修正失敗後,俄航天部門決定中止試驗。1999年2月5日,「進步M-40」貨運飛船帶著未打開的反射鏡進入地球大氣層燒毀,未燃盡的殘餘物墜入太平洋南部水域,這次試驗以失敗告終。「旗幟3」是前兩個「旗幟」計劃的放大版,直徑為60~70米。但是該項目在「旗幟2.5」失敗後被廢棄。之後,由於種種原因,俄羅斯停止了「人造月亮」的計劃。


中國、俄羅斯、美國、日本、歐盟等都在開展空間能源應用項目的技術攻關與驗證。通過反射鏡來製造「人造月亮」「人造太陽」的這個設想大家都有。但是,誰能走在前面、早日實現空間能源利用,還需要腳踏實地地進行科研攻關和商業應用模式的探索。2018年10月在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期間,成都主會場舉辦了「創響中國」專場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展出了中國「人造月亮」項目。這意味著這一項目在技術上已經十分成熟,可以付諸實踐了。這個項目是由天府新區系統科學研究會為主導,北京理工大學、航天科工微電子系統研究院等多家學院與研究院共同參與論證的。這個項目提出2020年首顆「人造月亮」將完成從發射、入軌、展開到照明整體系統的演示驗證並發射,2022年3顆「人造月亮」將發射升空,並進行從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演示驗證試驗。所謂的「人造月亮」其實就是一顆衛星,但是利用某些特殊的手段,讓這顆衛星可以在天上持續發光,而且亮度比現在的月亮還要高出數倍。如果這個試驗成功的話,那麼我國四川成都將成為世界上首座沒有黑夜的城市,這將能大大節約能源消耗。據了解,「人造月亮」可以達到8倍月光的照明亮度,將這種裝置發射於地球上空,能讓一座城市的照明亮度達到夏季黃昏時的亮度。


不過,要想讓「人造月亮」保持固定的照射角度,那麼必須將其發射到地球的同步軌道上。但是,這其中存在一個難題,那就是同步軌道距離地球較遠,「人造月亮」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照亮度會低於預期,所以,這個設想是行不通的。


經過反覆討論之後,我國專家提出新的解決方法,那就是將「人造月亮」發射到近地軌道上,雖然在近地軌道上,「人造月亮」無法完成同步運轉,但是卻能夠完整地將光線反射回地球上,因此,只需要將「人造月亮」的數量提升至3顆就可以了。只要將3顆「人造月亮」按照相等距離發射到地球的近地軌道上,就能讓其在運轉的過程中保持足夠的光線照射,從而達到一座城市永無黑夜的效果。

「人造月亮」由位於地球軌道500千米處的3面鏡子組成,它們以7.62千米每秒的速度飛馳在地球軌道,每天可以24小時固定照明成都地區3500~6400平方千米的地表面積,亮度將達到月亮的8倍,每年可節約12億元的電費。其實「人造月亮」的原理並不複雜,難就難在它是一顆大型的人造照明衛星,本質上是太空飛行器,所以關鍵的難點還是在航天技術方面。「人造月亮」將在距離地表500千米以內的近地軌道運行,首先需要用火箭將它們發射上去,到了太空之後,進入軌道,打開,完成一系列的操作。別小看這些操作,這些操作涉及了目前最頂尖的航天技術,比如對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姿態的精準控制等,這些都是難度很高的。而且太空環境十分複雜,製造材料也需要經得起考驗。我國計劃發射「人造月亮」的新聞公布後,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讚揚的有之,自豪的有之,質疑的有之。提出這類看法的人總的依據是:人類能夠利用主觀能動性對客觀世界進行改造,但是無法對客觀規律進行改造。如果強行在地球的上空打造一面特大的反射鏡,讓原本沒有太陽光的地方也充滿了光明,這其實是在違背自然規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自古以來,人類仰望星空,發現並積累了許多重要的科學知識。若城鄉的夜間照明導致夜空亮若白晝,光汙染將迅速蔓延。這不僅使花前月下的浪漫沒了,還打亂了千百年來形成的動物和人的生物節律,其危害是無法彌補的。

幾十億年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依賴於日夜交替的規律變化,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物種都需要在黑暗環境下休養生息,這一特性存在於人和所有動植物的基因序列中。然而,人為照明使得夜晚被照亮,日益嚴重的光汙染嚴重幹擾了夜間環境和生態系統。

研究表明,人造光會對人類的健康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可增加患肥胖症、抑鬱、睡眠紊亂、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

人造光對動植物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很多野生動物依賴於每天光明與黑暗循環的節奏,來支配自身的生命行為,例如繁殖、進食、睡眠以及躲避捕食者,甚至遷徙。昆蟲和鳥類是光汙染的最大受害者,它們中有部分物種因為光汙染的影響,數量已經大幅度減少。人造月亮帶來光汙染,會影響天文觀測。很多天文上的觀測需要在漆黑的夜空中才能更好進行。如今,因為光汙染,許多天文臺已經受到幹擾甚至不能再使用,人類數千年來仰望、觀測的星空資源及其文化正在消失。英國網站曾發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人造月亮」一旦升空,若是與月球進入同一軌道,將會直接引發火山噴發,甚至會出現更多的火山。除此之外,「人造月亮」也會對海洋運動產生影響,如潮汐運動效果將可能極度被放大,使得紐約等沿海城市遭遇洪水災害。

我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每年耗費大量不可再生能源。因此,這項計劃一旦成功,其亮度將達到月亮的8倍,相當於黃昏時的光照度,完全可以在夜晚起到照明作用,極大地節省了能源。白天,人造月亮儲存光源,到了夜晚,它就開始辛勤地工作,它的巨大能量將會代替地球上的其他照明設施。比如,人造月亮為一個面積為50平方千米的區域提供照明,那個地區一年節省的用電成本可能會達到12億元。如果這種技術被廣泛運用,可以節約的能源將無法想像。人類就好比在太空中安裝了一臺免費的能源供應機器,將太陽能發揮到了極致。而作為首個測試地點的成都,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永久光明的城市。「人造月亮」的設計亮度是自然月光的8倍,但多少會因為大氣運動等多方面的影響,使得照明效果有所衰減,在照明區域的實際光照效果大概相當於夏天黃昏時的光照。直觀一點的感受就是照明的效果相當於普通路燈照明效果的20%。如果太空中出現了兩個或者3個月亮,會不會影響地球原本的晝夜交替,甚至影響到人體內的生物鐘?研究人員表示,大家不必有這樣的擔心。因為設計師已經考慮到了這一點,「人造月亮」上包含了可調控的操作,可以實現亮度調節與精準照明,選擇需要的光亮傳輸到地球上,避免過度光照帶來的負面效果,並不會對地球原本的自然規律和人類的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在「人造月亮」運轉期間,人們仰望夜空,只會看見一顆格外明亮的星星,而不是大家想像中的一輪明月。「人造月亮」是人類一次大膽的設想,它可能會在未來給人類提供一個新的照明途徑,節省電費並不是它的主要作用。試想一下,在受到自然災害侵襲的災區,由於停電,肯定會給救援保障工作帶來很大阻礙,如果此時天空中有另外的光源,將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救援保障工作的進行,並且舒緩民眾在黑暗中的不安感。同時,這一系統可以解決俄羅斯等國高緯度地區的照明問題。這些地區每年總有長夜難明的極夜時期,渴望光明的人們深受其苦。目前,人們也在設想,能不能在月球軌道上放置陽光反射鏡,讓月球探測器能夠少受長月夜帶來的影響。美國人的想法更科幻:把陽光反射鏡部署在火星軌道上,用來為火星營造類似地球的環境,或者用巨大的反射鏡遮擋陽光,給越來越熱的地球降溫。所以,「人造月亮」技術仍可在太空探索的其他領域發揮作用。我國研發的「人造月亮」裝置不過是在地球上方500千米地球近地軌道上運行的一顆帶有大型反射鏡面的空間照明衛星,這種衛星的重量並不大,現在在這個軌道上運行的國際空間站和「天宮二號」比「人造月亮」大得多,都不會對地球產生多大影響,人類發射了上千顆人造衛星在地球的軌道上,也沒見到地球出現什麼問題,一顆小小的「人造月亮」怎麼能有這樣大的影響呢? 


筆者認為關於是否要發射「人造月亮」的問題,正反兩方面的意見都值得考慮。

眾所周知,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利用得好就能夠讓問題迎刃而解,如果利用得不好反而會傷到自己。如果強行在地球的上空打造一面特大的反射鏡,讓原本沒有太陽光的地方都充滿了光明,這其實是在違背自然規律。

再者,很多天文觀測需要在漆黑的夜空中才能更好進行。那麼,「人造月亮」這個概念對人類來說是利還是弊呢?要辯證看待。在理論上,確實存在將「人造月亮」研發成功的可能性,現實中也有必要研發出「人造月亮」為更多地區帶去照明,從而節省電能的消耗。

與此同時,還需要考慮「人造月亮」的性價比、安全性等問題,在儘量不幹擾人類、自然界生物正常存在的情況下運行才符合人類的要求。


本文節選自《百科知識》2020.05B

點擊圖片,一鍵下單——




相關焦點

  • 人造月亮真的可行嗎?本該在2020發射「月亮」,為何沒下文了?
    不出意外的話,我們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月亮身影,2018年的時候提出了「人造月球」計劃,預計在2020年向太空發射第1顆人造月亮,人造月亮能夠為人類提出源源不斷亮光,原本在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為什麼在今年沒有任何消息呢?
  • 當年轟動世界的「人造月亮」計劃,為什麼沒有下文了
    我們的地球在宇宙中已經存在了40億多年,假如有人目睹了地球的發展和演變,那麼月亮將是最重要的夥伴。自古以來,月亮在人心中的含義就不同了。許多人認為,即使身處不同地點,仰望同一顆明月也意味著永遠在一起。特別是對於某些早退晚歸的人來說,擁有月球陪伴似乎不再那麼寂寞。
  • 中國要用人造月亮來代替路燈了?科幻小說嗎?
    說的是成都一家名為「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的機構表示,他們在參與一個「人造月亮」的構想,並且近幾年可能就要實現了——該研究會參與的「人造月亮」構想有望在2022年初步實現。2020年首顆「人造月亮」將完成從發射、入軌、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演示驗證並發射。2022年3顆「人造月亮」將發射升空,並進行從展開到照明的整體系統演示驗證實驗。
  • 人造月亮:它的亮度是月亮的8倍,晚上不用開燈也能讀書看報
    人造月亮前幾年火過一段時間,顧名思義,就是人工製造的月亮,據說它的亮度是月球的8倍,人造月亮是形象的比喻,人類還沒有能力去造體形如月亮那麼龐大的天體,這裡所說的人造月亮其實就是造一面大鏡子發射到太空中,將太陽光反射到地球上給人們照明。
  • 「人造月亮」究竟可以實現嗎?未來的世界會沒有黑夜嗎?
    」可以創造嗎?」可以成功嗎?其實「人造月亮」本質上是屬於一顆人造衛星,在衛星表面上裝有發射太陽光的材料。這樣可以反射太陽光照射地球。如果只有一顆「人造月亮」的話,能夠持續照明會有些困難,所以科學家指出在2020年發射一顆「人造月亮」後,2022年將要再發射兩顆「人造月亮」。
  • 「人造月亮」可以實現嗎?地球上再無黑夜嗎?
    「人造月亮」可以創造嗎?眾所周知,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月亮能夠在黑暗的夜晚發出明亮的光,月亮越圓,發出的光就會更亮。正是月亮這一體徵,方便了人們夜晚的活動與出行。但是在高緯度地區,月光照射不到,就會出現極夜現象。所以人們就提出大膽假設,可以在太空中建設一個「人造月亮」,可以改變黑暗的現象。
  • 原定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下文了?今天算明白了
    月亮對於大家來說是一個並不陌生的物體,只要天氣晴朗,在夜晚我們抬頭幾乎都是能夠看得見的,相信在大家在小的時候,都會認為月亮是個自己會發光的物體,就和太陽一樣。基於這個原理,在距今27年前,也就是1993年的時候,俄羅斯就進行了第一次人造月亮的實驗,該實驗就是在太空反射太陽光,實驗的結果成功了,在地面形成了長達4千米長的光斑,這也證明了人造反射光源是可行的,那麼為什麼想要製造人造的月亮呢?
  • 原定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下文了?今天算明白了
    原定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下文了?今天算明白了月亮對於大家來說是一個並不陌生的物體,只要天氣晴朗,在夜晚我們抬頭幾乎都是能夠看得見的,相信在大家在小的時候,都會認為月亮是個自己會發光的物體,就和太陽一樣。
  • 原定在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為何沒下文了?看看這些代價就知道了!
    在1993年的時候,歐洲南部上空出現了一道亮眼的光束,這道光束直接穿過了歐洲,最後消失在了天空中,其實這並不是UFO,而是俄羅斯發射的人造月亮。如果人類能夠打造出人造月亮,那麼釋放的光芒甚至可以是滿月的8倍。
  • 預計在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比月球亮8倍,為何沒消息了?
    ,我們只能在科幻電影中看到他的身影,直到2018年我國的四川科學家也設想了一個人造月亮項目,當時科學家打算在2020年發射第1顆人造月亮,這顆人造月亮將在地球軌道上運轉。實驗成功後將在2022年發射三顆人造月亮,這四顆人造月亮交替在地球軌道上運轉,為地球帶來光明。
  • 中國「人造月亮」或成現實
    月亮是可以說是人類最熟悉的地外天體,它的直徑為3476公裡,目前正在遠離地球38萬公裡外的深空軌道上運行。月亮是地球夜晚的重要光源,從古至今為不少迷失的人指明了方向。不過,月亮散發的光亮受天氣影響非常大,在一些烏雲密布的夜晚,我們甚至看不到月亮。隨著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人類開始設想向太空發射「人造月亮」,為人類提供照明。
  • 3顆人造月亮即將升空,代替路燈照明,每年節省電費12億
    那就是中國可能會發射一顆「人造月亮」衛星,所謂人造月亮其實和人的太陽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就是將人工的月亮能源轉變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能源,而根據計劃我國的人造月亮將在2020年前後投入到太空之中。據了解,我國即將發射的人造月亮實際上是一顆人造空間照明衛星,衛星上裝有一個超大的空間反射器,可以反射太陽的光線,這顆人造月亮的亮度是普通月亮的8倍,能夠滿足黑夜裡的照明需求,並且,如果這一計劃成功實施之後,可以為地球節省電費最少可達12億元。
  • 我國原定在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2022年發射兩顆,咋沒下文了?
    俄羅斯的人造月亮計劃俄羅斯所發射的人造月亮,從空間站脫離後,經過了薄膜鏡面的反射,在地面上形成了5000米寬的光斑,看到這樣的結果後,俄羅斯也是信心倍增,他們計劃在1999年執行第2次人造月亮計劃,如果第2次的計劃成功,那麼人造月亮所產生的亮度抵得上10輪滿月。
  • 比月亮還亮8倍!原定於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聲了?
    自從世界各國在航天領域發展開始,就有人提出了「人造月亮」的一個構想,人造月亮顧名思義就是由人工製造出來的「月亮」,其實是利用向地球高空發射一些反射裝置(包括衛星),從太空反射陽光到地面。
  • 比月亮還亮8倍!原定於2020年發射的人造月亮,怎麼沒聲了?
    自從世界各國在航天領域發展開始,就有人提出了「人造月亮」的一個構想,人造月亮顧名思義就是由人工製造出來的「月亮」,其實是利用向地球高空發射一些反射裝置(包括衛星),從太空反射陽光到地面。在2018年的時候,成都的一個實驗基地就提出了製造人造月亮的計劃,並計劃於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亮度是月亮8倍,但如今2020年已經過去四分之三,為什麼卻一點消息都沒有呢?這是怎麼回事?
  • No25:月亮、超級月亮與人造月亮
    月亮、超級月亮、人造月亮: 9301 IGZ』GMOI 9495-930:(母語為漢語):咱們的地球有了第二個月亮 !《W世界通用語》:011-9300-67-9302 !(請上下參照)人造月亮人造月亮的構想最早源於一位法國藝術家的想法:「在地球上空卦一圈鏡子做成的項鍊,讓它們一年四季把陽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 如今的光汙染越來越嚴重,在大城市中,我們已經很難體會到「舉頭望明月」的情調了。不過今年2020年,這個想法就要夠實現。
  • 中國不滿足建造太陽,如今開啟建造月亮,你覺得人工月亮可靠嗎?
    然而近一段時間一名專家爆料,目前中國正在實施建造太陽的腳步,大家聽到見到太陽就會想起當年美國試圖開始建造月亮,建造太陽是模擬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用最少的燃料釋放出最強大的能量,終於一段時間後,建造太陽的過程中取得了成就,於是專家們開始新一輪的建造月亮,建造月亮有什麼作用呢?
  • 外媒:中國「人造月亮」或改變這一切
    參考消息網10月23日報導外媒稱,中國計劃到2020年發射「人造月亮」,以取代城市路燈照明,節約電費。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10月21日報導,中國媒體報導稱,成都正在研發「照明衛星」,比月亮亮8倍。首個「人造月亮」將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如果成功,2022年將再發射三個。
  • 人造月亮是好是壞?成都專家原定2020發射的人造月亮,為何沒動靜
    從此,這個大氣磅礴的人造月亮計劃就被擱置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只能在科幻作品裡面看到它的身影。直到2018年,位於四川成都的天府系統科學研究會,也開始構想「人造月亮」的項目。按照研究會的說法,這顆人造月亮將在2020年發射,完成入軌 展開 照明到調控的整體驗證工作後,一直持續到2022年。
  • 比月球亮8倍,一年可省幾十億電費,「人造月亮」項目為何停了?
    相比之下,通過反射太陽光來營造「人造月亮」的景象更可行,俄羅斯在上世紀90年代實現的人造月亮就是遵循這一原理。該項目取得成功後,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人們原以為可以擺脫極夜所產生的困擾,但沒想到後來由於經費問題,這個項目被暫停了。從那之後就再也沒有國家做過同樣的事,直到2018年我國四川成都的一個科學研究會發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