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分享#
今日央視報導了一則福建莆田的新聞:一位凌晨剛下班的小夥子走在護甲的路上,看到有一位3歲左右的女童獨自走在街上,旁邊並沒有父母陪伴。小夥子立刻跟了上去並報警。警察及時出警將孩子帶回派出所了解情況,原來是孩子父母看到孩子睡著了出門送貨,沒想到孩子半夜驚醒發現父母不在身邊,便一個人出門尋找。多虧遇到了好心人避免了悲劇。
在這裡難題並不是要批判這對父母沒有責任心,成年人的不容易都很理解,畢竟生活的重擔壓在我們肩上。但對於孩子真的不能放鬆警惕,你的一眼疏忽,很可能造成終生遺憾。
你永遠不知道孩子的下一秒會幹什麼
我陪孩子出去玩的時候深有體會的一點,就是不要預判孩子的行動,因為0至3歲是寶寶好奇心最強烈的時候,也稱「敏感期」。
受認知的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探知欲。
我陪他玩的時候,明明是向前方目標跑,跑著跑著突然急停左轉跑健身器材哪去了,如果不是反應快肯定把他撞飛。你說他吧,他根本與你不在一個頻道。
這種情況相信大家都遇到過,我們小區夏天發生的一件事也讓我記憶深刻。那是去年夏天,我剛進小區,突然旁邊的單元衝出一位手拿鍋鏟的大娘,極快的速度衝過我身前,邊跑邊向旁邊的綠化帶喊「寶寶、寶寶」。我扭過去一看,確實綠化帶水池旁有一個4歲左右的男孩在玩,邊忙跟了過去,萬幸景觀池裡不存水,孩子沒事。原來這位奶奶在一樓,白天自己照顧孩子,這會中午要做飯便讓孫子自己看電視,誰知道轉身的功夫孩子自己跑到屋外玩去了。還好這時車少,不然突然樓道裡跑出個孩子很容易出危險。
除了鋼鐵俠,生活中誰也不能時刻保持警惕
父母不是機器人,總有打盹的時候。去年在印度盧迪亞納發生過一起偷小孩事件。夏天凌晨1點多,一家四口嫌屋內悶熱,便在自家門口的床板上熟睡。這時一名車夫推著一輛三輪車悄悄湊近,他鋪開車鬥裡的棉被,弓腰湊近床鋪,一把抱起熟睡中的孩子放上三輪車。萬幸是睡在孩子身邊的母親被異動驚醒。
挑起將車上的孩子奪回,驚跑了人販子。
不要小看了你的孩子
老虎都有打盹兒的時候,何況人呼。我們只能儘量做好自己工作,將安全工作做在前面。平等地對待孩子,父母不要試圖去掌控孩子。我們做事情最好告訴孩子,比如上班時與孩子打招呼,告訴他父母暫時離開他,但一定會在某某時間回來陪他玩。將父母要去做的事情告訴孩子,孩子會有參與感,更不會產生父母離開的恐慌感,他會期待著父母回來,而不是自己出門尋找。現在的寶寶都是非常聰明,思考問題反應快速。父母越隱瞞,他好奇心越旺盛。不要覺得與孩子多說幾句話是浪費時間,孩子知道得越多,懂得什麼是危險不能做的,才能更好地保護自身。畢竟父母不可能一直跟在孩子身後,他自己對危險有認知才是最好的保護。
我是難題,你的寶寶在生活中是不是更調皮呢?是否也碰到過這種頭疼萬分的囧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