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的「牛博士」 ——記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動物疫病控制中心...

2020-11-23 安徽網

今年53歲的宋仁德在玉樹草原遠近聞名,被牧民群眾親切地稱為「牛博士」。一是因為他是玉樹僅有的有著10年留學經歷的博士,二是因為他是紮根玉樹34載研究犛牛的權威專家。如今,在美麗的玉樹草原,因為有了他,犛牛產業發生了巨變,牧民的生活狀況今非昔比。

牧民桑旦松說:「是『牛博士』手把手教會我如何種草補飼,如何引導反季節出欄,我家收入大幅提高。」

牧民拉巴才仁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帳:過去家裡300畝草場養80頭犛牛,每年只有七八頭牛出欄,如今其中40畝變成了種草基地,草量翻番。近幾年,在春季市場行情最好的時候出欄10頭左右犛牛,近3年年均純收入增加上萬元。

「我是土生土長的牧區人,對草原有著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懷。非常想用自己的學識幫鄉親們過上好日子。」宋仁德說。30多年來,宋仁德成功完成生態畜牧業多項國家級重大課題,成功推廣犛牛高效養殖新模式,破解草畜矛盾,幫助牧民增產又增收。他說,這輩子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牧民生活如意,把三江源最好的草地留給子孫後代。

青海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犛牛頭數佔到全國犛牛總數的35%,而玉樹的犛牛又佔了青海犛牛總數的三分之一。1986年宋仁德從青海畜牧獸醫學院畢業後,主動要求到青海最為偏遠又艱苦的玉樹地區工作。當時,三江源頭核心區生態問題日益嚴重,傳統畜牧業舉步維艱,牧民的牛羊越養越多,出欄率卻越來越低。

在最初的10年,他幾乎跑遍了玉樹的山山水水、草原牧場,採集草種、記錄數據、登記犛牛品種、收集牛糞樣品……他用心傾聽牧民心聲,用腳步苦苦著力為百姓和草原尋找一條和諧共生的發展道路。他先後完成了「中國青藏高原放牧犛牛硒營養狀態的研究」「玉樹生態畜牧業研究與示範」等重點科研項目。

他還選取犛牛體系綜合試驗研發示範點,以減畜反而增收的事實來引導部分牧民改變傳統養殖觀念,通過多年的調查、測定,成功申報了「玉樹犛牛」「扎什加羊」兩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地方品種,並通過現場鑑定。「現在我場每年能提供1500頭優良的後備種公犛牛,幫助貧困牧戶增加了收入。沒有宋站長多年的努力,這些是不可能實現的。」因這些項目而受益的曲麻萊縣黃河源良種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長諾巴仁青激動地說。

「要想為牧民服務,首先要知道牧民需要什麼,不跟牧民打成一片,就無法理解牧民之所急。」宋仁德意識到,三江源生態畜牧業要持續發展,一定要走「上聯專家引技術,下達牧民見實效」的新路子。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2011年,宋仁德被遴選為「十二五」期間國家肉牛犛牛產業技術體系玉樹綜合試驗站站長。該體系工作集動物疫病防控、畜牧技術研發推廣和產業化於一體,這給宋仁德直接服務牧民群眾搭建了絕佳的平臺。

當談及國家肉牛犛牛體系對養殖戶的幫助時,雜多縣莫雲鄉巴陽村扶貧對象扎西才旦激動之情溢於言表:「2014年冬天,玉樹下大雪,我的十幾頭牛餓死了,加上大兒子做生意虧得厲害,也沒有錢買太多的飼料,就想把牛全賣了。正在我左右為難的時候,玉樹犛牛站及時提供補飼料技術,幫助我家渡過難關,現在我家的犛牛生產形勢喜人。」

多年來,在宋仁德的帶領下,玉樹州創建了10多個以高原犛牛疫病綜合防控技術、犛牛養殖技術、補飼技術、繁殖技術為核心的高原犛牛高效配套養殖技術示範基地和上百個示範戶,設置了劃區輪牧、放牧強度實驗圍欄,輻射帶動牧民萬餘戶。

「牛羊是草原的希望,僅靠苦幹很難有大的變化,科技服務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引進新技術新模式實現傳統畜牧業轉型升級是必走的路。」宋仁德說,「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牧民群眾富裕起來,同時,把三江源生態保護好,留給子孫後代。」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21日 05版)

相關焦點

  • 草原上的「牛博士」
    【奮鬥實幹在一線】今年53歲的宋仁德在玉樹草原遠近聞名,被牧民群眾親切地稱為「牛博士」。一是因為他是玉樹僅有的有著10年留學經歷的博士,二是因為他是紮根玉樹34載研究犛牛的權威專家。如今,在美麗的玉樹草原,因為有了他,犛牛產業發生了巨變,牧民的生活狀況今非昔比。牧民桑旦松說:「是『牛博士』手把手教會我如何種草補飼,如何引導反季節出欄,我家收入大幅提高。」牧民拉巴才仁掰著手指頭算了一筆帳:過去家裡300畝草場養80頭犛牛,每年只有七八頭牛出欄,如今其中40畝變成了種草基地,草量翻番。
  • 玉樹草原上的牛博士有多牛?
    【玉樹草原上的牛博士有多牛?】今年53歲的宋仁德在玉樹草原遠近聞名,被牧民群眾親切地稱為「牛博士」。一是因為他是玉樹僅有的有著10年留學經歷的博士,二是因為他是紮根玉樹34載研究犛牛的權威專家。如今,在美麗的玉樹草原,因為有了他,犛牛產業發生了巨變,牧民的生活狀況今非昔比。
  • 農業農村部檢查組到青海省果洛州檢查秋季動物防疫工作
    農業農村部檢查組到青海省果洛州檢查秋季動物防疫工作 2020-11-25 10:00:14來源: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獸醫局作者:青海省農業農村廳獸醫局
  • 青海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醫實驗室檢測能力持續提升—參加...
    青海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獸醫實驗室檢測能力持續提升—參加全國檢測能力比對取得連續5年全部正確的優異成績 2020-12-01來源:青海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 與玉樹市民「比鄰而居」的歐亞水獺
    2018年6月8日,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與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林業局對外發布,在玉樹市扎曲河由紅外相機記錄下歐亞水獺捕食魚類活動影像。歐亞水獺是河流生態系統的旗艦種以及頂級食肉動物,對於河流生態系統的健康以及完整程度有重要指示作用。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供圖  在位於三江源頭的玉樹藏族自治州首府玉樹市,悄然進駐了一群歐亞水獺,「定居」在車水馬龍的城市中。
  •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發布大風黃色預警
    時間:2020年11月26日 15時30分 地區: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預警信息來源:國家預警信息發布中心) (本文由騰訊機器人Dreamwriter撰寫)
  • 青海省這478名同志擬晉升高級職稱
    主任醫師:楊虎祥海南藏族自治州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護師:尕日毛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孔繁玲黃南藏族自治州藏醫院主任醫師:楊傑才讓海西自治州人民醫院主任醫師青海油田醫院主任醫師: 張有建 賈志勇 閆新社 鄧朝東久治縣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卓瑪措玉樹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扎西桑毛主任藥師:保才仁玉樹藏族自治州藏醫院主任醫師
  • 玉樹·十年
    ……  如今  當年的廢墟上  早已青山綠水、樓房林立  當年的滿目瘡痍  已煥發出新的活力  青海玉樹地震發生後,2名藏族青年一起睡在家裡的廢墟前(2010年4月22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磊 攝  第八屆康巴文化旅遊藝術節暨玉樹賽馬會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扎西科賽馬場開幕,此次賽馬節是玉樹地震後舉辦的首次賽馬活動(2014年7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琳海 攝
  • 青海溼地面積居全國第一 省內海西面積最大 玉樹排名第二
    6月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召開的青海省第二次溼地資源調查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傳出好消息:青海的溼地面積從之前的全國第四名一躍成為全國第一,高居榜首。  調查結果顯示,全省溼地資源面積為814.36萬公頃,佔全國溼地總面積的15.19%,溼地面積居全國第一。我省溼地資源具有類型多樣、原始生態系統功能強大的特點,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生態調節區。
  • 青海玉樹拍到中華鬣羚
    圖片由曲麻萊縣代曲村護林員丁增多傑提供【青海玉樹拍到中華鬣羚】 12月22日,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區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獲悉,12月21日,曲麻萊縣代曲村護林員丁增多傑在夏日寺附近去取紅外相機拍攝數據時
  • 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項目...
    A5300000000116001175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項目儀器設備採購中標公告 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雲南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項目儀器設備採購項目招標(招標編號:A5300000000116001175
  • 野生動物|普氏原羚現身青海大草原
    野生動物|普氏原羚現身青海大草原 2021-01-14 14: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鬣羚現身玉樹
    圖片由曲麻萊縣代曲村護林員丁增多傑提供青羚網訊12月22日,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區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獲悉,12月21日,曲麻萊縣代曲村護林員丁增多傑在夏日寺附近去取紅外相機拍攝數據時,發現一隻黑色的動物正在食草,根據圖片、視頻顯示確定該黑色動物為中華鬣羚
  • 中國實現世界上數量最大的雪豹個體識別
    中新社西寧2月13日電 (記者 羅雲鵬)在瀾滄江源頭的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雜多縣,科研人員利用紅外相機,通過個體識別分析出來這裡有40個雪豹的個體,這也是世界上目前為止最大數量的雪豹個體識別。資料圖為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雪豹活動照片。
  • 青海省玉樹州:犛牛馱起致富路
    畜牧業是玉樹的命脈產業、母體產業、支柱產業。犛牛在玉樹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社會、經濟地位,犛牛產業是玉樹藏族自治州畜牧業經濟的基礎支撐。全面推進犛牛產業發展,建設具有高原特色、玉樹特點的現代犛牛產業體系,實現犛牛產業提質增效,加快推進玉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
  • 中國衛星拍下青海玉樹景象,引網友熱議,「已滅絕」多年物種回歸
    坦白說,儘管科技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這是它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但是與此同時,因為人類的活動,因為科技的發展,已經是令地球的生態環境遭到了極大的破壞,給大家說一組數據就知道了,從上個世紀到如今已經有68%的物種滅絕或瀕臨滅絕了。
  • 烏蘭浩特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黨支部組織幹部職工觀看電影...
    11月16日,烏蘭浩特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幹部職工觀看由國家電影局牽頭,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攝製,內蒙古科右中旗旗委、政府協助拍攝的扶貧題材電影《奔騰歲月》。影片以黨和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為背景,講述了草原上的騎手圖日根從物質脫貧到精神脫貧的成長曆程,以「兄弟情、人馬情」為主線,講述科右中旗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奔騰歲月,展現草原兒女感人至深的民族大愛情懷和勇往直前的蒙古馬精神,同時多角度、多層次呈現科右中旗賽馬、蒙古族刺繡、五角楓、疏林草原等特色民族文化、自然風光及人文風情,成為一曲具有獨特感染力的時代頌歌。
  • 青海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取得積極成效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有關工作安排和省人大常委會2020年監督工作計劃,8月上旬至下旬,省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常委會委員、環資委委員、環境資源專業代表小組成員組成執法檢查組,分四個階段赴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西寧市、黃南藏族自治州、海東市開展《土壤汙染防治法》貫徹實施情況執法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