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池川明研究發現:33%的寶寶都存在胎內記憶,其中有21%的寶寶能夠給記得出生時的場景,一般會保留到3歲前。
執筆:安野風
編輯:安野風
定稿:歐陽比文
每個家長都不希望自家娃「輸在起跑線上」,有些寶媽就想到了「搶跑」,從寶寶還是一個胎兒的時候,就進行教育,希望可以藉此讓寶寶「領先一步」。
胎教真的有用嗎?有科學依據嗎?
雖然很多準媽媽都積極的給寶寶做胎教,但有一部分準媽媽還是有些將信將疑,寶寶還沒出生,大腦發育還不完善,這麼早做胎教真的有用嗎?
其實,胎教主要是運用寶寶的宮內記憶。
加拿大的一個著名指揮家,有一次指揮中聽到一個熟悉的旋律,就覺得似曾相識。而且腦海裡還浮現了彈奏這首曲子的細節,好像做夢的時候演練過很多次一樣。
一次跟母親的閒聊中提到這件事,哼起了這段旋律,媽媽給出了答案:這首歌是母親孕期的時候反覆練習的。指揮家覺得熟悉,是因為宮內記憶。
日本科學家飯田史產研究發現:53%的寶寶都有胎內記憶,其中41%的寶寶能記住自己出生時的畫面。
所以,胎內記憶在真實存在的,寶媽可以在孕期的時候,用適當的方式對寶寶進行胎教,讓寶寶更聰明。
育兒專家:做好這四種胎教,寶寶健康又聰明
一提到胎教,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孕媽媽摸著肚子,躺著聽音樂的方式。給胎寶聽音樂,是常見的胎教方式的一種,但並不是唯一的胎教方式。
除了音樂胎教之外,還有撫摸胎教、光照胎教、美學胎教,一共四種常見的胎教方式。
糖媽詳細總結了這四種胎教方式,準媽媽建議收藏哦!
NO.1 「知名度」最高的音樂胎教
孕期15-20周胎兒開始有聽覺,孕期24周,胎兒的內外而已經成型,孕期25周,胎兒的聽力逐漸成熟,孕期28周,胎寶可以根據音樂刺激做出反應了。
孕期20周起,胎寶已經具備聽力,孕媽媽可以開始準備胎教了
音樂胎教的時間:
孕期20-24周:每天1次,在胎動時間,可以進行5-12分鐘的音樂胎教
孕期25周後:每天1-2次,每次20分鍾左右的胎教,時間最好不要太長。
適合胎教的音樂:孕媽媽的溫柔哼唱,可以找一些比較輕快的旋律,讓胎寶覺得舒適。可以找一些舒緩的音樂跟寶寶聽,注意音樂45分貝最佳,不要超過80分貝。
研究發現:古典音樂的節奏、速度與媽媽每分鐘72次左右的心跳接近,會讓胎兒更有安全感。
NO.2 「意想不到」的撫摸式胎教法
摸肚子也是胎教?很多準媽媽對於這種胎教方式有些意料之外了。
科學家研究發現:懷孕期間,胎兒經常被父母撫摸做遊戲和體操的足月寶寶,出生後,肌肉活力較強。
撫摸胎教不只是孕媽媽,準爸爸也可以參與進來,通過手臂對孕肚的觸摸,可以給胎兒觸覺上的刺激,促進胎寶的大腦和感覺神經發育。
孕媽媽可以在孕期20周之後,選擇在胎兒活躍的時間,像是睡前或者傍晚,躺下來渾身放鬆,用從上到下、從左往右的方法來回撫摸。
剛開始的時候,建議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過一個月之後,可以將時間控制在5-10分鐘之間,撫摸的時候可以跟寶寶聊天交流。
▲ 注意事項:撫摸的動作要儘量輕柔,不要時間過長,如果感覺到胎動頻繁,孕媽媽就要停手了,頻繁摸肚子,可能會出現臍帶纏繞、胎位不正的問題。
NO.3 「摩斯密碼」光照胎教
孕期7個月之後,胎寶的視網膜開始具備感光功能,有的時候孕媽媽所處的環境光線比較強,胎寶可能會用胎動的方式來互動,說明胎寶已經有光感了。
這個時候孕媽媽就可以開始進行光照胎教了。
孕媽媽可以準備一個光線不是特別亮的光源,對著寶寶的頭部位置,進行一明一滅的光線照射,給寶寶發「摩斯密碼」打招呼。
▲ 注意事項:可以選在早上起來的時候,不要超過5次,光線不要太強,光照時間不宜過長。也要選擇胎寶的活動期。
NO.4 「難以捉摸」的美學胎教
美學胎教聽起來比較抽象,主要就是給胎寶「陶冶情操」,聽旋律優美的音樂,孕媽媽帶胎寶一起欣賞優雅的舞蹈,還可以一起沉浸在大自然優美的環境中。
提前讓胎寶沉浸在藝術氣息中,感受到「美」。
很多人都覺得有些不靠譜,還是個胎兒,能懂什麼是美?
但胎寶可以感受到媽媽的情緒,當媽媽覺得舒服情緒方式的時候,胎寶也會感應到,從而更適應這樣的分氛圍。
糖果愛嘮叨
孕期除了照顧好寶寶的成長發育以外,孕媽媽有一個好心情也是很重要的,多聽聽舒緩的音樂,看一些好風景,更有助於孕媽和胎寶的健康哦!
糖果互動:你的孕前都採用過哪些胎教方式?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