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語文複習資料]18個常見文言虛詞用法
2012-04-11 16:35
來源:《作文周刊》
作者:山記
十、焉
(一)兼詞
1.相當於「於之」「於此」「於彼」。
(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
(2)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勸學》)
(3)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記》)
2.相當於「於何」,譯為「到哪裡」。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二)代詞
1.相當於「之」。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2.哪裡,怎麼。
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三)語氣詞
1.句末語氣詞,了,啊,呢。
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
2.作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於「也」。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師說》)
3.置於詞尾,相當於「然」,譯為「……的樣子」「……地」。
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阿房宮賦》)
十一、也
(一)句末語氣詞
1.表示判斷語氣。
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2.句末語氣詞,表示陳述或解釋語氣。
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齊桓晉文之事》)
3.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嘆的語氣。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宮賦》)
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或反詰語氣。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語氣。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崤之戰》)
(二)句中語氣詞。用在句中,表示語氣停頓。
是說也,人常疑之。(《石鐘山記》)
十二、以
(一)介詞
1.表示工具,可譯為「拿」「用」「憑著」。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2.表示憑藉,可譯為「憑」「靠」。
以勇氣聞於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
3.表示所處置的對象,可譯為「把」。
操當以肅還付鄉黨。(《赤壁之戰》)
4.表示原因,可譯為「因為」「由於」。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頗藺相如列傳》)
5.表示依據,可譯為「按照」「依照」「根據」。
今以實校之。(《赤壁之戰》)
(二)連詞
1.表示並列或遞進關係,可譯為「而」「又」「而且」「並且」等。
夫夷以近,則遊者眾。(《遊褒禪山記》)
2.表示承接關係,可不譯。
餘與四人擁火以入。(《遊褒禪山記》)
3.表示目的關係,可譯為「來」「用來」「以致」等。
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廉頗藺相如列傳》)
4.表示因果關係,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譯為「因為」。
不賂者以賂者喪。(《六國論》)
5.表示修飾關係,連接狀語和中心語,可譯為「而」,或省去。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歸去來辭》)
(三)助詞
作語氣助詞,起調整音節作用。
逆以煎我懷。(《孔雀東南飛》)
(四)動詞
1.以為,認為。
老臣以媼為長安君計短也。(《觸龍說趙太后》)
2.用,任用。
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涉江》)
(五)名詞
可譯為「緣由」「原因」。
古人秉燭遊,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
(六)通「已」,止。
無以,則王乎?(《齊桓晉文之事》)
(七)連詞
連接上、下、東、西、往、來等字,表示時間、方位、數量等界限。
十三、因
(一)介詞
1.依照,根據。
罔不因勢象形。(《核舟記》)
2.依靠,憑藉。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
3.趁著,趁此。
不如因善遇之。(《鴻門宴》)
4.通過,經由。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5.因為,由於。
因造玉清宮,伐山取材,方有人見之。(《夢溪筆談》)
(二)副詞
1.於是,就。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
2.原因,緣由,機緣。
於今無會因。(《孔雀東南飛》)
(三)動詞
1.根據。
故事因於世,而備適於事(《五蠹》)
2.沿襲,繼續。
蒙故業,因遺策。(《過秦論》)
十四、於
介詞
1.在,從,到 。
乃設九賓禮於廷。(《廉頗藺相如列傳》)
2.「在……方面」「從……中」 。
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遊褒禪山記》)
3.由於。
業精於勤,荒於嬉。(《進學解》)
4.向,對,對於。
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赤壁之戰》)
5.被。
而君幸於趙王。(《廉頗藺相如列傳》)
6.與,跟,同。
(1)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鄒忌諷齊王納諫》)
(2)故燕王欲結於君。(《廉頗藺相如列傳》)
7.比。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山東初高中學生專屬】
山東高考近五年真題,高考複習資料,初中期末試卷,更多資料
掃碼即可獲取
6月13-7月5日
2020中高考主題活動陪伴考生備考、擇校
掃碼或微信打開連結長按關注二維碼
立即獲取
掃碼獲取2020年河南高考志願填報講座入場券
掃碼添加新東方廣州學校老師
發送「2020高考」
獲取更多資訊
成都學校二維碼展示
長沙學校二維碼展示
2020湖北高考解析直播
長按識別掃碼 進入直播群
交流高考心得,獲取更多內容
名稱名稱
微信掃碼關注"新東方網"服務號
回復""立刻獲取!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