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舷梯,從肩上卸下我的船,
但我的心依然牽掛著——
和我一起奮鬥過的弟兄!
是你們的努力讓我們闖過了一關又一關,
8次平安進出蜿蜒崎嶇的越南港口河道,
2次平安進出世界上最複雜的水域之一長江,
5次平安進出「查」字當頭的某港口······
曾記否——
澳大利亞進出港緊急機旁操車,駕駛臺、輪機密切配合,沒有讓嚴苛的澳大利亞引水有任何疑問。
曾記否——
從常熟到嵐山的掃洗艙,十多個小時的時間,大家用自己的付出獲得了航運部門的讚賞。
曾記否——
團員青年扶貧攻堅獻愛心活動中,船員弟兄在自主自願的情況下真誠奉獻,讓新柳林海成為本次活動中脫穎而出。
曾記否——
那些點點滴滴……
在碼頭回首轉身的那一刻,
無限依戀的目光灑向了她。
只因——
她的每一塊鋼板上都有我們勤奮的足印,
她的每一個角落都有我們揮灑的汗水,
她的每一片空間都有我們無悔的年華。
在她的身上我們留下了無數感人的印痕——
政委龍乃旺、付春江用心籌劃每一項船舶活動,讓大家實實在在地參與其中,並通過媒體充分展示了新柳林海新時代的姿態。
老軌辛小偉上船接班後,勞累地在沙發上睡著了,後來不幸著涼。但他克服身體不適,帶病堅持工作。
大副付式珂在裝載鋼材的每一個貨艙中滾爬,不放過一絲疏忽,發現問題就及時和船長溝通,共同商討,保證了貨運安全。
二副李星冉、於志全,三副朱永亮嚴格遵守駕駛臺值班規定,每次進出港都積極參與駕駛臺團隊,及時提醒船長引水,表現了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軌王升兵,三軌呂世闖,四軌劉海濤、孟江,電機員李曉東,在辛老軌的帶領下加班加點,6個月完成了4次吊缸,用滿身的油泥滿身的汗水不斷擦亮著船舶的心臟。
悍將水手長薛曉春帶領弟兄徐宗磊、吳連斌、劉偉、張玉坤、王康、黃見利不畏難,不怕苦,6個多月更換了八根吊貨鋼絲,4根抓斗鋼絲,確保了裝卸頻繁使用克令吊的安全。
老大哥劉海剛木匠不辭辛苦,拆解了全船所有的油艙透氣帽,進行了徹底地保養,讓這個冷門項目有了十年無憂的保障。
機工長徐同貴第一次任職,積極主動,吃苦耐勞,隨叫隨到,表現出了過關的焊接技術。帶領輪機部弟兄張金偉、趙龍、桑曉浩不分晝夜,經受了多次搶修考驗。
大廚劉勝寶精心為每一位弟兄準備生日餐,唯獨沒有為自己準備。
醫生李永光、吳國啟任勞任怨,埋頭苦幹,實心實意為大家服務,每次自助餐都是和大廚到最後再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