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宗教戰爭,即將在歐洲爆發!

2021-02-13 每日簡報資訊

請點擊上方【每日簡報資訊】關注本號

最近發生的10·29法國教堂恐怖襲擊案和11月2日奧地利維也納發生的槍擊事件,預示著恐怖主義浪潮在歐洲有捲土重來之勢。

  

新的宗教戰爭,恐怕即將來臨!

 

  實際上,這並不奇怪。人口的變化早就預示了這一幕的發生。

  在歐洲,最近幾十年人口結構變遷的主要趨勢是,穆斯林人口比重的持續提高和伊斯蘭化的加劇。

  從歷史角度來看,西方自由民主政體在包容不同文化、同化移民以及以制度化方式處理政治分歧方面擁有優勢。

  但是,最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外來移民族群與宗教結構的變化以及人口結構中族群宗教多樣性的提高,西方自由民主政體面臨著一種困境:

  即國家需要恪守的「政治正確」原則,與移民群體擴張政治權利、擴張異質文明和宗教之間的不對稱狀態。

  在自由原則與平等觀念驅動的文化多元主義背景下,如果西方國家及其現有的政治秩序,無法得到國內少數族群宗教群體和移民的政治認同,那麼西方國家的自由民主政體就會被削弱。

  選民政治分歧程度進一步提高,不同意識形態陣營的不斷分化,加劇社會暴力恐怖事件頻發。

  

  綜合這些所有的因素,達到一個臨界點就會爆發,現在的法國和奧地利是最明顯的,後續可能會發展到其他歐洲國家(包括德國英國等)。

  是的,黑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等少數民族的權利優先!通過膚色和宗教信仰來界定。

  另一方面,「言論自由」對於那些擁護所有傳統價值觀(包括信仰和神社)的自由主義者有著相同的優先權!

  就這樣,在歐洲上空一直懸著達摩克利斯之劍!

     (警察在維也納槍擊現場)


  一方面穆斯林在法國拼命生孩子搞族群擴張,對社區推動伊斯蘭,另一方面,它們還幹涉法國人世俗的生活方式。

  歐洲的穆斯林顯然不了解誰是他們真正的敵人,它們在經常攻擊基督徒和無辜的平民。

  而法國和歐洲各國的主體民眾也正在覺醒,人們必定會捍衛自己的文明和自由民主的世俗生活方式。

  下一步怎麼辦呢?所有的事情將會變得很糟糕……宗教戰爭將會爆發!

  

  很顯然,這是非常古老而久遠的歷史問題,即穆斯林和基督徒的宗教戰爭。

  但事實上,在現代世界對民主的容忍中,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間的距離更近。

  通常情況下,穆斯林對待基督教徒並不會像看待無神論者那麼歧視,在它們看來,基督教徒畢竟是「有經人」。

  而無神論的卡菲勒,才是它們最想徵服和奴役的對像。

  對於穆斯林和基督教徒而言,和平的基礎就是傳統價值觀和對變態極端主義的譴責。

  但是,即使是最「文明的」阿拉伯人或黑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變態的極端主義和伊教徒的特權,並以經常性的加以利用。

  因此,在當今世界錯綜複雜的政治宗教關係面前,宗教戰爭的輪迴是愚蠢的,但又是不可避免的,它們本質上一種利益的爭奪。

  而輸者,將世世代代淪為異教徒的奴隸,永世不得翻身。

  

  隨著近些年西方世界恐怖襲擊案件的頻發,歐洲各國的愛國右翼政黨開始崛起,西方國家在外部政策上,很可能會從人口流動的過度全球化轉向更民族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立場。

  在內部政策上,很可能會從「自由的」文化多元主義轉向更強調基督教傳統的、更保守主義的、更民族主義的政策。

  對於外來的伊斯蘭教,歐洲的立場將會不可避免地偏強。

  而這些新的政策,必然導致新的宗教衝突越來越多,宗教戰爭即將來臨!

好文推薦:對臺武統的兩大顧慮已經消失,可以開幹

相關焦點

  • 【無辜者】電影戰爭、宗教、人道主義、人性,電影永恆的主題.
    劇情簡介 1945年二戰結束,法國紅十字會女醫師馬蒂爾德在華沙醫治傷兵,一晚,她被請去修道院救治即將分娩的修女。這是一部安靜的電影,戰爭、宗教、人道主義、人性,電影永恆的主題。她們不能向外界說,由於這是羞恥,也會帶來修道院的封閉,更嚴重地估測,這些被趕出去的修女也許由於受外人輕視而死去。
  • 歐洲難民危機爆發,根源在哪?
    2日,3歲敘利亞小難民迪溺亡後被衝上沙灘的照片出現在全世界幾乎所有媒體上,成為歐洲難民危機爆發以來的「最揪心畫面」。
  • 如果世界再次爆發戰爭,哪幾個國家是安全的?英國列出五個國家
    對於當今世界的現狀,有人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如果世界再次爆發戰爭,哪些國家是安全的呢?因為我們縱觀上世紀的戰爭就會發現,即便是規模最大的二戰,也有許多國家獨善其身。排在第四的是丹麥,這也是來自歐洲的一個小國,不過地處歐洲邊緣地帶,戰火通常也燒不到那麼遠。
  • 宗教仇恨繼續擾亂德國治安
    德國作為一個以基督教為主要宗教信仰的民主國家,將保障每一個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寫進基本法。
  • 「美國愛國者行動」組織:不排除爆發戰爭
    美國8個民兵、極右團體成立的「美國愛國者行動」(PAFA)宣布,將於1月16日及17日兵分三路前往白宮、國會大廈,以及最高法院大樓,宣布以不開槍的方式捍衛美國總統川普的政權,但不排除會爆發戰爭。該組織抨擊民主黨竊取美國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揚言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拜登就職,要捍衛美國總統川普待在白宮,並在川普安全之後,將繼續追捕其他民主黨人士,該組織強調行動者們不會開槍,但若遇到任何開槍回應或是人身攻擊,將視為正式的宣戰,若行動演變成戰爭,會遵守交戰規則。
  • 芬蘭頭條:今天芬蘭國旗因為冬季戰爭而飄揚,但是冬季戰爭紀念活動卻因新冠病毒而取消
    3月13日星期五,自1939-1940年芬蘭和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框架內進行的冬季戰爭結束以來,整整80年過去了。
  • 教宗與各宗教領袖籤署《2020年羅馬和平呼籲》
    在本次聚會中,教宗與各宗教領袖籤署了《2020年羅馬和平呼籲》。據梵蒂岡新聞網報導,當天下午,教宗帶領信友們在羅馬天壇聖母堂進行祈禱,而猶太教徒、穆斯林和佛教徒也分別由各自領袖帶領,在羅馬市中心的不同地點舉行祈禱活動。
  • 本科【#404】:異端與極端 第廿四課 | 新興宗教對中國的影響
    基督教福音宣教會,是一個在南韓興起之新宗教團體,由韓國人鄭明析創立。由於其教理採納了偽經的內容,被多個基督教主要宗派指責為異端。2. 創始人鄭明析在南韓、臺灣、日本等地先後遭通緝,並被國際刑警組織列於紅色通緝名單;後於2007年5月1日於中國北京被捕。2008年1月中國決定準許南韓的引渡申請,將其引渡回南韓接受審判。
  • 法國也爆發種族矛盾?土耳其人上街屠殺亞美尼亞人,一女子遭斬首
    近來,法國人民的日子可能不太好過,疫情二次大爆發的同時,還迎來宗教分子的恐怖威脅。事情起因在於,一位歷史老師在課堂上展示了嘲諷穆斯林先知的漫畫,引發學生與家長抗議,隨後該老師在街頭被斬首。而法國總統馬克龍將此事件上升到伊斯蘭國家,並揚言要對這些極端分子進行清洗。
  • 德國首都爆發混亂後,默克爾官邸又被車撞了,歐洲局勢或要生變?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美國大選進入終章,歐洲各國領導人迅速選邊站的背景下,德國的局勢也相應產生了變化。(一)自從拜登宣布獲勝後,德國要和美國"重修舊好"的態度越來越明顯。德國不但第一時間祝賀拜登獲勝,還表示要和拜登政府構建新的大西洋關係。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是直接給拜登打電話,變相承認拜登為新一屆美國總統。
  • 烏菲茲美術館館長:宗教藝術品該「回家了」
    針對這一現象,以收藏歐洲經典藝術名作而知名的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館長艾克·施密特提議,義大利國家博物館和美術館應該將館內的宗教藝術作品歸還至各個教堂,從而使藝術能夠在更廣泛的範圍內傳播。這一提議也引發了對於宗教藝術品語境以及向教堂歸還藝術品的可行性的探討。
  • 【戰爭研究】斯奈德:宜早不宜遲:1914年各國同時希望戰爭的「時機悖論」 | 第469期
    《國際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是經過國際和國家安全領域同行評議的頂級學術期刊,其刊發的論文主題廣泛,涵蓋戰爭與和平等傳統安全問題與環境、人口、人道主義、恐怖主義等時新的安全議題。
  • 如果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哪裡會成為主戰場?美俄看法出奇一致
    戰爭體現了人類的掠奪本性,無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都對世界造成了難以癒合的傷痕。按照愛因斯坦的猜想,第三次世界大戰一旦爆發,世界將會遭受滅頂之災,人類很可能會重返石器時代。那麼如果爆發三戰,哪裡最有可能會成為主戰場呢?事實上,要探討這個問題我們還必須回歸到問題的本質。第一點需要思考的就是誰有能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 歐洲爆發"核彈級"大地震 城毀人亡 12國有震感! 北美也震了!
    截至發稿前,巨震已造成至少7人死亡,26人受傷,其中6人重傷命危。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人下落不明。
  • 這個東歐小國,怎麼成了我國的「歐洲巴鐵」呢?
    這個東歐小國,麼成了我國的「歐洲巴鐵」呢?塞爾維亞是誰?塞爾維亞是東歐一個總面積88361平方公裡的小國(包括已經宣布獨立的科索沃),實控面積77474平方公裡。為什麼歐洲沒有國家願意幫助塞爾維亞?第一,歐洲各國現在自己都忙得焦頭爛額,沒有空幫塞爾維亞,看看義大利就知道了,它可以根正苗紅的西歐國家吧,都沒有其他歐洲國家願意幫助他;第二,塞爾維亞不是歐盟的國家,因為歐盟要求塞爾維亞加入歐盟的提前是承認科索沃的獨立,這對於塞爾維亞來說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事;第三,塞爾維亞和以英國、法國、德國為首的歐洲其他國家的民族、宗教信仰都不同。塞爾維亞和俄羅斯都是斯拉夫族,都是信仰東正教。
  • 熱門作品《鐮刀戰爭》中文版眾籌即將開始
    目前頗受關注的熱門遊戲《鐮刀戰爭》繁體中文版眾籌即將開啟。
  • 歐洲有了新態度,這是好事
    這些歐洲官員新的表態是在歐洲從英美大醫藥公司無法按照合同及時獲供疫苗、西方內部出現齟齬紛爭的背景下發出的。俄中疫苗都因此面臨了機會。雖然歐洲有點「現用佛現燒香」,但中國人還是要看到,這是個很積極的動向。中國疫苗有了進入歐洲市場的可能性,如果成為現實,對提高中國疫苗的形象,甚至提升中國醫藥的整體形象都有好處。
  • 觀察 | 群島與群像:馬島戰爭的阿根廷聲音
    在門多薩——這座聖馬丁留下過足跡的城市,塞爾希奧從聖馬丁的馬島主權論談起,與我們分享了自己的馬島戰爭史觀:    作為冷戰時期規模最大的海陸空聯合作戰,馬島戰爭遠不僅是一次英國與阿根廷之間的較量:在加爾鐵裡與柴契爾的軍隊在臺前劍拔弩張之時,臺下也不乏其他角色左右著戰事的發展:戰爭爆發後,美國身為阿根廷、英國兩國的「盟友」,曾試圖調停戰爭、將兩國拉回談判桌繼續磋商
  • 中國宗教代表團出席 哈薩克斯坦第五屆「世界和傳統宗教領袖大會」
    代表團與哈文化與體育部副部長瑪拉特·阿齊爾哈諾夫合影  2015年6月10日至12日,哈薩克斯坦舉辦的第五屆世界與宗教傳統領袖大會在其首都阿斯塔納隆重召開。以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會長楊志波為團長、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陳宗榮為顧問的中國宗教代表團一行12人出席了大會。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出席了大會開、閉幕式並致辭,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芬蘭總統尼尼斯特、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本·海珊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安全理事會領導人以及來自42個國家的80個宗教和國際團體代表出席了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