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劉秋鳳 實習生 張弋凌宇
10月30日,以「愛熊貓·愛四川」為主題,「第五屆兩岸學生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36名兩岸學生將化身大熊貓「鏟屎官」,近距離感受國寶魅力。
在為期5天的時間裡,兩岸學生將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開展「探秘大熊貓」科普、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大熊貓行為研究與訓練、體驗製作大熊貓丰容設施以及分組模擬大熊貓科普知識講解等活動。
21名臺灣學子來川 與大熊貓親密接觸
臺灣學生許朕魁曾在臺北木柵動物園看過「團團」「圓圓」。參加此次大熊貓保育實習活動,他非常期待與大熊貓親密接觸。「大熊貓非常可愛,我在臺灣只能遠遠地看看它們。」許朕魁告訴記者,這次來四川,與大熊貓近距離接觸的機會非常寶貴。
此行四川,除了能邂逅大熊貓,許朕魁還很期待看川劇。「蜀地文化很有參訪價值,我以前在臺灣沒有機會接觸這些。」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去遇見不同的人,更了解四川文化,讓自己有所收穫。
在體驗營中,不僅有首次來川的臺灣學生,還有已在成都學習生活了一段時間的臺籍學子。
在西南財經大學就讀的臺青陳琦幀表示,自己從祖國的東南角來到西南角,不同的風土人情、地域文化、飲食習慣讓他既興奮又有著一份「陌生」。陳琦幀表示,在老師同學們的幫助下,他逐漸適應了成都的「辣」文化和「慢」生活,也在集體中找到了歸屬感。「現在我已經將成都視為我的第二故鄉了。」陳琦幀說。
據了解,「兩岸學生大熊貓保育實習體驗營」是四川自2016年以來圍繞大熊貓文化持續舉辦的兩岸青年交流品牌項目,項目實施以來,已有近200名兩岸青年參與了活動。體驗營以大熊貓文化為橋梁,促進了臺灣青年學生對大陸的了解和認同,增進了兩岸青年友誼,提升四川「大熊貓」影響力與知名度。
熊貓文化為媒 期待臺灣青年四川追夢
本屆體驗營的行程很豐富。除了大熊貓,兩岸學生還在四川參觀了亞臺青(成都)海峽青年創業園、都江堰水利工程、烏木博物館,近距離接觸悠久璀璨的巴蜀文化,同時感受四川「雙創」的活力與機遇。
四川省臺辦主任羅治平表示,大熊貓深受臺灣同胞的喜愛,特別是 「團團」「圓圓」赴臺落戶後,大熊貓更成為川臺兩地的連結情緣。他希望臺灣學生們不僅可以在四川收穫友情,也在四川感受到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制度優勢,並將所見所聞所感傳遞給更多的臺灣親友。
「很多臺灣朋友說,提到四川,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熊貓,但四川除了大熊貓,還有很多讓人嚮往的魅力。」羅治平說,當前四川正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未來潛力無限。四川越來越受到臺灣同胞的青睞,我們也十分關心臺灣同胞在川發展,全力創造更好條件,助力大家在四川追夢、築夢、圓夢。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主任吳永勝表示,自2008年大陸贈臺大熊貓赴臺以來,大熊貓便成為了兩岸交流的「明星」,到成都大熊貓基地來參觀的臺灣同胞絡繹不絕。他希望兩岸青年因熊貓結緣,通過此次活動一起學習與體驗,收穫深厚友誼,共同守護大熊貓,參與生態保護,加強交流合作,為保護大熊貓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