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昨天到今晨,《夫妻倆遊日本順走酒店馬桶蓋》一事傳播甚廣。
為此俺慶幸自己不懂日語,以免不小心看見日本那邊的新聞和評論。
做中國人的自尊,有時候要靠噴子們去爭搶,但俺缺乏噴子們的大無畏精神。俺更看重文化人對此事的自慰方式,比如新聞標題中沒有「偷」字,而是恰到好處地用了個「順」字。這是在向孔乙己先生的名言致敬——竊書不算偷。
當一些中國老百姓開始搶購甚至偷竊鄰國的馬桶蓋時,俺們這邊的製造業肯定有問題。
這一點日本人比俺們發現得早。
好像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個中國學者訪問日本。當地單位用車接送他,而他每次下車關門,都很用力,發出「砰」的震響。事後,陪同他的日本人猜測說:中國的製造業可能不夠好,導致他們那邊轎車的門,不容易關緊。
就是說,俺們的製造業技術水平,都不能滿足汽車門、馬桶蓋一類貌似簡單的事物,而俺們的飛船居然都能抵達月球附近!真是出了鬼啦!
難道中國人善於抓大放小麼?不在乎人民的馬桶蓋,不代表不在乎嫦娥的馬桶蓋?
當一個老百姓坐在不完善的馬桶上為精妙絕倫的飛船遨遊太空而歡呼的時候,這不是很詭異的一幕麼?就好比拳王泰森戴著桂冠找俺麻煩被俺一拳搞定在曼哈頓街頭一樣。
當一個國家明明有能力為老百姓生活創造便利甚至幸福的時候,它卻做不好馬桶蓋、汽車門,那是說不過去的。
當然,俺們可以把責任推給「民營製造業」,大多是一些私人老闆,然後報導他們唯利是圖,而不追求技術進步等等。
可現實情況是,這些工廠正在大批關門狀態中。而當初的興盛,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了簡單物品的製造和出口,比較高檔些的東西如汽車、電腦等,核心技術卻是外國人的,俺們的製造業主要還是為外國人做組裝,打打下手。
就是說,俺們的民營製造業好像從來就沒有真正大力發展過。像華為那樣能影響世界的企業(它是民營麼?),俺們擁有得太少了。
所以俺不忍心批評這對浙江夫妻。如果俺們的土地上有足夠好的馬桶蓋,他倆怎麼會「順」走日本酒店的馬桶蓋呢?
能去日本旅行的中國人,真的在乎一個馬桶蓋的錢麼?
他們在乎的是馬桶蓋本身。
所以,出於狹隘的民族自尊,俺決定近期不學日語,以防看見「一衣帶水」的新聞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