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室】醫生怒了 患者卻送來兩封感謝信

2021-02-13 哈爾濱市第二醫院

近日,哈市的於大娘和家人為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心血管內一科連續送來兩封飽含深情的感謝信,而感謝源於醫生對他們的發怒。

7月初,於大娘因為持續胸痛,被家人送到了哈爾濱市第二醫院。經過心血管內一科張國華主任和李曼醫生的檢查,發現於大娘急性心梗前驅心絞痛症狀明顯,需要進一步造影檢查。但於大娘堅持回家,不同意住院治療。張國華主任態度堅決地對於大娘和家屬說,「我不同意她回家,這種情況隨時可能發生心梗。」看見張國華主任因氣憤而漲紅的臉,於大娘的家人立即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辦理了住院手續。留在醫院的於大娘因為自己症狀緩解,再次推遲了造影檢查。誰知,當晚於大娘突然劇烈胸痛,大汗淋漓,突發急性心梗,醫生立即為她進行了手術。經過檢查,心臟前降支血管中果然存在血栓,張國華主任和王鑫偉醫生為於大娘進行了血栓抽吸,並在最短時間內成功植入一枚支架。

心血管內一科的醫護人員從於大娘發病到完成手術,整個救治過程前後不到半小時。為她爭取了寶貴的救治時間,減少了心肌的壞死。於大娘和家人事後也非常後怕,如果不是因為張國華主任發怒而留在了醫院,後果將不堪設想。出院時,她和家人送來了親手寫的感謝信,以表達對心血管內一科醫生們的感激。數天後,於大娘再次回到醫院複查,又送上感謝信和錦旗。「多虧了哈市二院醫生們的及時搶救,把我從死亡線上拉回來。之前那封信寫得太匆忙,沒能說出我的心裡話。這次是我和老伴兒一起想的感謝詞,一定要再給心血管內一科的醫生們送來,表達我心裡的感謝。」於大娘說。

兩封感謝信,一段真情意。哈市二院心血管內一科的醫生們通過及時的處置和精湛的醫術,在與時間的賽跑中,不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贏得了認可與讚許。

感謝詞

心內一科一枝花   主任醫師張國華

愛崗敬業實可欽   她把醫院當自家

患者就是親如友   醫術高超素質佳

死亡線上拉一把   挽救生命挽救家

哈市二院十一層   天使靚麗又年輕

尋房問診來回跑   打針送藥腳不停

醫生李曼醫術好   護士個個頂呱呱

心內一科一整體   領導培養眾精英

醫學專研無止境   勇攀科技最高峰

醫術高超傳塞北   醫德醫風揚冰城

望給表揚和鼓勵   領導臉上也光榮

滿腹感激言不盡   謝謝主任和醫生

            患者家屬  李國文

             2018年8月1日

感謝信

尊敬的貴院領導:

心內一科的全體醫務人員你們辛苦了。我是一名患者家屬,衷心感謝張國華主任、李曼醫師、任慧瑩護士對患者無微不至的關懷。感激致至,特別是張國華主任把我愛人從死亡線上撿了回來,撿回一條命,挽救一個家。回到病房後李曼醫師、任慧瑩護士盡職盡責體現了白衣天使救死扶傷、醫德高尚、和諧可欽、大愛無疆的崇高形象。我們素不相識,對我們就像親人,使我們非常感動,感動之情用語言無法表達……門診十一樓心內一科是一條亮麗的風景,這支精英,青春年少,前途無量。這種醫德醫風與貴院領導的培養和個人的修養是分不開的,這是領導的驕傲,貴院的自豪。

白衣天使 救死扶傷

治病救人 品德高尚

                              患者家屬  李國文

                        2018年7月1日 

責任編輯:白    雲

編        輯:李     盼      張   宇   

來        源:宣傳科

相關焦點

  • 富陽一位醫生收到特大版感謝信
    這封信幾乎與人一般高令人對信中的內容充滿了好奇↓↓↓↓仔細一看,這封信是一名姓沈的患者女兒於三年前寫的,她說他們是從湖南慕名而來,找到了富陽中醫骨傷醫院微創中心主任兼脊柱病區副主任華永均,幫助父親治療腰椎疾病。
  • 杭州這位醫生收到一封「特大號」的感謝信
    仔細一看,這封信是一名沈姓患者的女兒於三年前寫的。這些細微的關懷讓父親與自己都覺得很溫暖,也放心將父親的健康交在這樣的醫生手中。手術一直到下午1點才結束,她在手術室外等得非常焦慮,直到聽到醫生出來說「手術一切順利」,她才真正放下心來。但看著醫生拖著疲憊的身子走向辦公室、吃著早已冰涼的快餐,她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所以便用紅紙寫了這封感謝信。
  • 寒冬裡,兩封「暖呼呼」的感謝信
    近日武警嘉興支隊的官兵們收到了兩封感謝信讓這個寒冷的冬天多了一絲暖意!…… 打開信封,寫封的是姐弟兩人,他們來自嘉興市秀洲區王江涇鎮陽城村,姐姐叫陸毓,是一名大二學生,弟弟叫陸宇哲,讀初一。他們為何要感謝武警嘉興支隊?這要從支隊開展的精準扶貧工作講起。
  • 牙醫故事:一位老人送來的感謝信
    對於龐先生送來的感謝信和讚美詩,陳主任說,這些都是患者對醫院的一些心意,同時也是對醫院的一種肯定,陳主任從事口腔醫療16年了,多年的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遇到疑難病例不斷學習,提升醫療技術,這樣不僅能夠幫助自己在工作中排除困難
  • 最好的新年禮物:兩封來自當事人的感謝信!
    在春節臨近之際,南通中院收到了一份特別的新年禮物——兩封千裡迢迢寄來的感謝信以及錦旗。以上兩公司對趙永剛、劉永建法官一心為民、公正司法的行為表示了肯定與讚賞。法院人將繼續秉承司法為民理念,砥礪前行。
  • 小小處方箋,寫滿患者和醫生的「心靈對話」
    1月13日,林海講述了這封「處方信」的由來。那是發生在兩周前的一個下午。當時已是下午5點半的下班時間,但林海還剩2個病人。其中一個就是小陳。 這是一位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按照以往,林海用簡單、形象的比喻就能讓病人很好地了解病情,比如將椎間盤比喻成輪胎,椎間盤突出,就是輪胎破了。但等患者和妻子走進門診室,林海才發現夫妻倆都是聾啞人。
  • 國家衛健委最新通知:設置發熱診室,成都全市診所迎來大檢查!
    國家衛健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落實預檢分診並實現「哨點」功能12月7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關於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發熱診室設置的通知》。通知明確,以「可設盡設、布局合理、條件合格、工作規範」為原則,結合各地傳染病防控和群眾實際醫療需求,在有條件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發熱診室。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均應當嚴格落實預檢分診並實現「哨點」功能。
  • 淮安公交 |【日行一善 · 溫暖淮安】公交駕駛員熱心相助,乘客送來感謝信表謝意
    近日,乘客王女士親手寫了一封感謝信向拾金不昧的曹金皇師傅和熱心協助其找回背包的徐文杰師傅,以及高鐵東站分公司的工作人員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據了解,2月6日晚上6點左右,乘客王女士從高鐵東站乘坐快3線公交車回家,下車時不慎將背包落在了公交車廂後排的座椅上,包裡裝著貴重物品。發現背包遺失後,王女士立即返回站臺,準備乘坐快3線返回高鐵東站尋找背包。
  • 優質服務暖人心,患者感恩送表揚
    ,要現場寫一封表揚信給牙體一科的仲琦醫生,表達心中的感謝之情。牙體一科仲琦碩士研究生醫師患者家屬手寫表揚信內容:表揚信表揚牙體一科仲琦醫生,感謝她為老人治牙時主動、耐心的診療,專業技術一流。仲琦醫生是老人的醫生,拍牙片時,因為老人手顫,壓不住牙片,仲琦醫生和實習學生曾玲主動幫助老人按壓牙片,使老人順利完成拍片。診療中,她的服務態度讓老人和家屬感到真是待患者如親人,而且很有耐心,溫柔。讓家人和老人很感動。仲琦醫生,在此你說聲「謝謝」,你是我們見過最好的醫生,謝謝你!你的言談和服務讓我們感到非常滿意,希望有更多像你一樣的好醫生,給你點讚!
  • 人醫ICU病房的龐醫生,有位患者家屬想對你說...
    然而,近來發生在小編身邊的一件事,讓我們又看到了一點點希望:哦,原來醫生和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關係還可以如此歲月靜好。昨天,一位網友周女士聯繫上小編,她手寫了一封感謝信,想送給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希望我們能夠幫忙發表,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靖江也有不少好醫生,而且就存在我們身邊。
  • 患者為什麼不遠千裡送錦旗、寫感謝信致謝的背後
    患者入院40餘天前因車禍致腦部外傷,於2016年9月23日在武威市民勤縣醫院行「開顱去骨瓣減壓術,顱內血腫清除術」。儘管術程順利,術後恢復良好,但頭上的骨頭還是缺了一塊,患者家屬經多方打聽,了解到我院神經外科楊有文主任醫德高尚、技術成熟,曾成功開展此類手術,術後效果良好,遂來我院要求行「顱骨修補術」,門診即以「手術後顱骨缺失」,收住我院神經外科。
  • 她一年寫700封信,其中一封寫給了郵政
    近日#成都一女生專職幫人寫信#這位成都女生名叫聲靜去年2月一位在武漢抗疫的醫生找到她
  • 【暖心】給患者留電話的小劉醫生,收到錦旗了……
    高大爺家屬與劉鳳珍醫生(右三)及該科部分醫護合影「這是一份珍貴的禮物!」小劉醫生很激動。這四年期間他經常到該科接受住院治療,與科室醫護逐漸成了老熟人、老朋友,老人留下該科不少醫護的聯繫方式,在家時,如有不舒服他便會電話諮詢,小劉醫生也成了他經常諮詢的「家庭醫生」。「他們科的醫護人員非常有耐心,有時候晚上打電話他們也會詳細給我們解答做指導,我們都很感謝他們的悉心照料」,願意把電話留給患者、不怕被患者打擾的醫護,令老人一家很感激。
  • 上海一女醫生坐著輪椅做手術:讓患者做完手術安心過年
    昨天,這個段子在醫生群體中走紅;同時,一張女醫生坐輪椅做手術的照片也被不斷轉發,進一步呼應了這段調侃。照片主人公是上海計生所醫院婦科主任萬美蘭,照片是她的同事上傳的。照片上,她穿著手術服坐在輪椅上,左腿因受傷被固定,剛為患者做完了一臺手術。坐著輪椅給患者做手術的萬美蘭醫生。院方供圖事情要從2月11日說起。
  • 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張會娟:無心之舉為患者帶來新的生機
    9成2020年11月18日下午,東莞市天域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的張會娟接到了東莞紅十字會的電話,稱有一位得了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與她留在中華骨髓庫的血樣配型成功,詢問她是否願意捐贈造血幹細胞。「一旦移植成功,那位患者活下來的機率超過90%。」 張會娟在一番深思熟慮後,決定伸出援手。在詳細了解了捐獻流程以及注意事項後,張會娟與家人商量了捐獻的事情。起初父母與丈夫還比較擔心,但仔細了解捐獻過程及安全性後,也對她的決定表示理解與支持。然而捐獻造血幹細胞有著嚴格門檻。經過事前體檢,張會娟被工作人員告知有一項體檢參數不合格,無奈終止了捐獻。
  • 患者送給醫生的「奇葩」禮物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人與人之間總是免不了送些禮物,醫生和患者之間也是一樣。
  • 好醫生|林水龍:光明使者 守護心靈之窗
    連同地瓜粉一起送來的還有一封感謝信。這一袋地瓜粉牽出了一件暖心事。來自內坑的李阿婆因白內障困擾多年,經人介紹找到林水龍醫生先後做了雙眼手術。每次手術都非常成功,林醫生高超的技術以及和藹的態度讓李阿婆感覺心裡暖暖的,她下定決心要對林醫生表達一下謝意,不善言辭的她決定給林醫生送個紅包。然而兩次的心意都被林醫生拒絕了。
  • 【醫患情】千言萬語,紙短情長--一封感謝信,濃濃骨科情
    2021年2月9日,市長信箱轉來一封感謝信,信裡表達了對我院骨科、麻醉科醫護人員的感謝。
  • 北京「傷醫事件」眼科醫生陶勇:一位被醫生職業耽誤的段子手!
    北京「傷醫事件」陶勇醫生「跨界」走上騰訊視頻《脫口秀反跨年》的舞臺,帶著他受傷的左手,以精彩幽默的方式頻頻拋梗,引得現場爆笑不斷。陶醫生在開場後,拋出了第一個梗,瞬間點燃了全場的氣氛:「張雨綺問我:陶醫生,你是全國最頂尖的眼科醫生,我看男人的眼光不準這事,還有救嗎?
  • 來自臺灣的感謝信!
    直線距離960公裡飛行時間2小時20分跨越海峽 聚焦兩地一封來自臺灣的感謝信輾轉抵達(信原圖)▼臺灣旅客陳怡庭在信中對客服工作人員婁高、吳娜、樂翔貴賓服務員杜紅感謝不已。途徑D島的4號貴賓廳值班經理杜紅看到了此景,憑著多年的職業素養感知到陳怡庭父親的不適,主動上前詢問旅客是否需要幫助,得知相關情況後,杜紅立即為他們送來溫開水,考慮到陳爸爸脖子不適,特地取來吸管並小心翼翼地餵陳爸爸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