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至真要大論》云:「太陰司天,溼淫所勝……大便難。」
宋代醫家嚴用和所著《濟生方·便秘》提出:「凡秘有五,即風秘、氣秘、溼秘、冷秘、熱秘是也。」
臨床上,凡長期脘悶滿困重乏力,口苦,口黏膩,苔膩,呈一派氣滯溼阻之徵,且便秘而不堅者,此即《黃帝內經》所云「大便難」,亦即嚴用和所謂的「溼秘」。
《濟生方·便秘》中指出其病機:「多因腸胃不足,風寒暑溼乘之,使髒氣壅滯,津液不能流通,所以便秘結也。」
溼滯便秘,其臨床上最常見的便結特徵是大便時幹時溏,交替而作,且排便不利。
對此症的治療可用三仁湯加減(杏仁、厚樸、半夏、枳殼、茯苓、木通、蠶沙各12g,白豆蔻、白朮各10g,薏苡仁30g,茵陳15g,滑石25g。),水煎服,每日1劑,可宣通氣機,化溼運脾。
患者:張某,女,32歲,電腦程式員。2005年10月20日初診。
主訴:從1995年起,時覺胸脘悶滿不舒,喜睡,食少,繼則大便難解,時幹時稀,一直未曾注意,亦未服藥。
時至2000年,上述症狀加重,胸脘終日悶滿不舒,大便5~6日1次,幹稀交替,艱澀難下,每次排便需半小時以上,仍總覺未盡,但其便難下,而無羊屎樣糞。
刻診:口苦而黏膩,不渴,不飢,飲食乏味,每日睡眠11~12h,仍覺身困重乏力。脈濡,舌上滿布膩苔色微黃,小便微黃。
數年來,求醫數人,屢用中西藥治療皆罔效。
用芝硝、大黃類瀉下,可暫得一解,但停藥旋即如故。
黑芝麻、蜂蜜、豬板油類潤下,則便秘有增無減。
診斷:氣滯溼阻之便秘。
治法:宣通氣機,化溼運脾。擬三仁湯加減。
處方:杏仁、厚樸、半夏、枳殼、茯苓、木通、蠶沙各12g白豆蔻殼、白朮各10g薏苡仁30g茵陳15g滑石25g
水煎服,2每日1劑。
服上藥6劑後,胸脘悶滿大減,飲食略增,大便1~2日1次,但仍覺不爽。
繼服原方6劑後,大便暢利,每日1次,遂停藥。隨訪半年,大便一直正常。
古道瘦馬按:
本例患者是電腦程式員,久坐少動,脾胃不足,氣機鬱滯可知。
脾胃不足,溼自內生,溼阻中焦,健運失職,津液輸布失常,則大腸失潤;
氣機鬱滯,上焦肺氣肅降受阻,則大腸傳導失職,糟粕內停,成氣滯溼阻之便秘。因不屬熱結,也非津枯,故屢用芒硝、大黃洩下,黑芝麻、蜂蜜類潤下,欲治其秘,其秘愈甚。
筆者受其啟迪,選用具有宣通氣機,化溼運脾的三仁湯加減治之,確獲不治之便秘而便自通之效。
長按下方二維碼,開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