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巨虛穴:呵護大腸,遠離便秘

2021-02-22 穴位祛百病

    上巨虛穴取穴方法

    上巨虛穴的位置:上巨虛穴位於人體小腿前外側,在犢鼻下6寸,足三裡穴下3寸。當足三裡與下巨虛連線的中點處取穴。距脛骨前緣一橫指,在脛骨前肌中;有脛前動、靜脈;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及隱神經的皮支,深層當腓深神經。

    「上巨虛」。「上」,上部也。「巨」,範圍巨大也。「虛」,虛少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的氣血物質處於較低的天部層次,較高的天部層次氣血物質虛少。本穴物質為足三裡穴 傳來的氣化之氣,因其氣水溼較多而滯重,至本穴後所處為較低的天部層次,天之上部的氣血相對處於空虛之狀,故名。巨虛上廉穴等其餘穴名之名意與上巨虛同, 上廉穴,指上部氣血物質虛少、廉潔之意。

    通便排毒,遠離直腸癌

    上巨虛穴是大腸的下合穴,六腑有病,常責之於下合穴。現代人由於飲食結構的改變,導致罹患便秘的人越來越多,便秘嚴重者可以引發痔瘡,最後可能會誘發直腸癌。西方發達國家由於多以奶和肉製品為主食,其直腸癌的發病率居於各種癌症發病率之首。上巨虛穴是大腸的下合穴,點揉該穴,根據其疼痛性質和疼痛與否,不僅能反映一個人大腸的健康狀況和預防大腸疾病,還能治療大腸所發生的疾病,比如上述的便秘、痔瘡、直腸癌等。另外,胃腸病導致的腸鳴、腹痛、腹瀉、腸癰等都可以取該穴進行治療。

    調理腸胃,有效治療大腸疾病

    上巨虛穴歸足陽明胃經,為大腸的下合穴,有調和腸胃、理氣止痛、健脾祛溼、清熱止痢、通腑洩熱、活血散結、祛瘀排膿之功,是治療大腸疾病要穴,主治腸中痛、腹脹、腸鳴、洩瀉、痢疾等。

    現代醫學新用法

    現代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如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急性單純性闌尾炎、胃腸炎、疝氣、便秘、消化不良;運動系統疾病,如腦血管病後遺症、下肢麻痺或痙攣、膝關節腫痛、腳氣等。

    操作方法

    坐位微屈膝,腰微前傾,用拇指指腹點揉一側上巨虛穴。點揉時的力度要均勻、柔和、滲透,不能與皮膚表面形成摩擦。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2~3分鐘,兩側上巨虛穴交替進行點揉。


⊙版權聲明:部分內容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相關焦點

  • 孕婦便秘怎麼辦,10個小方法讓您遠離便秘
    便秘是懷孕期間大部分的孕婦都會出現的一種孕期症狀,因此懷孕期間孕婦便秘怎麼快速排便成了孕媽媽們要擔心的一件事了。
  • 教你們一句順口溜:小腸生「氣」是疝氣,大腸不動會便秘
    道出了疝氣和便秘的大部分原因所在~對於60歲以上的老人,這兩類疾病更是高發:便秘發病率在22%左右老年男性患有疝氣的概率也達11.6‰具體如何防治?那麼...便秘呢?便秘的高發人群是女人和老人。專家解釋,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其一,有動力不足造成的。這當然不只是大腸的問題,有些也可能因小腸、全消化道的動力不足,任何一部分腸子不動都可能會造成便秘的產生;其次,肛門「動不了出不去」,也會造成便秘;或者兩種原因產生的混合型便秘。
  • 便秘: 「 溼秘 」 的中醫治療
    宋代醫家嚴用和所著《濟生方·便秘》提出:「凡秘有五,即風秘、氣秘、溼秘、冷秘、熱秘是也。」臨床上,凡長期脘悶滿困重乏力,口苦,口黏膩,苔膩,呈一派氣滯溼阻之徵,且便秘而不堅者,此即《黃帝內經》所云「大便難」,亦即嚴用和所謂的「溼秘」。《濟生方·便秘》中指出其病機:「多因腸胃不足,風寒暑溼乘之,使髒氣壅滯,津液不能流通,所以便秘結也。」
  • 孕婦便秘怎麼辦快速解決
    孕婦便秘是很正常的,有90%的孕婦都可能會便秘,那麼孕婦便秘的原因和預防方法有哪些呢?
  • 老年人便秘怎麼辦?補氣血是關鍵
    對於本身有便秘的老人更要格外當心,因為排便時用力,血壓會比平常高,機體的耗氧量增加,容易誘發如心絞痛、心肌梗塞、腦出血、腦血栓等。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師孫小雲說,老年人因為便秘而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病例在臨床上逐年增加。這是因為老年人通常都有一定的基礎病,比如動脈粥樣斑塊、高血壓、冠心病等,這些疾病最忌諱血壓一下子飆升,不僅會引起血管斑塊脫落,還容易「爆血管」。
  • 便秘解決有方法!中醫教食什麼食物冬天乾燥大便易乾涸煲潤腸湯水食油分高合桃杏仁改善便秘
    冬天寒冷乾燥,加上少喝水及常吃燥熱食物,很容易出現便秘問題。
  • 有絕招:腸燥便秘多吃「仁」
    再加上吃太多大魚大肉,很容易積食傷脾胃,導致上火,腸燥便秘。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王彤告訴記者,「果仁」類中藥不僅本身有滋補之效,還大多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尤其適合腸燥便秘的人群食用。  味苦性平,能入心、肝、大腸經,有活血祛瘀、潤腸通便的作用,不但能夠治療經閉痛經、腹部結塊、腫瘤等疾病,還可美容養顏、淡化色斑,尤其適合女性服用。  安神養血,除煩熱,潤腸通便,可治療心血不足、血不養心產生的驚嚇、失眠、煩熱等症,是孕婦養血固胎的保健佳品,居家可添適量粳米煮粥喝。
  • 【健康資訊】腸燥便秘多吃「仁」
    冬季是進補的季節,可如果吃太多大魚大肉,又容易積食傷脾胃,導致上火,腸燥便秘。
  • 槐角丸:清腸疏風,治便秘、便血
    腸風也是便血的一種,它一般是指因外感得之,血清並且顏色鮮豔,一般出現在大便前,腸風是從大腸氣分而來的便血。在臨床實踐中大多為實證,臨床上,一般使用涼血洩熱、息風寧血的方法來治療。槐角丸有疏風涼血、解熱潤燥的功效,一般用於腸風便血,腑臟實熱,大腸火盛,溼熱便秘,痔瘡漏瘡,肛門腫痛,因此可以用來治療腸風下血,達到清腸疏風的功效。
  • 便秘就喝乳酸菌飲品?基本沒用
    便秘就喝乳酸菌飲品?首先需要特定菌種,必須是對健康有益的菌種;其次得保證有足夠數量,腸道中有上百萬億的細菌,數量少了,產生不了影響,一次吃不到超過一億個活菌,一般很難有什麼健康作用,而且得在一段時間內連續服用;最重要的是,還得保證產品有足夠量的活菌能到達大腸。那麼,益生菌飲料有用嗎?
  • 國家質檢總局:合生元進口原料大腸菌群超標
    新京報訊 (記者廖愛玲)國家質檢總局昨日在其官網通報最新一期不合格進口食品和化妝品名單,前段時間因價格壟斷受重罰1.63億元的「合生元」,此次又被查出其從法國進口的BS-乳酸菌粉的大腸菌群超標。此外,可口可樂、麥德龍也都查出有多批次不合格食品。
  • 加拿大食品檢驗局11月26日通告:生菜被大腸桿菌感染
    公布時間:2018-11-26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經宣布,懷疑本月在加利福尼亞州部分地區收穫的羅馬生菜 (romaine lettuce)是大腸桿菌 O157爆發的源頭,大腸桿菌 O157 在加拿大和美國都導致有人生病。
  • 胃腸之疾:食積、胃痛、反胃、便秘、洩瀉,解決關鍵是通導
    胃腸疾病,一年四季都比較常見,尤其像腹瀉、便秘、胃痛等,時不常地就聽到身邊的朋友抱怨說:「拉肚子……」「胃好痛!」
  • 喝蜂蜜能治便秘?養生專家:喝多了反而生病,教你正確的3個辦法
    便秘是現代都市人群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多是因為糞便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其中的水分被吸收,從而使得糞便乾燥,不易排出體內。通常攝入食物會經過胃腸的消化、吸收,最終將食物殘渣在24~48小時後排出。假若排便的時間超過48小時,則可以視為便秘。便秘了就喝蜂蜜水,有那麼管用嗎?蜂蜜,味甘性平,歸脾胃肺大腸經。
  • 美食食譜:洗豬大腸怎麼做才幹淨?別只用水洗,牢記正確方法,大腸不臭不腥
    別只用水洗,牢記正確方法,大腸不臭不腥豬大腸,有人很喜歡,有人很討厭,我想一般討厭吃豬大腸的人,多半是不喜歡豬大腸的樣子和不喜歡豬大腸的氣味,而有勇氣吃豬大腸的人,多半都會覺得很好吃。其實只要把豬大腸清洗的非常乾淨,即使只是簡單的水煮,再蘸料汁吃都非常美味,也就是說想要豬大腸好吃,清洗乾淨是重中之重,絕不能馬虎。
  • 大腸俞穴:保持腸道衛生的「清道夫」
    大腸俞穴取穴方法    大腸俞穴的位置:大腸俞穴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大腸俞」「大腸」,大腸腑也。「俞」,輸也。大腸俞名意指大腸腑中的水溼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大腸是人體最重要的排毒器官。大腸健康,體內毒素才能順利排出體外。    日常生活中,經常按揉大腸俞,有利於大腸健康,保持大便通暢。人體輕輕鬆鬆,沒有有害物質的侵害,自然精神倍增。該穴出自《針灸甲乙經》的「大腸俞,在第十六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壯」。
  • 蜂蜜:便秘剋星
    便秘的食療有很多種方法,其中最天然最有效就是採用蜂蜜的便秘食療。古代有記載蜂蜜能潤滑腸道,被奉為治療便秘的良方。
  • 結腸水療機:便秘患者的大救星!——農墾齊齊哈爾管理局中心醫院消化內科祝您身體健康!
    王女士,今年51歲,便秘病史長達20餘年,伴隨著長期便秘,她臉色晦暗、生斑、蘋果身材、肚子大、肚子硬、胃脹、極少排氣、長期無飢餓感、感覺身體沉重……相信很多便秘患者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感受,這其中的痛苦滋味,恐怕只有「同病相憐」的便秘病友才能體會。
  • 中醫學專業知識:中醫基礎理論之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大腸的概述  大腸,分為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是對食物殘渣中的水液進行吸收,而食物殘渣自身形成糞便並能排出的臟器。大腸亦居腹中,其上口在闌門處緊接小腸,其下端緊接肛門。大腸與肺經脈相互絡屬,而為表裡。大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傳化糟粕。  二、大腸的生理機能  (一)主傳化糟粕  大腸接受小腸下傳的食物殘渣,吸收其中多餘的水液,形成糞便。大腸之氣的運動,將糞便傳送至大腸末端,並經過肛門有節制的排出體外,故大腸有「傳道之官」之稱。
  • 警惕:慢性便秘帶來胃腸疾病
    (摘要號 40)研究者表示:「當患者出現慢性便秘症狀時,有必要行額外檢查,即使是尚未出現胃腸道出血、貧血或體重減輕等危險信號的年輕人群也應如此。一些器質性胃腸疾病,如結直腸癌,可以與慢性便秘症狀同時出現,但慢性便秘尚不能作為結直腸癌或其他嚴重器質性胃腸疾病進展的特徵性風險因素。」她還表示,「在美國,大約15%的成人患有慢性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