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光鋒/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碩士生
2016-12-27 12:13 來源:澎湃新聞
中國標準規定 ,乳酸菌飲料是以鮮乳或乳製品為原料,經發酵製得的乳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調製而成。根據是否經過殺菌處理,又區分為殺菌(非活菌)型和未殺菌(活菌)型。現行的乳酸菌飲料國家標準GB16321《乳酸菌飲料衛生標準》規定,活性乳酸菌在出廠時要達到100萬個/毫升。
很多乳酸菌產品每100ml含益生菌的數量能達到10的10次方,是酸奶含量的上百倍。於是,這成了它們的賣點,企業在宣傳時也會聲稱益生菌有多種多樣的好處,如改善消化吸收、減少腸道感染危險、調節腸道菌群、調節免疫,甚至預防癌症。
要想獲得益生菌的益處,需要滿足三個條件。首先需要特定菌種,必須是對健康有益的菌種;其次得保證有足夠數量,腸道中有上百萬億的細菌,數量少了,產生不了影響,一次吃不到超過一億個活菌,一般很難有什麼健康作用,而且得在一段時間內連續服用;最重要的是,還得保證產品有足夠量的活菌能到達大腸。那麼,益生菌飲料有用嗎?
在過去幾十年裡,科學家進行了幾千項研究,針對促進消化、改善腹瀉、拉稀、增強免疫、過敏、癌症、女性健康等方面都有許多研究結果發表,但遺憾的是,益生菌產品對人體的健康功效大多沒有足夠的證據。
首先,益生菌的功能必須是「特定菌種」「足夠數量」「活細菌」才能實現,但實際情況卻是,益生菌飲料中的有益菌很難通過胃液進入我們的腸道發揮作用,即使通過胃液的考驗,最後進入腸道中的量也非常少。倫敦大學有研究對市場上的常見益生菌產品進行測試,調查那些產品是否和它們聲稱的一樣含有那麼多的微生物、這些細菌是否能夠通過胃部的酸性環境以及是否能夠到達小腸,結果只有一種產品中的益生菌能在胃酸環境中生存並且能夠到達小腸,但數量卻低於其聲稱的。所以,目前的益生菌產品可能對健康無法發揮好的作用。
其次,益生菌更多的只是一種輔助作用,不能發揮直接的治療作用,益生菌的研究也是為了配合藥物治療,而不是取代藥物。2005年,美國微生物學會召開了一個益生菌研討會,會議總結明確指出,迄今為止,絕大多數益生菌在人體中的使用對於疾病處理而言都是預防和支持性的,而不是治療性的。如果肚子疼、便秘,靠喝益生菌飲料還是很難起到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的,還是不要過度迷信益生菌有藥物的強效作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益生菌,便秘,腸道,免疫,過敏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