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是漢語語彙裡為群眾所創造,並在群眾口語中流傳,具有口語性和通俗性的語言單位,是通俗並廣泛流行的定型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而關於殺豬,在農村裡流傳著「豬草包,羊好漢,牛的眼淚在打轉」這樣一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
這句俗語描述的是豬、牛和羊這三種動物面對死亡時的態度,當然了其中也加入了人類的一些情感進去。「草包」是一個貶義詞,一般是用來罵人的。字面意思是指用草編織的包包,但是這樣的包是不結實的,也不耐用。
引申的意思就是形容某個人不經用、沒有能力。用這個詞語來形容豬被殺時的情形,是非常貼切的。
在農村裡長大的朋友們,小時候應該都有見過殺豬的情形。當時農村家家戶戶都有養豬,到了年底的時候就會殺豬過年了。而小孩子膽子都是比較大的,聽說誰家裡殺豬了,就會叫上小夥伴們一起去看熱鬧。
當豬被抓去殺的時候,它們是非常不情願地,到處牴觸。可是幾百斤的豬,在人類面前也是沒有辦法的,只好被綁著抬去殺掉。被殺的時候,它們還會發出歇斯底裡的叫聲,幾戶整個村子裡都會聽到它的叫聲。
因為豬平時就是吃飽了睡,睡醒了就吃,一直有著「好吃懶做」的帽子,所以人類對其也沒什麼好感,當被殺了的時候還這樣又喊又叫,這就是草包的表現,因此就有了「豬草包」的說法。
和豬相反,羊在面對被殺的時候就是不一樣的態度。羊向來就是比較溫順的,現在也常用溫順的小綿羊來形容一些性格溫順的人。並且因為羊吃的都是一些草,也不用人類去給它們餵食,只要把它們放到山裡,就會自己去找食物吃了。
再加上羊長得有點可愛,萌萌噠的樣子。可能是因為這些原因,人類對羊天生就有好感。同時羊在面對被殺的時候,表現也很「鎮定」。豬在被殺的時候是大喊大叫,而羊就像古時候的綠林好漢一樣,面對死亡了也根本不會求饒,也不會發出太大的叫聲。
事實上是因為羊沒什麼力氣,它們想要反抗也沒有辦法。而羊的叫聲本來就小,所以才說「羊好漢」。
最後再來說一下「牛的眼淚在打轉」,在過去農民家中所養的牛,那都是有用處的,一養就是很多年,直到牛老了,或者是生病了不能繼續幫助農民幹活了,才不得已會把它殺掉賣肉。而牛這種動物在農民眼中是很有靈性的,它們任勞任怨一生,從來不會反抗。
即便是被殺的時候,雖然會掙扎,但是不會像豬一樣大喊大叫。同時有些牛會因為求生的本能,還能從眼中看到淚水。聽村裡的老人說,以前有些牛還會跪在地上求生。也是因為這種原因,自古以來殺牛都是用一塊布把牛的眼睛蒙起來,這樣就是避免看到牛眼睛中的淚水,因為心軟而下不去手。
這句俗語描述出了農村以前常見的三種動物:豬、羊和牛在面對死亡時的態度,其實這也是不同動物的本性而已。它們都是害怕死亡的,只是因為人類對它們的感情不同,所以就有了不同的說法,從這也反映出了農民對著三種動物的喜愛程度。
如今在農村裡因為機械化普及了,養牛的快絕跡了,而養豬、養羊的也少了很多。只有一些規模養殖戶才會養殖了,但是現在養殖場屠殺動物和過去的方式不一樣了,相對來說要更人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