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最廣的奧馬爾肖像照
阿富汗塔利班最高領導人奧馬爾死了,但是死亡的時間和地點依然成謎。如同奧馬爾的死一樣,塔利班以及阿富汗的未來依然迷霧重重。至少,現在阿富汗政府有了一個有名有姓的談判對手,奧馬爾的繼承者——曼蘇爾。阿富汗內部的和談才是最終通往和平的通道。
曼蘇爾(資料圖片) 新華網
今天的阿富汗又一次走到了歷史的轉折點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之後,阿富汗就變成了國際社會的棄兒,塔利班趁勢而起,最終奪取了喀布爾政權。現在阿富汗又面臨著一次撤軍,美軍撤出之後阿富汗將走向何方呢?十幾年的戰爭之後,阿富汗的權力格局是不是徹底改變了呢?塔利班並沒有消亡,要完成重建就必須與塔利班和解。無論美軍還是阿富汗政府迎來了後奧馬爾時代的塔利班,而阿富汗從1996年之後一直在奧馬爾的陰影之下。
奧馬爾1996年奪權,五年之後,蓋達組織對美國發動恐怖襲擊,接著就是阿富汗戰爭。塔利班和蓋達組織捆綁到一起,美軍抓拉登的時候,也出1000萬美元懸賞奧馬爾的人頭。現在來看,這一戰略是有問題的,把奧馬爾和拉登一起打,就堵死了任何妥協的可能性,而塔利班和拉登的目標並不完全一致,前者關注的是阿富汗本地事務,而拉登則強烈反美。最終美軍在巴基斯坦境內擊斃拉登,也算是給反恐戰爭畫上了句號。然而,美軍也沒有因為擊斃拉登而撤軍,結束阿富汗戰爭,這與當初將奧馬爾和拉登一視同仁,不無關係。
拉登死了,反恐的目標表面上達成了,奧馬爾死了,那阿富汗戰爭可以結束了嗎?未必如此。塔利班被趕出了喀布爾,但是在阿富汗的影響力猶存。美國駐阿富汗最高指揮官與美國駐阿富汗大使在2009年提交的一份文件中透露:雖然大多數阿富汗人都拒絕塔利班的意識形態,某些關鍵性的群體卻已開始懷念塔利班統治所提供的安全與公正。塔利班已經變成了一個比較穩固和「接地氣」的組織,在美軍十幾年的打壓之下,不但沒有消亡,而且成為主導阿富汗未來走向的關鍵性力量,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塔利班所具有的生命力。
塔利班在奧馬爾死後推舉出新的領導人,也折射出塔利班內部的組織化水平比較高。假如奧馬爾兩年前就已經死了,那更說明塔利班這個組織所具有的韌性和彈性。曼蘇爾被認為是塔利班內部的溫和派,主張與政府展開談判,這對塔利班和阿富汗來說都算是福音。塔利班自身的經歷至少說明,極端主義的做法難以持久,在美軍撤出之後,塔利班也難以捲土重來。
後奧馬爾時代的阿富汗有可能踏上了一條和談建國之路,但也可能是充滿未定之數的建國路。
□孫興傑(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博士)
| - 歡迎調戲評論君 長按識別圖片中二維碼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