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馬爾死了,阿富汗戰爭可以結束了嗎?

2021-02-15 新京報評論
後奧馬爾時代的阿富汗有可能踏上了一條和談建國之路,但也可能是充滿未定之數的建國路。


流傳最廣的奧馬爾肖像照

阿富汗塔利班最高領導人奧馬爾死了,但是死亡的時間和地點依然成謎。如同奧馬爾的死一樣,塔利班以及阿富汗的未來依然迷霧重重。至少,現在阿富汗政府有了一個有名有姓的談判對手,奧馬爾的繼承者——曼蘇爾。阿富汗內部的和談才是最終通往和平的通道。


曼蘇爾(資料圖片) 新華網

今天的阿富汗又一次走到了歷史的轉折點上,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前蘇聯從阿富汗撤軍之後,阿富汗就變成了國際社會的棄兒,塔利班趁勢而起,最終奪取了喀布爾政權。現在阿富汗又面臨著一次撤軍,美軍撤出之後阿富汗將走向何方呢?十幾年的戰爭之後,阿富汗的權力格局是不是徹底改變了呢?塔利班並沒有消亡,要完成重建就必須與塔利班和解。無論美軍還是阿富汗政府迎來了後奧馬爾時代的塔利班,而阿富汗從1996年之後一直在奧馬爾的陰影之下。

奧馬爾1996年奪權,五年之後,蓋達組織對美國發動恐怖襲擊,接著就是阿富汗戰爭。塔利班和蓋達組織捆綁到一起,美軍抓拉登的時候,也出1000萬美元懸賞奧馬爾的人頭。現在來看,這一戰略是有問題的,把奧馬爾和拉登一起打,就堵死了任何妥協的可能性,而塔利班和拉登的目標並不完全一致,前者關注的是阿富汗本地事務,而拉登則強烈反美。最終美軍在巴基斯坦境內擊斃拉登,也算是給反恐戰爭畫上了句號。然而,美軍也沒有因為擊斃拉登而撤軍,結束阿富汗戰爭,這與當初將奧馬爾和拉登一視同仁,不無關係。

拉登死了,反恐的目標表面上達成了,奧馬爾死了,那阿富汗戰爭可以結束了嗎?未必如此。塔利班被趕出了喀布爾,但是在阿富汗的影響力猶存。美國駐阿富汗最高指揮官與美國駐阿富汗大使在2009年提交的一份文件中透露:雖然大多數阿富汗人都拒絕塔利班的意識形態,某些關鍵性的群體卻已開始懷念塔利班統治所提供的安全與公正。塔利班已經變成了一個比較穩固和「接地氣」的組織,在美軍十幾年的打壓之下,不但沒有消亡,而且成為主導阿富汗未來走向的關鍵性力量,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塔利班所具有的生命力。


塔利班在奧馬爾死後推舉出新的領導人,也折射出塔利班內部的組織化水平比較高。假如奧馬爾兩年前就已經死了,那更說明塔利班這個組織所具有的韌性和彈性。曼蘇爾被認為是塔利班內部的溫和派,主張與政府展開談判,這對塔利班和阿富汗來說都算是福音。塔利班自身的經歷至少說明,極端主義的做法難以持久,在美軍撤出之後,塔利班也難以捲土重來。

後奧馬爾時代的阿富汗有可能踏上了一條和談建國之路,但也可能是充滿未定之數的建國路。

□孫興傑(吉林大學公共外交學院博士)

| - 歡迎調戲評論君 長按識別圖片中二維碼即可- |

相關焦點

  • 奧馬爾已死,誰來代表塔利班?
    儘管通過發言人幾番否認,30日塔利班方面終作出回應證實,奧馬爾已「病亡」。接替他作為塔利班領導人的是原來「二把手」阿克塔爾·穆罕默德·曼蘇爾。另有消息說,塔利班東部分支「哈卡尼網絡」的領導人西拉傑丁·哈卡尼則升上了第二把交椅。據美聯社援引兩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塔利班內部人士的話說,7人組成的塔利班最高委員會已在巴基斯坦的奎達舉行過會議,也就是說曼蘇爾接任塔利班最高領袖經過了委員會的同意。
  • 美媒曝光阿富汗戰爭真相,一場18年的謊言?
    當地時間9日,《華盛頓郵報》發布長篇報導稱,三屆白宮政府在阿富汗戰爭問題上長期誤導公眾,隱瞞戰爭實情,通過篡改數據等方式描繪出戰爭勝利的假象。
  • 相親日記3--德國駐阿富汗大兵
    上次不是說到一個德國人嗎?他不是說想要找一個人照顧他和他的2個孩子嗎?我回復他不過是想找個免費的保姆, 並且還要陪睡。今天收到他的信息,原文如下:他不是在跟我開玩笑,他現在在阿富汗服兵役。。。我說,為啥誤會你呢?你一開始說你要找個人照顧你和你的孩子啊!我當然認為你在找免費的保姆啊!然後,他就批評我說得不對什麼的。我又問他,你不是說你是德國人嗎?為什麼跑阿富汗去了?他說,在阿富汗當兵啊!我說,我看你長得不像正宗德國人啊!
  • 1989年蘇聯從阿富汗撤軍,美國2001年來的,中間阿富汗在幹什麼?
    雖然山多地少,土地貧瘠,但是,阿富汗卻一直是大國紛爭的焦點。阿富汗二戰之前,阿富汗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二戰之後,隨著全球殖民地獨立浪潮,阿富汗也獲得了獨立。但是,由於大國之間的較量,再加上本身內部軍閥勢力割據,阿富汗政局一直未能穩定下來。
  • 真相在哪裡 | 電影《私人戰爭》
    裴淳華儼然是代替了查斯坦,成為中東題材電影女一號,從《火狐一號出擊》《貝魯特》到《私人戰爭》。
  • 阿富汗總統府邀1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代表共商和平進
    據阿富汗黎明新聞網當地時間6日報導,阿富汗總統府邀請19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代表召開遠程會議,討論阿富汗和平事宜以期各方在該國和解進程問題上建立共識。會議由阿富汗代理外交部長穆罕默德·哈內夫·阿特馬爾(Mohammad Haneef Atmar)主持。
  • 割喉阿富汗少年風波未過,又傳來新的醜聞
    真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先前還被曝出割喉虐殺當地的百姓的新聞,現在又出現了一個關於澳洲士兵的醜聞,不得不說,這幫澳洲的士兵們是想奪得媒體們的關注嗎,想要故意吸引眼球的嗎,他們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尊重人的,同時讓人擔心澳洲軍方紀律,據了解,有些在阿富汗的官兵們對於澳洲士兵們的有些行為那是相當的縱容啊。
  • 原來阿富汗有那麼多的歷史古蹟,那麼多的黃金,亮瞎你雙眼
    我們可以看一下,這是阿富汗的地圖,阿富汗毫無疑問是中國的西大門。這個西大門大家可以看到,你從中國沿著絲綢之路出去,第一站就是阿富汗。當時阿富汗的研究也被稱為學術界的奧運會。究竟誰能奪得金牌,大家都沒有勝算。所有的國家,都派出了最精銳的科研力量去研究阿富汗。這個時候不幸也產生了。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是當時冷戰的一個最高潮。一個國家就從此陷入了戰爭,大概20多年。
  • 國際相親日記4--阿富汗大兵騙局
    繼續說說阿富汗大兵的故事。我十分確定,以及肯定,那就是個騙子。
  • 澤連斯基信心滿滿,真能結束頓巴斯戰爭?
    當地時間10月12日,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的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明顯有些激動,採訪過程中慷慨激昂,表明自己會在任期之內結束頓巴斯地區的戰爭,如果不能結束這場戰爭,他就會主動辭去總統的職務,讓另一個有能力的人來結束頓巴斯的戰爭。澤連斯基還說,他擔任烏克蘭總統,是因為他覺得頓巴斯能夠和平解決。
  • 美伊戰爭過後17年,沒有薩達姆的伊拉克現在過得怎麼樣了?
    薩達姆死前說,沒有薩達姆的伊拉克就不是伊拉克,真的是像他所說的那樣嗎?國內媒體經常報導伊拉克有炸彈爆炸,有人遇襲。
  • 導致蘇聯崩潰的因素之一:入侵阿富汗
    2020年第1310期總第1666期公眾號主編:筆尖芭蕾    公眾號政委:之      洲 安德烈供稿  筆尖芭蕾編譯     1979年,蘇聯的布列濟涅夫政府以入侵阿富汗,以支持阿富汗的社會主義親蘇政府。基於伊斯蘭原則的遊擊組織猛烈抵抗了蘇軍。
  • 為什麼伊拉克戰爭是一場浪費錢的戰爭?
    眾所周知伊拉克戰爭是繼越南戰爭和韓戰中耗資最大的規模戰役,自海灣戰爭以來,伊拉克和美國的戰役一直持續到現在,作為世界前五的軍事大國,而且還是世界重要石油輸出國
  • 精選 為何美國走不出戰爭的怪圈?
    (作者 戴蒙·林克爾)戰爭數量驚人請舉手示意:如果某個國家將飛彈對準美國領土,你們中有多少人認為,這是針對美國的戰爭行為?所有人?這正是我所想的。下一個問題: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對多少個國家和地區發動過空襲?
  • 阿富汗戰場的人性絕望:黎巴嫩金獅獎導演的戰爭新作!(內含資源)
    儘管是戰爭題材,影片並沒有正面描寫戰場前線。你看不到大場面的戰爭戲,甚至連一個敵人的影子都沒出現過。全片故事發生在兩個場景:富人夫婦的家裡、兒子駐守的關口。通過這兩個遠離戰場的地點,來講述戰爭帶來的殘酷。
  • 戰爭與和平(強烈對比!!!)
    青年力(
  • 中越戰爭的意義之大,很少有人知道,可能也包括你!(好文)
    柬埔寨、南越以後親美的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能獨善其身嗎?本身就四分五裂的緬甸能安然無恙嗎?結論誰都不敢打保票的。  紅色高棉執政後的種族滅絕政策確實臭名昭著,但是作為一個大戰略家,鄧小平不能只看眼前的殘忍而不顧眼後的恐怖。紅色高棉畢竟已經掌權,它跟中國之間隔著越南,幹掉它對中國來說不僅十分困難,就是幹掉了也只能便宜越南。
  • 遺禍 | 這場戰爭已經結束40多年,傷害卻還在持續……
    據慶山縣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枚炮彈是越南戰爭期間美軍遺留炮彈,此前未被引爆。兩名當地居民發現炮彈後,試圖鋸開炮彈獲取炸藥和金屬。炮彈突然爆炸,導致2名成年男子、4名幼童當場死亡,1名成年男子重傷。死傷者均來自當地少數民族拉格萊族的貧困家庭。△ 坐標為發生爆炸地點當地負責人稱,美軍此前在越南部署約1500萬噸炸藥、炮彈,其中10%左右未被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