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東鎮的一間歷史悠久的老房子裡,許多生鏽的鐵器堆放在地上,紅彤彤的爐火驅散了風中的寒意。王師傅帶著手套,翻動著放在爐火中燒烤的鐵鍬零件。
這間破舊的,看不到任何新科技的舊房子,就是王師傅的制鐵場所。沒有任何徒弟的他獨自一人守護者制鐵的老工藝,在鐵錘敲打的「咚咚」聲中走過了三十餘年。
王師傅今年52歲,他的打鐵手藝是他的父親傳承給他的。他告訴小編:「現在江東鎮就我一個還在打鐵的鐵匠。另外一個因為年歲大了,已經不幹了。嶺下鎮還剩下兩個人在幹這樣的活計。」
誰家要做一個鋤頭,或者修理一件鐵質農具,都會找他幫忙,然後他再進行加工製作。王師傅指著地上的那些鐵板說:「這些都是從廢料收購站收來的,可以加工成鋤頭和鐵鍬。」因為質量好,王師傅打鐵店的顧客大多都是回頭客,和許多回頭客帶來的朋友。
「以前當學徒是很累的,特別是沒有機器的時候,所有的大錘都是徒弟負責敲打。」王師傅說,他以前收過兩個徒弟,但他們都已經離開,轉行做其他生意了。王師傅嘆氣說:「以後鐵器都是機器做出來的了。」
村民正在門外看王師傅打鐵說道:「現在這些老手藝已經很難見到了。」
許多老工藝,老手藝都面臨著失傳的窘境。但是,依舊有一些人在堅守著這些精細的工作,堅守著一份傳統手工藝的靈魂。而如何將這些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成為我們如今需要探索的一條重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