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黃河邊 ① | 千年懸河,見證生態變遷

2021-02-23 河南新聞廣播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方面,河南正進行著生動實踐。即日起,河南廣播電視臺新聞事業部推出系列報導《家住黃河邊》,講述黃河沿岸人民與母親河和諧共生的故事。今天推出第一期《千年懸河,見證生態變遷》。

「我叫丁建設,今年62歲,在黃河岸邊生活了62個春秋。曾經,黃河是給我們帶來深重災難的一條河,現在黃河今非昔比。」

說話的人叫丁建設,居住在開封市水稻鄉孫莊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黃河岸邊。由於泥沙大量沉積,黃河流經開封時,河床高出市區地平面,最高處達10米以上,形成了「懸河」。黃河曾是孫莊村鄉親們口中的「害河」。

「糧食產量原來受黃河之害,號稱『鹽鹼板,花狗臉,種一葫蘆,打兩碗』。1996年的一場大洪水,整個黃河灘區一片汪洋,老百姓種的莊稼沒有留下一顆。」

依黃河而居,歲月靜好、生活幸福是「丁建設」們所盼,而夢想已經在逐步實現。

目前,總長度為21公裡的沿黃生態廊道示範工程(開封段)已初具規模,變身為黃河、開封之間的一道綠色屏障。開封市第一黃河河務局局長潘佳良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麼多年來,我見證了黃河的巨大變遷,開封黃河大堤沿線已經成為黃河防控保障線,特別是從2019年以來,我們開展了黃河大堤道路的修建和植樹綠化,生態得到修復。」

雖然是冬季,黃河開封段南岸大堤仍有不少遊人往來,一排排植被錯落有致,黃紅色「漫步道」雛形已現,亭子、巨石、林間廊道也已布置到位。

作為開封黃河生態廊道建設的重要節點工程,黑崗口生態修復綠化景觀工程已經建成集生態景觀、防洪保安、娛樂休閒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網紅打卡地」。丁建設說,以前養殖是孫莊村致富的支柱產業,為了支持黃河灘區的綠色發展,村裡放棄了發展已經比較成熟的畜禽養殖產業,這樣做是值得的。「損失是一時的,國家把這裡建成生態公園,將來黃河灘區就會有大的發展,有長遠的規劃。作為我們村來說,一個是養老,再一個就是發展物流、電商。隨著黃河生態越來越好,群眾的生活水平也越來越高。」

來源:河南新聞廣播記者 周文茹、王發豔

更多新聞資訊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hnxwgb1023

相關焦點

  • 「黃河出山口」打響生態司法保護第一槍,全省首個黃河流域司法保護基地成立
    市中級法院、孟州市政府、孟州市法院和孟州黃河河務局的幹警及工作人員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指示,3月27日上午,在黃河左堤0公裡處的孟州市,河南省第一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和巡迴法庭正式建立。
  • 總論 | 中國環境保護戰略政策70年歷史變遷與改革方向
    中國環境保護戰略政策70年歷史變遷與改革方向王金南1,2, 董戰峰1, 蔣洪強2, 陸軍11.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北京 100012;2.國家環境規劃與政策模擬重點實驗室, 北京 100012摘要: 系統地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環境保護戰略政策的歷史變遷,分析其演進脈絡、階段性變化特徵和取得的成效,對於制定新時代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戰略政策、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以環境保護戰略政策歷史演進為主線,將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的環境保護戰略政策歷史變遷與發展劃分為5
  • 守護黃河源頭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始終在同黃河水旱災害作鬥爭。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對治理開發黃河極為重視。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創造了黃河歲歲安瀾的歷史奇蹟。儘管如此,黃河流域依然是我國水資源最為緊缺、供水矛盾最為突出、生態環境最為脆弱的地區。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
  • 「凱勝速度」助力雄安「千年秀林」 | 誠通凱勝踐行生態責任獻禮祖國70華誕
    如今,以堅持維護城市生態安全和綠色宜居為的主攻方向,建設生態功能完備的多功能城市森林,將雄安新區打造成藍綠交織、清新明亮的綠色宜居新城,已不約而同地成為每一個誠通凱勝建設者的心靈共識。▲對於公司兩個雄安新區標段總負責人詹志斌(上右)來說,參與雄安建設本身就是一種經歷,從標準制定到現場技術質量把控,可以說他見證了這裡從一片莊稼地到一片森林雛形的巨大變化。
  • 黃河稻夫·克魯曼農莊首屆油菜花節等你來!
    農耕工具大闖關讓孩子們走進你的童年推起石磨,踩動踏板,上千年的農耕文化在遊玩中輕輕走來對了,這裡還有重金打造的中國首家稻米文化博物館無限滿足你的好奇心!帶上熊孩子來這裡3月25號-4月25日,寓教於樂,嗨起來,也學起來!
  • 黃河鯰吃人?釣獲罕見黃河巨鯰,一條魚攪渾一河水,網友:不能吃
    黃河無大魚?不少黃河邊釣魚的朋友,經常感嘆黃河無魚可釣,大魚更是少見。不過,釣不到不代表沒有。近日,河南一位釣魚愛好者劉先生,在黃河裡意外釣獲一條幾十斤的巨型鯰魚!一條魚攪渾一河水這種級別的黃河鯰魚,看看有多兇殘,水中翻騰,這個河岸附近渾黃一片。如果系住這條大魚的繩子不是這麼粗,早就被它掙脫拉扯斷!
  • 洛寧檢察:打響三個月黃河流域整治第一槍
    為落實「河長+檢察長+警長」河湖治理聯動機制,發揮河道治理法治威力,按照洛寧縣檢察院黨組和付武超檢察長要求,4月22日,該院主管公益訴訟工作的副檢察長張海峰帶領檢察幹警到黃河支流洛河段兩岸進行調研巡查
  • 【「大美庫布其·魅力黃河行」】黃河流經達旗情況簡介
    從一級支流毛不拉孔兌入黃口處入境,流經中和西鎮、恩格貝鎮、昭君鎮、展旦召蘇木、樹林召鎮、王愛召鎮、白泥井鎮、吉格斯太鎮八個蘇木鎮,于吉格斯太鎮梁長河頭出境,境內河道長度190公裡。該段河道分別位於2個河段,分別是三湖河口至昭君墳段和昭君墳至蒲灘拐段。
  • 中英文聽讀 | 學習黃河
    記得當年我撰寫了一副對聯:醜歲奮起黃河邊,牛年耕耘王家垣。其間,我抽空觀看了一次黃河壺口瀑布,領略了黃河「裂岸穿峽驚大地,帶雲吐霧嘯蒼穹」的雄壯,心中對黃河的認識,更多的是那種父親般的不懼艱險、驍勇向前、氣吞山河、波瀾壯闊的英雄氣概。2013年新年伊始,我有幸再次來到黃河岸畔,在永和縣學習、工作和生活。特殊的地域產生了特殊的機緣,使我看到了黃河母親河不易被人看到的另一面。
  • 黃河三角洲:飛鳥和耕地的「戰爭與和平」
    初秋的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自然保護區,15.3萬公頃溼地內草木蔥蔥,百鳥雲集。
  • 卓資縣「九曲黃河陣燈會」亮相龍勝公園九曲廣場
    在我縣元宵節系列文化活動中,最具吸引力的當屬「九曲黃河陣燈會」。
  • 黃河放生,放魚兩萬多斤,當晚就入了電魚人口袋!
    但是在黃河水域,一些電魚人將目光放到了那些放生人的手裡,他們一般在有發生活動時才出動。就在之前,黃河大橋附近有一群放生社團往黃河裡面放生了2萬多斤的魚,並且還是用卡車拉來的。但是,令這群放生者沒有想到的是,他們這次的放生活動,其實也早已經被那些違法電魚人給盯上了。
  • 多祝鎮角峰村:見證時代的變遷
    多祝鎮角峰村小組組長 盤潭生:08年的時候得到了市、縣兩級政府支持,幫扶資金給我們弄了80畝茶園,現在的生活比較好一點了,生產生活基本也改變了,有得吃有得住。多祝鎮角峰村小組組長 盤潭生:變化很大,以前住茅草房住瓦房,從2012年就有大變化了,全部都建好樓房了,現在家家戶戶都住新房,喝的水,以前都沒有水喝,喝山溝水,有時候天旱就沒有水喝了,就要到(山)下面去挑水喝,到了08年,家家戶戶就通上自來水了
  • 六十年鐘錶店:見證豐城一個甲子的變遷
  • 蘭州 三百名健兒黃河擊水迎新
    蘭州 三百名健兒黃河擊水迎新1月1日,參加蘭州市第32屆元旦黃河冬泳表演活動的健兒,不畏嚴寒、劈波斬浪,迎接新年的到來。 孟 捷每日甘肅網蘭州1月1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新年第一天,300名冬泳愛好者在黃河中劈波斬浪,迎接新年的到來。
  • 李庚香委員: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主軸 構建「豐」字型生態體系
    人民網鄭州1月17日電(楊曉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對『豐』字型生態體系建設具有引領作用。」在今年的河南兩會上,河南省政協委員李庚香建議,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主軸,串起黃河生態帶、淮河生態帶、大運河生態帶,構建「豐」字型生態體系。
  • 央視網評丨一輪明月照古今 千年家國兩相依
    亙古不變的一輪秋月,見證著中華大地數千年文明的延續,見證著一代代中國人對團圓的共同祈盼。「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望著「天涯共此時」的明月,家中的妻兒思念著常年遠徵的丈夫,戍邊的戰士懷念著魂牽夢繞的故土。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國家有光明和苦難。家國兩相依,家庭的命運總是與國家的興衰、民族的前途緊緊相連。國家安定統一,家庭才能幸福團聚。
  • 憶太湖漁民-秦大媽家拆了
    常看《漊港人家》的朋友肯定會記得,我在2020年5月16日那期《曬魚乾-漊港變遷系列之三》裡重點寫了家住幻漊港邊的曬魚乾大戶-秦大媽。      2021年1月14日又來到熟悉的幻漊港,只見秦大媽家已成一堆廢墟,後面幾幢漁民樓也已搬空。
  • 黃河正式進入凌汛期,山東黃河河務局嚴陣以待
    隨著冷空氣南下,黃河也正式進入了今冬凌汛期。據了解,隨著小浪底等水利工程的建成使用,山東省受到黃河凌汛的威脅逐步減輕。但山東黃河河務局工作人員介紹,山東依舊啟動防凌工作機制和防汛抗旱例會制度,開始24小時防凌值班。
  • 竹篾行的前世今生 老街道變遷見證時代發展
    玉林城區的內環南路是我們玉林城區重要的主幹道之一,它的正式名稱雖然是叫內環南路,但是市民們都喜歡稱它為竹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