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飲用水化學消毒法主要包括:液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和臭氧消毒等。
臭氧(O3)作為一種廣譜殺菌劑,具有很強的氧化性,與氯消毒相比,臭氧的殺菌能力更強(15-30倍),作用更快,耗量少,效果更好(消毒能力為氯氣的600-3000倍)。臭氧可有效改善飲用水的氣味和味道,具有脫色、除藻,改善絮凝效果,去除氧化Fe2+、Mn2+等離子的作用,不僅能殺滅水中的普通菌類和蟲卵,還能殺滅抗氯性強的病毒和芽孢。
此外,由於殘留的臭氧易分解為氧氣故不會造成二次汙染,因此臭氧消毒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消毒劑,被廣泛應用於小區飲水、集團飲水以及桶裝水和瓶裝水的消毒工藝中。
然而,當水質中有溴化物存在時,在正常消毒條件下,臭氧可能將溴離子(Br-)氧化形成對人體有害的溴酸鹽(Br03-)。
雖然溴酸鹽有致癌風險,但是大家也無需談溴色變。軍事醫學科學院馬秀英教授表示,飲用含有微量溴酸鹽的飲用水,短期內不會對飲用者的身體健康帶來危害,但是長期飲用高溴酸鹽含量的飲用水,將增加癌症的患病率。
歐盟和美國國家環保局(EPA)規定臭氧處理的飲用水中溴酸鹽最高允許濃度為10μg/L;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將《飲用水水質標準》中溴酸鹽限值從25μg/L修訂為10μg/L。
在我國,根據GB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規定,飲用水水質中溴酸鹽(使用臭氧時)的限值為10μ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