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肝木克脾土)徐老師-答疑解惑

2021-02-12 北京博醫堂健康管理中心


點擊上方小喇叭,即可收聽本期徐老師講座

聽廣播看下列文章回答問題有獎,獎!

動動手指直接留言轉發!

為什麼有人越走越長壽,有人越走越病?

不少老夥伴喜歡健步走,一萬步兩萬步不在話下,但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可能走出一身病?

哪些地方不對呢?

研究顯示,公園散步肺功能改善、動脈血管軟化顯著,沿街散步肺功能改善微弱,動脈硬化狀況甚至惡化。
第二個,走路的時間不對:天沒亮就開走,早上空氣不好。第三個,走路的時機不對:飯後立即就走,正確的做法是餐後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再去運動。一是不間斷地摩擦軟骨,容易引起炎症出現水腫;二是骨關節也有使用年限,無論身體條件多麼好,骨關節都存在老化和功能退變的問題。

正確的走法是什麼?

請記住以下幾點:

1、什麼時間走:下午最好,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

2、每天走多少步最好:4000-7000步!

3、走多久:最少30分鐘!哪裡走最好?草地、土地。

'小病不斷,大病不患',是真的嗎?

有句老話說, '小病不斷,大病不患',意思是說,經常有感冒之類的小病才不會生大病,這是真的嗎?

不是!醫生說:經常生病,證明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患各種大病。

有人說,我們身邊經常見到類似現象啊。

告訴你,那是因為經常生小病的人,警惕性更高,有點小病自己就很注意,所以很少攢成大病,而身體好的人容易大意。

他們往往自認為身體很好,容易對身體的各種不適置之不理。更不願意去定期體檢,有病及時就醫。

這就給一些大病造成可乘之機,往往患者要到身體無法承受時才會去看診,此時可能為時已晚。

所以,別再信什麼「小病不斷大病不患」了,要關心身體健康,有病及時就醫。

補覺能減少熬夜的危害?

對於睡眠,普遍相信8小時是最恰當的,一旦少於8小時,有些人就想方設法要把時間補回來,尤其是很多人喜歡周末狂睡兩天。

最近的研究表明,長時間補覺並不能減少熬夜帶來的傷害,反而會打亂人體的生物鐘,加重工作日的失眠狀態。

提醒您:補覺是萬不得已的做法,而且只限於補短期的,比如昨天沒睡好,可以選擇午睡20分鐘或者晚上早睡,別補狠了。

這個文章很重要,一定要好好看看。希望大家看到這個文章分享給親朋好友看看,能幫助到更多人哦!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歡迎轉發本文至朋友圈,讓更多朋友獲益,謝謝。

轉發博醫堂公眾號當天兩篇不同內容到自己朋友圈並標註博醫堂公眾號打卡第**天+產品服用打卡第**天,連續30天,即可獲得精美禮品一份!

在博醫堂養生的最低標準:

今天比昨天強

這個月比上個月好

今年比去年好

博醫堂不是醫院,是養生保健的商行

比普通的保健品專賣店更有愛心,更有文化

相關焦點

  • 方和謙:補脾養肝可用方氏"和肝湯"、"滋補湯"
    滋補湯集益肺、養心、健脾、和肝、補腎於一方,所用之藥看似平常,實則配伍嚴謹、立法有度,其專為虛證而設。  方和謙教授善用"和法"治病療疾,總結多年臨床經驗,提出了"和為扶正、解為散邪"的精闢見解,其獨創的"和肝湯"是治療肝鬱血虛、脾不健運的代表方劑。與此同時,他還以補氣血重在補脾、滋陰陽重在益腎為原則,自擬"滋補湯",作為補虛扶正的基本方劑。
  • 土偏方:補陽神器:補肝益脾的中成藥,補肝脾加強體質
    關於補肝益脾的中成藥主要是溫補藥材,不僅可以補肝脾,還能補氣血,讓皮膚紅潤有光澤,增強抵抗力。補肝益脾的中成藥1、杞菊地黃膠囊成分:五味子、肉桂、制遠志、陳皮、炙黃芪、白芍、熟地黃、當歸、炙甘草、茯苓、土白朮、人參及其他添加物。適用人群:適用於肝血不足,體型消瘦氣色發黃,不想吃飯。
  • 教你一招 | 調脾養胃湯
    組成:黨參15克,白朮12克,茯苓15克,陳皮10克,元胡10克,白芍15克,焦山楂15克,神曲15克,炒麥芽15克,甘草6克。功效:益氣健脾,和胃安中,調脾養胃。主治: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反流性食管炎等疾病。
  • 一個潤肺補脾妙方:瓊玉膏
    治宜滋陰潤肺,補氣益脾,瓊玉膏,正具有此功效。瓊玉膏是曾被明成祖朱棣及清朝庸正皇帝誇獎的膏方。組成:新羅人參二十四兩(750克)、生地黃十六斤(4千克)、白茯苓四十九兩(1.5千克)、白沙蜜十斤(2.5千克)。之所以量大,是因此膏服用的時間長。
  • 每周答疑:有沒有順濃度梯度的主動運輸?等幾個問題
    今天是每周答疑欄目第二期。選幾個有代表性的,不是一句話就能講清楚的問題,在這裡統一回答。
  • 地機穴:「脾土的機關」,治療痛經的要穴!
    地,脾土也。機,機巧、機關也。該穴名意指本穴的脾土微粒隨地部經水運化到人體各部,運化過程十分巧妙。脾本身屬土,而地機穴暗含有「大地機關」之意,所以如果地機穴的氣血暢通,脾胃的功能自然就會變得強大起來。除了調理脾胃之外,地機穴還是緩解痛經的重要穴位之一。
  • 太白穴---脾系統的首選保健大穴
    五行上看,脾屬土,所以足太陰脾經又稱土經,作為脾經上的穴位太白也屬土。
  • 腹脹養脾肝,3大方法讓肚子消氣!
    情志養脾,是人們很容易忽視的一部分,中醫認為思傷脾,過度的思慮對脾會有傷害。身體的「壓力很大」,源於心裡的壓力很大。當一個人處在焦慮,擔憂,鬱悶等負面情緒當中,主情志的肝,就會克伐脾土,肝氣不舒,便會來欺負脾胃。脾胃的功能受到影響,脾胃無法正常地消化。肝氣不舒,身體的氣機無法暢達,氣滯留在身體裡,便會脹脹的很難受。
  • 章門穴:利肝健脾
    章門是脾的募穴;八會穴之髒會;又是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章同「障」字,門即門戶,此穴在季脅下,如同屏障內臟之門戶,故名。【腧穴釋義】章門。章,大木材也。門,出入的門戶也。該穴名意指肝經的強勁風氣在此風停氣息。
  • 冬天喝這壺,補脾土,降濁氣,讓人眼明心亮氣順暢
    小青柑,在中醫裡歸為青皮,入肝膽經,治胸膈氣逆,脅痛,小腹疝氣,消乳腫,疏肝膽。事實上,在唐以前是不分陳皮青皮,統稱為橘皮,《神農本草經》描述:「橘皮味辛,溫。主胸中瘕熱、逆氣,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氣。」辛溫可以解表,發散表邪。所以不小心淋雨、受涼感冒,症狀比較輕,可以泡顆小青柑喝茶,以解表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