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潤肺補脾妙方:瓊玉膏

2021-02-12 本草方

肺病得的時間長了,即便經過了規範治療,病情得到控制,但由於久咳傷肺,邪氣雖已被去除,但肺臟的正氣尚未完全恢復,雖然少痰但依然會幹咳,且有乏力氣短,咽燥咯血的表現。

比如肺氣腫、肺纖維化、肺癌等呼吸系統及慢性消耗性疾病屬肺腎陰虛者,脾氣不足者。就常常有上述症狀,觀舌,舌紅少苔,摸脈,脈細數。

治宜滋陰潤肺,補氣益脾,瓊玉膏,正具有此功效。

瓊玉膏是曾被明成祖朱棣及清朝庸正皇帝誇獎的膏方。

組成:新羅人參二十四兩(750克)、生地黃十六斤(4千克)、白茯苓四十九兩(1.5千克)、白沙蜜十斤(2.5千克)。之所以量大,是因此膏服用的時間長。

《古今名醫方論》作者李中梓對此解說:

乾咳,有聲無痰,是心火來克肺金,肺金受不了便咳嗽抗議。這是本元之病,需要慢慢恢復。若誤用苦寒藥,傷了脾土,脾的兒子肺會受影響。

所以朱丹溪用滋肝補腎的生地黃為君藥,令腎水盛,火自息。又因肺受損要補氣,故用人參補五臟真氣,以生化氣血。又因「虛則補其母」,故用茯苓以培萬物之本。

白蜜為百花之精,味甘歸脾,性潤悅肺,且緩燥急之火。

四者皆溫良和厚之品,寶貴賽瓊瑤,故名瓊玉。

具體來說,

這個方子重用生地黃滋陰壯水,可以制服虛火,不僅生津養液,同時還能涼血。

白蜜通常是指槐花蜜,是一個治療肺燥咳嗽的良藥,補中潤肺,不僅緩燥急之火,同時還能使藥膏成型,改善藥膏的口感。

兩者搭配,甘涼濡潤,益氣滋陰,肺腎同補,故金(肺)水(腎)相生。

人參能大補元氣,善健脾益氣。

茯苓益氣健脾,兼有滲溼化痰的作用。和人參配伍,可增強對脾臟的補益作用。又因茯苓滲溼化痰,可使本方補而不滯,滋而不膩。

四藥相配,甘涼濡潤,益氣滋陰,肺脾兼治。共同達到滋陰潤肺、益氣補脾的作用。


滋陰潤了肺,益氣補了脾,人體臟腑功能強盛,氣血充盈,這對於增長智力,發白返黑,齒落更生,延壽駐顏也有好處。故而瓊玉膏不僅益於肺疾,還有保養養生的效用。

瓊玉膏最早記載於南宋洪遵的《洪氏集驗方》,書中稱方「引申鐵甕方」。製作時先以地黃汁同蜜熬沸,入參、苓(各為末),和勻成膏。

每晨飯前服用15~30克,開水化服。

服用期間,

1、忌油膩食物,忌食蔥、蒜、生蘿蔔及醋等物。

2、腹脹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3、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提醒提醒:由於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一個好方:黃芪膏
    中醫強調治未病,近代名醫張錫純獻上了一個預防方,助人行於寒風,正氣佔上風,咳嗽躲的無影蹤。正氣要佔主導,補氣要藥黃芪當然不可少,而且還要用生的黃芪,以起到固表阻擋寒風之用。冠名權也給它:黃芪膏。此為清熱潤肺,益氣養陰方。為啥受風寒所苦,卻還要清熱,又要益氣養陰呢?氣陰兩虛,可引起肺氣瘀滯。氣候溫和的時候不覺得,一旦天冷,寒氣入肺,肺葉收縮,原本的瘀滯被壓縮生存空間,掙扎煎熬而鬱熱,肺泡的正常氣血供應也受阻,震怒而咳嗽。
  • 秋冬養顏潤肺食療---川貝雪梨膏(精華版)
    中醫認為「肺主皮毛」,人皮膚的好壞被認為與肺臟的狀況息息相關。肺功能正常時,可使皮膚滋潤;肺燥時,皮膚則乾燥,容易脫皮。  秋冬季節,肺易被乾燥氣候所傷,所以,從秋天起,女性朋友們就應該開始注意皮膚的保健,多吃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那些食物具有滋陰潤肺的功效呢?
  • 一個妙方:椒紅丸
    《聖濟總錄》有一妙方:椒紅丸,補虛勞,治腎臟久冷,解上述證狀。組成:蜀椒(取紅)、補骨脂(炒)、楝實(去皮核,炒)各等量。蜀椒分椒紅和椒目。椒紅為椒實的外殼,椒目為果皮裡面那顆黑色的種子。椒紅,是治尿頻、手足無力的妙藥。
  • 一個妙方:瀉白散
    此處用桑白皮而不是用特別苦寒的黃芩之類藥物,就是考慮到小兒「易虛易實,易寒易熱,臟腑嬌嫩,元氣未充」這個特別的體質,桑白皮清中有潤,瀉中有補,能清肺熱而不燥,正適於小兒。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甘寒入肺,助君藥清降肺中伏火,同時涼血除蒸,既針對肺熱,又能防止肺熱傷津的危害。
  • 一個妙方:五物人參湯!
    人參不僅大補元氣,還可補脾益肺,生津安神。肺虛咳喘,脾虛食少均可用。炙甘草藥性甘平,不僅健脾益氣和中,若肺失宣降引起氣喘咳嗽,無論外感內傷,寒熱虛實,,均可應用。麥冬屬補虛藥下分類的補陰藥,性微寒,味甘微苦。養陰生津、潤肺清心。茅根性味甘,寒。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五味藥,人參補肺氣脾氣元氣,並配合炙甘草和麥冬治肺虛咳喘。生地和茅根相配,清熱之功顯著,利於降下高熱。
  • 歸脾丸:補脾血最好的藥
    而補氣,其實主要就是補脾氣。脾主氣,跟氣的關係密切。現在我們說「脾氣」的時候,主要是指「發脾氣」,這個是怎麼演化來的,值得研究一下。仔細想想,一個人要發火,確實需要脾氣足,才有力氣發火。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氣血都是從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物質轉化來的,所以,要想養血,一定要調理好脾胃,這就是歸脾丸高明的地方。但是,更高的還在後面。
  • 謝小貓的養生大補膏
    每年冬天,小貓也會根據家人的體質,為家人熬製大補膏,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小貓的養生大補膏製作過程吧!以上,就是養生大補膏的製作方法哦!每塊阿膠糕13g,每天早晚一塊即可。上述的材料可以熬出大約1300g阿膠糕,基本是一個半月至兩個月的量。
  • 入冬喝這個比人參湯還補,可惜很多人都倒掉
    就是米湯,米類在熬煮時,上面浮著一層細膩、黏稠、形如膏油的,中醫叫做「米油」,也俗稱粥油。可不是打火鍋那層浮渣,千萬別倒掉了!米油是人參湯!這話可是李時珍說的,「米油可代參飲」,因為它和人參一樣具有大補元氣的作用。
  • 土偏方:補陽神器:補肝益脾的中成藥,補肝脾加強體質
    秋季養身最重要的就是補肝脾,秋季燥熱,容易肝陽上亢,肝氣失調。因為秋季天氣轉變較快脾胃容易受風寒溼邪的入侵,引起腹瀉。關於補肝益脾的中成藥主要是溫補藥材,不僅可以補肝脾,還能補氣血,讓皮膚紅潤有光澤,增強抵抗力。補肝益脾的中成藥1、杞菊地黃膠囊
  • 一個妙方:治濁固本丸
    砂仁益智仁辛溫利氣,固腎強脾,既能散留滯之氣,又能調和黃連,黃柏之寒。砂仁補肺醒脾,養胃益腎,理元氣,通滯氣,是化溼開胃,溫脾固腎止瀉的好手。既可從源頭上化開溼滯,又可從下一站扭轉局面。益智仁溫脾暖腎,固氣澀精。以暖寶寶的身份,為脾腎注入陣陣暖流,讓其握緊手中的錢財(精氣)不流失。並配合砂仁化開溼滯。
  • 一個妙方:丁香柿蒂湯
    本方以降逆和胃為主,兼以溫中補虛,寓溫補於降逆之中。主治胃氣虛寒,氣逆不降之呃逆。胃氣虛寒,是脾胃陽氣與寒邪相爭所導致。當脾胃虛寒的病程長,病邪較為深重,脾主升,胃主降的功能就會受到影響,氣機該升不升,該降不降,就易出現明顯的嘔吐症狀。方中丁香辛溫,入胃脾腎經。溫中暖腎,快氣降逆。治上焦呃逆,除胃寒瀉痢。
  • 清霾潤肺時珍牌膏類產品即將推出,敬請品鑑!
    時珍牌膏類系列產品即將隆重上市
  • 滋補潤肺 補起來!
    材料:新鮮腐竹、白果、薏米、冰糖。做法:1、薏米浸泡後,連同白果煮燉1個小時。材料:海帶、白蘿蔔、冰糖。做法:海帶切絲,白蘿蔔切塊一起放鍋裡煮,加入冰糖即可。材料:茅根、竹蔗、馬蹄、粉葛。做法:1、材料洗淨,馬蹄去皮,竹蔗粉葛去皮切塊。
  • 醫生建議:脾腎陽虛腹瀉的中成藥,壯陽補脾治療五更洩瀉
    脾腎陽虛是因為體內寒溼較重導致脾胃虛寒,虛寒嚴重損傷腎陽,脾腎陽虛常常出現面無血色,嘴巴偏白無血色,身體容易疲憊,經常腹瀉,特別是早上腹瀉。
  • 試試「甘蔗粥」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趁著佳節到來何不試試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國醫堂牛豫潔教授為您推薦【甘蔗粥】補脾消食、清熱生津、養陰潤燥: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皮膚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秋分時節,我們的身體開始變得衰弱,為了滋陰潤燥,建議多吃藥膳,平補陰虛,強身健體。此時養生要注重對肺、脾、腎三髒的養護。
  • 轉告老公:民間祖傳的一棵草藥,被稱「頂天柱」,又稱「回春草」能夠秒變烏髮,陰陽雙補,舒筋活血
    白髮變黑髮的4大實用妙方妙方一:內服枸杞子每次將9~15克枸杞子煎湯內服、燉食,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均可。經常食用,對肝虧損所致頭目昏花、頭髮早白療效不錯。妙方二:食用黑豆將黑豆淘洗乾淨並經過反覆蒸、曬後,貯於瓷瓶內,每日食2次,每次食6克,嚼後淡鹽水送下。
  • 膏方調補要抓緊時機 潤肺補氣兩個合時膏方
    冬天是斂藏的季節,這時候進補,能很好地調理身體,增強體質,因此有「三九補一冬,來年少病痛」的說法。
  • 冬天「潤肺第一補」,雞蛋和它是絕配!常吃遠離咳嗽、失眠~
    寒流來襲,現在溫度逐漸降低,乾燥的天氣使很多人出現口乾、咳嗽的症狀,此時我們應該吃些具有潤肺止咳功效的食物,給肺部做個「小保養」。既然說到養肺,那就要給大家講講百合了。中醫學認為,百合性微涼,歸肺、心經,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的作用,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養生佳品。
  • 節氣|小滿養生:諸溼腫滿,皆屬於脾
    《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溼腫滿,皆屬於脾。」說明脾與溼病關係最為密切,所以治溼必調脾。1.兩款健脾祛溼的營養粥山藥薏米蓮子粥:山藥、薏米、蓮子肉、大棗、小米,洗淨一同煮粥,熟後加白糖調勻食用。山藥:甘,平。具有補脾養胃、生津潤肺、補腎澀精等功效,在小滿季節多食山藥,可預防與細菌和病毒感染無關的功能性腹瀉。此外,山藥能生津潤燥,經常食用可滋養皮膚和毛髮。薏米:甘淡,微寒。
  • 冬令進補--自製《十全大補膏》
    前幾次講了冬令進補的原則,和一些簡單的方法,但關鍵還是「吃好睡好」,對一些老年人群或亞健康人群,我建議可以服用十全大補膏或洞天長春膏。這時將濾出的二分藥汁混合後,和姜、人參粉、大棗泥一起用小火煮,大約到1000毫升時,此時將姜取出,再將阿膠和冰糖放入,不斷的攪動,防止粘底和燒糊,待阿膠和冰糖完全融化時可以起鍋,注入空瓶,注意要高溫時注入,有利於瓶子的殺菌,等涼透了放入冰箱,慢慢服用。用法和注意十全大補膏,溫補氣血。用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氣短心悸,頭暈自汗,四肢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