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脾丸:補脾血最好的藥

2021-02-12 活法兒養正工作室

而補氣,其實主要就是補脾氣。脾主氣,跟氣的關係密切。現在我們說「脾氣」的時候,主要是指「發脾氣」,這個是怎麼演化來的,值得研究一下。仔細想想,一個人要發火,確實需要脾氣足,才有力氣發火。

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氣血都是從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物質轉化來的,所以,要想養血,一定要調理好脾胃,這就是歸脾丸高明的地方。

但是,更高的還在後面。方子叫「歸脾丸」,意思很明確,是對著脾去的,可是裡面還加入了龍眼肉、酸棗仁、當歸等養血的藥,尤其還有寧心安神的遠志,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這就是心脾同治的方法,高手出招就是如此。方子裡面養血的藥物,其實都是奔著心經去的,為什麼呢?因為血液耗傷的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思慮過度,耗傷心血。估計大家都有體會,比如最近工作壓力大了,要連夜整理文件,每天焦慮地思考,最後一定會感覺心血不足,出現健忘、失眠、心悸等問題,這就是明顯的耗傷心血的例子。

所以,要想養血,就要把這個漏洞給補上,否則總是心神不寧,這個血就容易耗傷,因此方子裡面就加入了遠志、酸棗仁和龍眼肉。這樣,心血補足了,我們的血液就會更好地生發和保存了。

我給前面那個小孩子調理身體時,用的歸脾丸的量非常小,小小的水丸,我只讓他每次吃四丸。結果效果出奇的好,這說明中藥貴在對症,未必需要那麼大的量。

那麼這個方子為什麼叫「歸脾」呢?這是說,要把脾所管理的水、血等物質,都重新歸脾管理。

在中醫裡面,脾的功能很多,除了吸收食物精微物質外,還有運化水液和統血的作用。比如,血液在經脈中運行,要靠氣的推動,如果脾虛、氣不足,那麼血液就會跑出經脈,這叫「脾不統血」。很多婦女的血證,比如崩漏等都和「脾不統血」有關。而歸脾丸就是治療脾不統血的一個主要的方劑。

脾還負責運化水液,水在體內的運行和脾有很大的關係。脾屬土,我們常說「水來土掩」,所以,管理水的部門一定有脾。

相關焦點

  • 土偏方:補陽神器:補肝益脾的中成藥,補肝脾加強體質
    秋季養身最重要的就是補肝脾,秋季燥熱,容易肝陽上亢,肝氣失調。因為秋季天氣轉變較快脾胃容易受風寒溼邪的入侵,引起腹瀉。關於補肝益脾的中成藥主要是溫補藥材,不僅可以補肝脾,還能補氣血,讓皮膚紅潤有光澤,增強抵抗力。補肝益脾的中成藥1、杞菊地黃膠囊
  • 一個潤肺補脾妙方:瓊玉膏
    治宜滋陰潤肺,補氣益脾,瓊玉膏,正具有此功效。瓊玉膏是曾被明成祖朱棣及清朝庸正皇帝誇獎的膏方。組成:新羅人參二十四兩(750克)、生地黃十六斤(4千克)、白茯苓四十九兩(1.5千克)、白沙蜜十斤(2.5千克)。之所以量大,是因此膏服用的時間長。
  • 醫案:歸脾丸治療媽媽的眩暈
    然而用什麼藥呢,還是有點懵逼(隱隱覺得脾虛用補中益氣丸或者歸脾丸都可以)。由於自己的反應速度太慢,期間爸爸拖著老媽去了趟醫院,量出了高血壓(媽咪從來沒有過高血壓這個東東,她從來都是低血壓)。於是醫生開了降壓藥回家服用,依然並沒有什麼用,症狀只重不輕(連續幾天夜裡12點以後睡不著覺,早上起來眩暈厲害,早上11點之後會稍微緩解)。
  • 醫生建議:脾腎陽虛腹瀉的中成藥,壯陽補脾治療五更洩瀉
    脾腎陽虛是因為體內寒溼較重導致脾胃虛寒,虛寒嚴重損傷腎陽,脾腎陽虛常常出現面無血色,嘴巴偏白無血色,身體容易疲憊,經常腹瀉,特別是早上腹瀉。
  • 院士提醒:歸脾丸是中藥名方,這4大功效,的確讓人服氣!
    什麼是歸脾丸?看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可能跟治療脾胃有所關聯。因此,我會跟大家聊聊什麼是歸脾丸,歸脾丸的一些功效是什麼?
  • 中藥名方:健脾丸、歸脾丸,吃對了身體會好處,醫生教你怎麼選
    但症狀一直沒有明顯的好轉,後來聽藥店銷售員的建議,換了歸脾丸服用,也好像沒有見到轉變,這是為什麼呢?歸脾丸和健脾丸,到底怎麼區別使用,才能發揮功效?歸脾丸和健脾丸雖然只有一個字的差別,但是這兩者的藥物組成在治療症狀上都大不相同,即使兩者藥物都有補氣健脾胃的作用,但是兩者的作用效果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如果一方將另一方作為等同功效來使用的話,是達不到原來期待的效果。
  • 方和謙:補脾養肝可用方氏"和肝湯"、"滋補湯"
    滋補湯集益肺、養心、健脾、和肝、補腎於一方,所用之藥看似平常,實則配伍嚴謹、立法有度,其專為虛證而設。  方和謙教授善用"和法"治病療疾,總結多年臨床經驗,提出了"和為扶正、解為散邪"的精闢見解,其獨創的"和肝湯"是治療肝鬱血虛、脾不健運的代表方劑。與此同時,他還以補氣血重在補脾、滋陰陽重在益腎為原則,自擬"滋補湯",作為補虛扶正的基本方劑。
  • 提醒大家:脾虛吃什麼食物補最快?6種食物補脾益胃,拿走不謝!
    脾虛吃什麼食物補最快?6種食物補脾益胃,拿走不謝!中醫古籍中經常指出,脾胃是後天之本,一個人如果脾胃出現了問題,那麼他的身體也一定不會非常健康,因為脾胃影響著人體的消化吸收。對於脾胃功能較薄弱的患者來說,需要多進食養胃健脾的食物,幫助身體的調養,只有脾胃調整得好,才能夠吸收和消化營養物質,保持身體健康。補脾健胃的食物有哪些?
  • 脾腎雙補,「千古健脾固腎湯」,特別適合秋季食養
    「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山藥、蓮子、芡實和茯苓這四位「神仙」,它們匯集在一起後互相補遺,製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養顏、降燥等諸多益處,能起到脾腎雙補的作用。從而整體調理身體健康,幾乎發揮出了「無敵」的功效,而且相對於其他食療方,四神湯屬於平補,適合絕大部分人群飲用的,四神之名當之無愧。
  • 脫肛:補中益氣湯不好用?因為你少了一味藥 | 唱醫雅言•脫肛門
    【功用】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主治】脾虛氣陷證。飲食減少,體倦肢軟,少氣懶言,面色萎黃,大便稀溏,舌淡,脈虛;以及脫肛、子宮脫垂、久瀉久痢,崩漏等。氣虛發熱證。身熱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大無力。【方義】本證多由飲食勞倦,損傷脾胃氣虛,清陽下陷所致。
  • 試試「甘蔗粥」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趁著佳節到來何不試試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國醫堂牛豫潔教授為您推薦【甘蔗粥】補脾消食、清熱生津、養陰潤燥: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時節,我們的身體開始變得衰弱,為了滋陰潤燥,建議多吃藥膳,平補陰虛,強身健體。此時養生要注重對肺、脾、腎三髒的養護。【配方】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做法】甘蔗洗淨榨汁,高粱米淘洗乾淨,將甘蔗汁與高粱米共入鍋中,再加入適量清水,煮成薄粥。
  • 氣血雙補:吃人參養榮丸養心又安神!
    今天給大家安利的藥是人參養榮丸,不知道大家對這個藥有什麼了解,小編第一次知道這個藥是在紅樓夢這本書裡,林黛玉自會吃飯起就開始吃這個人參養榮丸,曹雪芹在紅樓夢裡為人參養榮丸賦予了不一樣的色彩
  • 【吃出健康】秋季滋補養生吃豆腐, 補氣血吃「三寶」
    其性甘平,氣陰兩補,補氣而不壅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溼滋膩,為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歷來就被眾醫家廣為讚譽,《本草綱目》云:益腎氣、健脾胃、止洩痢、化痰涎、潤皮毛。《景嶽全書》云:山藥能健脾補虛,滋精固腎,治諸虛百損,療五勞七傷……《藥品化義》云:山藥溫補而不驟,微香而不燥,循循有調肺之功,治肺虛久嗽,何其穩當。
  • 氣血雙補——十全大補湯
    氣血的產生與肺主氣、心主血、肝藏等有密切關係,任何一個環節的病變都可引起氣血耗損。但氣血的基本化源來自水谷,水谷精氣匱乏,則氣血化源不足而虛。因此,氣血俱虛的患者,除運用具有補氣補血作用的膳食外,尚須注意調整脾腎功能,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氣血雙補類藥食如人參、黃芪、白朮、當歸、熟地黃、首烏、大棗、山藥、阿膠、龍眼肉及多種動物肉類。藥膳方如十全大補湯、歸芪蒸雞等。
  • 冬天喝這壺,補脾土,降濁氣,讓人眼明心亮氣順暢
    它是表裡同治的藥,既能發散表位寒邪,又能溫中化飲。理氣健脾、燥溼化痰,能除三焦壅滯不利,廢水衝逆而引起的胸悶氣短、咳嗽、打嗝嘔吐、痞滿、腹脹不舒服等症狀。同時酸溫除火,清解熱結,能除胸中瘕熱氣,裡結內阻而產生的虛熱,通利三焦還不加重裡寒。
  • 大寒臘八喜相逢,藥粥養生過好冬
    因此,在適逢大寒的臘八節,喝上一碗營養豐富、熱熱乎乎、香美可口的藥粥,既暖胃暖身又養生保健。高良姜粥 高良姜15克水煎,去渣取汁,再下粳米50克煮粥,具有溫中散寒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寒或胃腹受涼出現胃腹疼痛、大便偏稀、手足發冷等症狀者的調治。補虛正氣粥 黃芪30克、人參10克煎取藥汁備用。粳米90克加水煮粥,粥成後加入藥汁,加適量白糖調味,一日分2次食用。
  • 養生:脾虛的危害你知道嗎,補脾,我們信賴它
    桂花紅薯湯擴展閱讀:健脾養胃,食慾佳也4、月經過多脾具有統攝、控制血液的功能,可令血液正常的循行於脈內,當脾氣失調後,統血功能受到影響,血不循經而溢於脈外,進而會有出血症狀,如大便帶血,月經過多等等。紅棗黑米粥擴展閱讀:女人補補脾,老的慢一些您可能還喜歡:臉色發黃身體發胖,很可能是脾虛女人脾虛調理好了,看起來更年輕冬季調理脾虛,2類食物不能錯過食物調脾虛,吃這些慢慢養
  • 【藥膳食療】桂圓:安神養心,補血益脾
    文/羊城晚報記者 張華 通訊員 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