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脾虛的危害你知道嗎,補脾,我們信賴它

2021-02-27 文醫載道

一個人的脾胃主要作用是消化吸收,控制、固攝血液。脾虛會引起很多身體不適,那麼當女性出現脾虛的症狀時,女人身體有哪些危害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來了解下吧。

1、虛胖或過瘦

通常女性脾虛後,容易出現過胖以及過瘦兩種體態表現。過瘦者,還會伴有面色萎黃,體素質不佳,乏力等等表現,而胖不是營養過剩,而是一種虛胖,吃飯平時吃飯要麼食之無味,要麼狼吞虎咽,易走極端。

2、貧血

脾虛的女人,通常還容易出現貧血情況,會時常感覺頭暈,目眩,總是精神不愉,打不起精神等等,這是因為脾胃主要用來運化谷與水的,脾胃功能變差了,對食物的營養不能正常吸收,進而易導致貧血。

3、身重浮腫

脾胃功能正常,可以防止水液在體內停滯,相反的,脾胃虛弱就會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而產生溼、痰、飲等致病因素,進而出現水腫,腹瀉,肌肉痿軟鬆弛,無力等等現象。

桂花紅薯湯

擴展閱讀:健脾養胃,食慾佳也

4、月經過多

脾具有統攝、控制血液的功能,可令血液正常的循行於脈內,當脾氣失調後,統血功能受到影響,血不循經而溢於脈外,進而會有出血症狀,如大便帶血,月經過多等等。

5、容易招惹婦科疾病

脾虛者,由於肌肉失其營養,容易慢慢消瘦或痿軟鬆弛,症狀嚴重的女性,會因肌肉無力,不能正常支撐內臟總會感覺小腹墜脹,且還會有白帶增多,發黃等等現象,而這些都會增加慢性泌尿系感染、慢性盆腔炎等疾病發生率,這都與脾虛有著聯繫。

紅棗黑米粥

擴展閱讀:女人補補脾,老的慢一些

您可能還喜歡:

臉色發黃身體發胖,很可能是脾虛

女人脾虛調理好了,看起來更年輕

冬季調理脾虛,2類食物不能錯過

食物調脾虛,吃這些慢慢養

相關焦點

  • 提醒大家:脾虛吃什麼食物補最快?6種食物補脾益胃,拿走不謝!
    脾虛吃什麼食物補最快?6種食物補脾益胃,拿走不謝!中醫古籍中經常指出,脾胃是後天之本,一個人如果脾胃出現了問題,那麼他的身體也一定不會非常健康,因為脾胃影響著人體的消化吸收。對於脾胃功能較薄弱的患者來說,需要多進食養胃健脾的食物,幫助身體的調養,只有脾胃調整得好,才能夠吸收和消化營養物質,保持身體健康。補脾健胃的食物有哪些?
  • 歸脾丸:補脾血最好的藥
    而補氣,其實主要就是補脾氣。脾主氣,跟氣的關係密切。現在我們說「脾氣」的時候,主要是指「發脾氣」,這個是怎麼演化來的,值得研究一下。仔細想想,一個人要發火,確實需要脾氣足,才有力氣發火。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氣血都是從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物質轉化來的,所以,要想養血,一定要調理好脾胃,這就是歸脾丸高明的地方。但是,更高的還在後面。
  • 土偏方:補陽神器:補肝益脾的中成藥,補肝脾加強體質
    秋季養身最重要的就是補肝脾,秋季燥熱,容易肝陽上亢,肝氣失調。因為秋季天氣轉變較快脾胃容易受風寒溼邪的入侵,引起腹瀉。關於補肝益脾的中成藥主要是溫補藥材,不僅可以補肝脾,還能補氣血,讓皮膚紅潤有光澤,增強抵抗力。補肝益脾的中成藥1、杞菊地黃膠囊
  • 明家 | 張正杰:為何看臉就說你脾虛?
    再一摸手心,燙哦~是發燒了嗎?一量體溫也是正常呀,但一照鏡子,怎麼就那麼蒼白呢?小編就自身的症狀,採訪了東濟堂中醫專家張正杰老師。「張老師,最近我的臉色特別難看,而且總是口乾,喝再多水還是渴,反正哪都不舒服,怎麼辦?是早更嗎?」「手心發熱,臉色發白、口乾等等類似上火的症狀,多見於脾虛,同時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的症狀。
  • 【養生療疾 每日一膳】月餅吃多了?試試「甘蔗粥」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趁著佳節到來何不試試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國醫堂牛豫潔教授為您推薦【甘蔗粥】補脾消食、清熱生津、養陰潤燥: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時節,我們的身體開始變得衰弱,為了滋陰潤燥,建議多吃藥膳,平補陰虛,強身健體。此時養生要注重對肺、脾、腎三髒的養護。【配方】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做法】甘蔗洗淨榨汁,高粱米淘洗乾淨,將甘蔗汁與高粱米共入鍋中,再加入適量清水,煮成薄粥。
  • 脾虛三大症狀:口水多、脂肪厚、白帶有問題
    照鏡子吐出舌頭看到自己舌體的邊緣有很多齒痕就說自己脾虛,很多病人問過這樣的話,是不是需要吃歸脾丸或補脾的藥,把脾虛補回來?你如果看到化驗單上的睪丸酮升高,就代表這個女人馬上要變成男人嗎?這的確是個笑話。
  • 首烏紅棗牛腱湯:補脾養胃,養生、生發的大絕招!│周末廚房
    說起何首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有養發的功效。但是除了養發之外,你知道它還能補什麼嗎?
  • 一個潤肺補脾妙方:瓊玉膏
    治宜滋陰潤肺,補氣益脾,瓊玉膏,正具有此功效。瓊玉膏是曾被明成祖朱棣及清朝庸正皇帝誇獎的膏方。組成:新羅人參二十四兩(750克)、生地黃十六斤(4千克)、白茯苓四十九兩(1.5千克)、白沙蜜十斤(2.5千克)。之所以量大,是因此膏服用的時間長。
  • 太白穴---脾系統的首選保健大穴
    五行上看,脾屬土,所以足太陰脾經又稱土經,作為脾經上的穴位太白也屬土。
  • 脾腎雙補,「千古健脾固腎湯」,特別適合秋季食養
    「四神湯」是中醫著名的健脾食方,其中「四神」是指山藥、蓮子、芡實和茯苓這四位「神仙」,它們匯集在一起後互相補遺,製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養顏、降燥等諸多益處,能起到脾腎雙補的作用。它的果實很像雞頭,所以又稱「雞頭米」。有「水中人參」之美稱。古藥書中說它有「嬰兒食之不老,老人食之延年」之效。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也非常喜歡吃芡實。蘇東坡到老年仍身健體壯、面色紅潤、思維敏捷,他的養生之道中有一條就是吃芡實,吃法頗為奇異:時不時取剛煮熟的芡實1粒,放入口中,緩緩含嚼,直至津液滿口,再鼓漱幾遍,徐徐咽下。
  • 今日養生方|田雞煲雙豆,健脾祛溼又補虛解困
    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林舉擇推介一款清補有益的炒扁豆赤小豆煲田雞湯,適宜那些體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粘膩的脾虛夾溼或肺脾兩虛證候的人群食療之用。 說明赤小豆清熱利水祛溼功效明顯,它的利尿作用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患者均有輔助治療作用。此外赤小豆還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輔助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預防結石和健美減肥的作用。中年脾虛溼熱證候的體胖人士適宜多食用。
  • 它是「冬季第一米」 !養腎、祛溼、調脾胃,每天一把,延年益壽,補出好身體~
    它不僅是補腎高手,還能調理脾胃、祛溼氣!健脾雙補還能祛溼芡實又名「雞頭米」,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芡實甘補澀收,入腎經可以用於腎氣不固的腰膝酸軟、腎虛遺精、早洩,也可以固腎縮尿,輔助治療尿頻和小兒遺尿。
  • [中醫養生]十大冬季驅寒溫補食物推薦
    那麼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用食物來驅寒養生呢?驅寒換個說法就是增加體內熱量,這裡為你推薦以下10種能夠驅寒溫補的食物……  魚類:  鯽魚補脾虛,助消化,療食欲不振。鰱魚補中益氣、暖胃、澤膚。鱘魚活血通絡、益氣補虛。黃鱔補肝養血,溫陽益脾。
  • 吃完就拉,不是你不配吃好的,而是你的身體有問題!
    過年期間,七大姑八大姨你一嘴我一句的,難免說的話會不隨你的意,但是還不能發脾氣,否則就是你不懂事了,但是心情不好的時候,你發沒發現自己更容易拉肚子了?對上號了嗎?說的是你嗎?別懷疑了,你要是天天這樣吃完了就拉,那你多半是脾腎陽虛導致的腹瀉。消化不良也就是脾胃不好,脾胃久虛不能運化水谷,使大便次數增多。其次還有小腹冷痛、腰酸無力的現象,從這點又能看出腎陽不足,所以應該是脾腎陽虛導致的腹瀉。
  • 太白穴:保護脾臟,祛除脾虛
    按揉太白穴,遠離脾虛煩惱    人體的脾出現問題時,多表現為大便稀溏或便秘、腸鳴、腹脹、胃痛等。    如果出現這些表現,人體上有特殊的穴位可以方便我們及時治療嗎?當然有了,這個穴位就是位於足部內側偏前方赤白肉際處的太白穴。對於脾虛帶來的煩惱,只要按揉太白穴,就能幫你解決。
  • 脾好命就好之三:脾主四肢肌肉
    脾好命就好之三:脾主四肢肌肉
  • 黑芝麻的養生吃法
    中醫認為,黑芝麻是藥食同源的食物,能夠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長期食用具有養生效果,比很多補品都有效果。但你知道,黑芝麻應該怎麼吃嗎?你知道吃法不同功效也不一樣嗎?泡茶:芝麻茶木耳30克、黑芝麻15克,木耳炒焦、黑芝麻炒熟,共同研製成粉末,每次拿5克來衝水喝就是芝麻木耳茶。功效:潤腸通便。
  • 巧用三芽化溼氣,2湯1粥輕鬆補
    而且也不僅是脾胃,中醫認為肝克脾土,當脾運化失調時,肝氣也會無法正常疏洩,各種疾病就隨之而來。脾虛最嚴重的後果,在中醫稱為中氣下陷,也就是脾陽虛,容易有食少、乏力、倦怠、面黃、腹瀉、舌淡、虛汗、口渴、怕涼等症狀。這時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昇陽、舉陷、健脾和胃,所用藥材主要包括柴胡、升麻、當歸、陳皮、炒白朮、炙甘草、人參、黃芪等。
  • 節氣養生 冬季寒冷 十大驅寒溫補食物推薦
    那麼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用食物來驅寒養生呢?驅寒換個說法就是增加體內熱量,這裡為你推薦以下10種能夠驅寒溫補的食物……  魚類:  鯽魚補脾虛,助消化,療食欲不振。鰱魚補中益氣、暖胃、澤膚。鱘魚活血通絡、益氣補虛。黃鱔補肝養血,溫陽益脾。
  • 醫生建議:脾腎陽虛腹瀉的中成藥,壯陽補脾治療五更洩瀉
    脾腎陽虛是因為體內寒溼較重導致脾胃虛寒,虛寒嚴重損傷腎陽,脾腎陽虛常常出現面無血色,嘴巴偏白無血色,身體容易疲憊,經常腹瀉,特別是早上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