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提醒:歸脾丸是中藥名方,這4大功效,的確讓人服氣!

2021-02-22 古謎探史

什麼是歸脾丸?看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只知道可能跟治療脾胃有所關聯。因此,我會跟大家聊聊什麼是歸脾丸,歸脾丸的一些功效是什麼?

所謂的歸脾丸,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治療心脾,補充氣血的作用的。它是一種很常用的一個中藥,主要是由黨參、木香、當歸等等12中中藥所組成。它的功效主要包括以下4個方面:

首先,用於心脾兩虛患者

歸脾丸的主要作用,就是補氣,健脾的療效。對於心脾虛弱的患者來說,會出現晚上睡不著、眼昏頭花,四肢無力,並且胃口下降,食欲不振的情況。因此歸脾丸能夠有效用於心脾虛弱的患者身上,歸脾丸能夠起到治療心脾,凝血固本的作用,能夠起到很好的療效。正常情況下一日可用三次,具體用量可參照說明書來使用。

其次,用於神經衰弱患者

神經衰弱患者處於神經緊張,或者用腦過度,容易出現一驚一乍的現象,神經處於極度緊張且容易崩潰的邊緣。整個人的面色慘白,倦怠,這個時候心脾是非常衰弱無力的。因此這個時候如果用歸脾丸的話,能夠有效的補益心脾,讓患者的面色都能有所好轉。

再者,治療更年期綜合症

更年期綜合症明顯的表現就是易怒易暴躁,睡眠質量下降,婦女會有很明顯的氣血兩虛的情況。因此歸脾丸在治療氣血兩虛有明顯療效,對於婦女來說,可以每天服用三次,使用一個月會有很明顯的效果。

最後,治療失眠患者

失眠患者明顯的一個表現也是氣血兩虛,畢竟睡眠質量不好對身體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個時候,使用歸脾丸的話,能夠有一定的療效。每日可服用三次,服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對於歸脾丸,總結上面幾點,也就是治療心脾、補充氣血。另外,有一種藥物叫做補中益氣丸的在這補氣血上也有明顯的效果。那麼兩種藥物有什麼區別呢?

一、成分上的不同

補中益氣丸的成分主要有:炙黃芪,炙甘草,白朮,黨參,升麻和柴胡等。歸脾丸成分有茯苓、白朮、炙黃芪、炙甘草、黨參、

遠志、酸棗仁、龍眼肉和當歸等。對比之下,兩種藥物的成分有些許的不同,因此治療效果、治療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別。

二、功效不同

正如上面提到的成分不同,功效也就不同。補中益氣丸的主要功效是:

1.補中益氣。也就是能夠滋補身體,緩解身體虛弱乏力的情況。

2.健脾潤腸道。補中益氣丸中的成分當中炙甘草和白朮能夠起到治療脾胃的作用,在脾胃受損的時候能夠起修復療效。

3.治療腹瀉,脫肛,子宮脫垂,比如白朮有安胎之效。

因此,如前文歸脾丸的功效以及補中益氣丸的功效兩方面來看,歸脾丸主要是條例腸胃中氣下陷的,而歸脾丸主要是補血、治療心脾。因此在兩種藥物的選擇上,需要針對自己具體的症狀進行用藥。

相關焦點

  • 中藥名方:健脾丸、歸脾丸,吃對了身體會好處,醫生教你怎麼選
    但症狀一直沒有明顯的好轉,後來聽藥店銷售員的建議,換了歸脾丸服用,也好像沒有見到轉變,這是為什麼呢?歸脾丸和健脾丸,到底怎麼區別使用,才能發揮功效?歸脾丸和健脾丸雖然只有一個字的差別,但是這兩者的藥物組成在治療症狀上都大不相同,即使兩者藥物都有補氣健脾胃的作用,但是兩者的作用效果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如果一方將另一方作為等同功效來使用的話,是達不到原來期待的效果。
  • 醫生建議:歸脾丸吃對了,這6大功效,身體會一個個「說」給你
    只要我們一提到歸脾丸人們就會想到健脾益氣,歸脾丸主要是由黃芪、當歸、遠志茯苓以及甘草等製作而成的,具有補血益氣和健脾養心的功效,適合於全身無力沒有食慾以及臉色發黃的症狀
  • 院士提醒:常用這三味中藥泡水喝,精力充沛,年輕二十歲!
    隨著年齡的增長,許多人感到精力下降,做很多事情都是力不從心,頭暈眼花、健忘、筋骨疼痛的問題也是接踵而來。
  • 醫案:歸脾丸治療媽媽的眩暈
    只好重新對症進行辨證:舌頭顯示的情況妥妥的脾虛;心煩胸悶,心動過速,而且媽媽常年低血壓,心火弱,此心氣虛;心脾兩虛用什麼藥,歸脾丸不二選。(此時已有80%的把握,在翻看兔子以往文章中有篇專門說了低血壓的問題中也提到了歸脾丸,OK,試藥!)在用了降壓藥無果後,爸爸想再一次拖媽媽進醫院掛止暈針的時候,終於採納了我的建議——讓媽媽服用歸脾丸。
  • 中藥名方還你金嗓子
    病程可能持續很久,吃藥也不見效,很是折磨人。今天我們就說一說咽喉腫痛的幾點病因以及中醫的調理方法。慢性咽炎、咽喉腫痛?多是體內熱積毒盛所致!中藥名方還你金嗓子中醫認為,咽喉腫痛,是體內熱氣太盛、體內有毒的表現原因主要有三點:1、肺胃熱盛會引起咽喉紅腫,裡熱實證,多由嗜食辛辣炙煿,肺胃蘊熱,循經上擾咽喉,氣血壅滯而致。表現:灼熱疼痛,有咽喉堵塞感,且下結核疼痛,常伴有高熱,口渴欲飲,咳嗽痰黃,口臭,舌紅苔黃,脈洪大且跳動迅速。
  • 歸脾丸:補脾血最好的藥
    脾胃為後天生化之源,氣血都是從脾胃吸收食物的營養物質轉化來的,所以,要想養血,一定要調理好脾胃,這就是歸脾丸高明的地方。但是,更高的還在後面。方子叫「歸脾丸」,意思很明確,是對著脾去的,可是裡面還加入了龍眼肉、酸棗仁、當歸等養血的藥,尤其還有寧心安神的遠志,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就是心脾同治的方法,高手出招就是如此。
  • 院士提醒:體內肝火太旺盛了怎麼辦?中醫推薦6款好中藥,一喝就滅
    一旦出現肝火旺盛,會使病人失眠、頭痛頭暈、口乾舌燥、紅臉、黃、乾結等,這主要是與肝瀉功能過於旺盛有直接關係,有些中藥在生活中有祛肝作用。
  • 中醫養生:4種中藥清肝明目
    中醫養生理論認為「肝開竅於目」。也就是說,護眼同時也要護肝。如何做到清肝明目呢?您不妨試試中藥調理。中醫認為,採用桑葉敷眼法或桑葉燻眼法,可有效潤眼明目,緩解眼疲勞。 清肝明目的中藥:  中藥1、 枸杞子  中藥枸杞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以及豐富的胡蘿蔔素,維他命B1、B2、C,鈣、鐵等,是健康眼睛的必需營養。枸杞子平補肝腎、明目,平日可拿來泡茶最為實用。同類補藥還有菟絲子、女貞子。
  • 院士提醒:秋季咽喉不適,記得喝這5款中藥茶,滋養肺陰、清除燥邪!
    日常預防嗓子幹癢,不妨選擇一些中藥茶來保護嗓子,治療咽喉疼痛等問題。百合貝母茶材料:百合、貝母粉、沙參各10克。做法:將材料加入600毫升的沸水衝泡,燜5分鐘後即可飲用。功效:適用於過敏時咽喉發癢乾咳,咽喉充血、發炎等症狀。因沙參為涼性藥材,腸胃功能不佳或因著涼而引起的風寒型感冒患者不宜使用。
  • 聯盟講壇:經典名方六味地黃湯的系統研究
    聯盟講壇:經典名方六味地黃湯的系統研究——從現代藥理學和化學研究到新藥開發闡明中藥複方的作用機理和物質基礎是中藥現代研究的關鍵環節,是當今生命科學研究領域難度最大和最具挑戰性的研究領域之一六味地黃湯中醫理論和組方特色顯著,是中醫「滋補腎陰」的經典代表名方,從古至今廣為應用,臨床價值大,藥理作用廣泛。
  • 一個名方:葦莖湯!
    《金匱要略》有一方:葦莖湯,為治肺癰名方!什麼是癰?癰即壅,如土地壅塞不通。肺癰,是肺的運轉出現問題,需要治理。此方現代常用於治療肺膿腫、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等肺熱痰瘀互結者。共同達至蕩邪透氣,清熱化痰、逐瘀排膿的功效。
  • 院士提醒:寒性體質怎麼調理,三種中藥溫裡散寒,可調理寒性體質
    寒性體質是國人最常見的體質之一,根據中醫「寒者熱之」的理論指導,應用溫裡散寒為主要功效的中藥可以調理。
  • 胃脹:健脾益胃,增強脾胃功能,離不開的中藥和中成藥解析
    中醫調養脾胃,很多方藥都離不開一味中藥,就是白朮。如果脾胃虧虛、中氣不足,會表現出疲倦乏力、短氣懶言、神疲倦怠、呼吸淺短、抵抗力下降、內臟下垂等。經典的中醫配方是補中益氣湯,中成藥有補中益氣丸;其中很重要的成分是黃芪配白朮,大大加強了補中氣的功效。
  • 「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黃芪的5大功效,4大禁忌!
    這是民間對黃芪的認識,不可否認的是黃芪的功效確實不少。黃芪的功效與作用黃芪,又名綿芪,藥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黃芪性微溫,味甘,歸肺、脾、腎經。中醫認為它可以補氣、生血、緩解胃下垂、改善體質,還可以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它富含蔗糖、多糖、多種胺基酸及硒、鋅、銅等多種微量元素。可有效的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改善心肌供血,調節血糖含量。
  • 祛溼名方:四神湯,讓你徹底和夏日溼氣說拜拜
    廣東人熱愛喝湯是出了名的,但是今天我們要介紹一款是福建人熱愛的喝家常養生湯方
  • 院士提醒:神經衰弱總是好不了,平時多吃這3種中藥,症狀悄悄改善
    現代的人們的生活壓力非常的大,尤其是一些中年朋友們,經常會出現身體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進入神經衰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問題和疾病了,有些地方晚上經常失眠的症狀
  • 鍾南山兩次提醒:家裡這件事一定要做好!很多人還沒意識到!
    最近在廣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鍾南山兩次提醒這是最合理的解釋。除此之外,發布會還回應了哪些關於疫情的熱點和疑問呢?目前,廣東多個醫療以及科研機構在P3實驗室分離出病毒後展開了藥效篩選,篩選了54個已上市的中藥,開展了抗新冠肺炎病毒的體外藥學研究。初步發現,連花清瘟和六神膠囊丸等5個中成藥在體外實驗中有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
  • 中藥知識:紫蘇的作用與功效
    紫蘇是非常常見的傳統中藥,在中醫治療當中使用也是非常的頻繁的,並且紫蘇的藥用價值非常高,不論是紫蘇的葉還是紫蘇的梗,都是用藥的好材料,那麼紫蘇有什麼功效和作用呢
  • 院士提醒:「糖尿病」,「血糖」說降就降的好方法,建議收藏!
    院士提醒:糖尿病,血糖說降就降的好方法,建議收藏!糖尿病26年,花了150000多年沒治好,只用了一種中藥,百個試驗,沒有復發,數千萬糖朋友反饋好用!收集!九方對糖尿病的治療是有效的。這兩種方藥的成分完全不同,其中一邊是中藥材,另一邊是全是食品,這表明,不僅中藥可以調節糖尿病,食物也可以起到調節糖尿病的作用。然而,單用中藥或食品不能控制糖尿病和預防併發症,否則就不會出現糖尿病併發症。所謂有效九方,其實是一堆中藥成分,有效的食療方劑是不科學、不受歡迎的,盲目聽局部處方、延緩疾病、傷害自己,這只是一種僥倖的使用管理,但不應被廣泛推廣。
  • 多年道醫名方,冬季第一補!常喝它關節不痛,氣血兩旺!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冬天最難過的要數有關節炎的人,對於關節炎患者,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溼科關彤副教授建議通過食療來調理,最值得推薦的驅寒補氣血經典名方是出自張仲景《金匱要略》的「當歸生薑羊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