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與寒最愛作妖的季節,當然是現而今眼目下啦。
冬季裡北風一吹,一些人便咳咳咳,嚴重的感覺五臟六腑都能咳出來。三九灸,湯藥顆粒都用上,慢慢和咳嗽老妖周旋。
中醫強調治未病,近代名醫張錫純獻上了一個預防方,助人行於寒風,正氣佔上風,咳嗽躲的無影蹤。
正氣要佔主導,補氣要藥黃芪當然不可少,而且還要用生的黃芪,以起到固表阻擋寒風之用。冠名權也給它:
黃芪膏。
組成:
生黃芪12克、生石膏(搗細)12克、鮮茅根(切碎、如無鮮者可用幹者6克代)12克、粉甘草(細末)6克、生懷山藥(細末)9克、淨蜂蜜30克。
此為清熱潤肺,益氣養陰方。
為啥受風寒所苦,卻還要清熱,又要益氣養陰呢?
氣陰兩虛,可引起肺氣瘀滯。氣候溫和的時候不覺得,一旦天冷,寒氣入肺,肺葉收縮,原本的瘀滯被壓縮生存空間,掙扎煎熬而鬱熱,肺泡的正常氣血供應也受阻,震怒而咳嗽。
方以生黃耆甘溫補肺之陽,以陰中求陽。
生山藥甘平滋肺,補脾又益腎,令肺腎(金水)相通,金土(肺脾)相生。
為了讓肺運轉良好,生山藥也是很拼的了。
茅根不但中空,且有許多小孔,能通肺之竅,達到潤肺除熱的功能。茅根還有個好處,甘能益血,咳嗽的時候肺葉收縮,則血行亦不利而瘀,而茅根之寒能除熱,熱去則血和而除瘀,這個瘀可從小便通利出去。
同時,別看茅根寒涼,但因其甘而不傷胃,有邪去則正安的補中益氣之功。
三藥相遇,肺之陰陽得到調和,上竅與下竅亦得貫通,讓喜歡瘀阻地帶的邪直嘆氣:住哪兒呀。
生石膏,涼而能散。其涼能調黃芪之熱,並除胃之熱,胃熱得除,反過來能令金土相生,肺陰得利。其散,也就是透達肌表而除邪的能力,能助茅根通利毛孔等竅道。
再加上粉甘草(甘草的別名),味甘,能補脾益氣,脾屬土,土能生肺金,故它也是一味益肺良藥。
最後一味蜂蜜,甘涼滑潤,一向是清肺潤肺,利痰寧嗽的妙品,從根本上對肺來一個甜蜜的吻。
多味合用,對肺有宿疾,稍微一受風寒就喘嗽,冬天更嚴重者,有預防之效。喘嗽未犯時,服一個多月,能拔除病根。
製法服法:
上藥六味,先將黃芪、石膏、茅根煎開十餘次,去渣,澄取清汁二杯,調入甘草末、山藥末同煎,煎時以箸(筷子)攪之,不要令這二藥的藥末沉鍋底,一開,膏便製成。再調入蜂蜜,待剛看起來要開的時候,便關火,分三次溫服下,一日服完。如此服下去,時間長便連病根都消除了。
提醒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辨證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