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英教授
撰寫 | 韓英(陸軍總醫院消化內科)
編輯 | 柳海霞
來源:中華醫學信息導報2017年第18期
當今社會醫患關係緊張,醫療糾紛、傷醫事件頻發,其中的緣由非常複雜,絕不能簡化為醫學技術問題,也不是單純的「醫德問題」,而是社會學、心理學、法律學等多元因素所致,其中往往是醫學與人文出現了偏差。經常遇到患者、家屬抱怨醫生「醫德不好」,而深入剖析事情的原委,發現,真正讓患方耿耿於懷的是支付制度、醫院管理(就醫流程等)和診療知情權,跟「醫德」完全搭不上關係。為什麼他們動輒上升到「醫德」的高度?問題根源在於醫方缺乏醫學人文修養,不懂得溝通、不善於溝通、不精於溝通。科學求真,藝術求美,醫學求善。醫療的本質是「照護」(care),而不是「服務」(service)。患者不僅需要治病,還需要從醫護人員那裡得到精神上的尊重、心理上的關懷(即人文關懷的照護)。患者從醫生那裡獲得的,既有相對「高端」的醫學技術,又有治病的信心以及對生命的達觀態度。
人文修煉可以讓醫療產生不一樣的結果!古希臘醫學家希波克拉底的名言:藥物、刀械、語言是醫生治病的三件法寶。其中,語言所代表的人文關懷對患者所起的作用超過50%。醫生給患者開的第一張處方應該是「關愛」,醫生和患者交流成為21世紀必備的技能。溝通需要智慧和技巧,更需要奉獻!
醫學人文與專科建設協作組的成立,就是為消化同道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從醫學人文的角度探討如何幫助中青年醫師成為「良醫」,從專科建設的高度幫助消化界同道緊跟醫學發展的趨勢,成為醫技精良的「名醫」!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若成良醫,必修人文」逐漸深入人心;倡導「勿忘初心,砥礪前行」,提高人文素質與醫技能力同樣重要,人文應與醫技比翼齊飛!
關注消化界,每天精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