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年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農村"斷親"現象確實屢見不鮮。指的就是大家因為金錢或者利益等各種因素,出現了互不來往的情況,所以親戚一說也只是有名無分,也就被大家稱之為了"斷親"現象。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主要就得從以下的幾個方面談起。
第一個就是現在農村"攀比"之風的影響
以前大家親戚之間是十分融洽的,互相之間也不會有太多的比較,換句話說就是相互之間的差距並沒有現在那麼大。但是現在走親戚也好,過年也罷,仿佛變成了一場"比較大賽",比相互之間的收入、比兒女之間的婚姻以及學習,反正只要是有得比的部分,大家就會攀比起來,慢慢地親戚間的感情也就淡了。
第二個就是農村人口的流失問題導致的
隨著城鎮化建設腳步的加快,許多的年輕一輩都是各奔天涯,互相之間也就沒有了很緊密的聯繫,所以才會有了"遠親不如近鄰"的說法。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就是因為大家平常缺少了交流,所以當過年的時候,相互之間也覺得沒有了聯繫的必要,才會出現所謂的"斷親"現象。
而很多農民也不以為意,覺得無關緊要,其實在筆者看來,這種情況雖然存在,但還是極少一部分,同時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因為我們過年的時候,如果關係緊密的親戚之間串門,還是"過年"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這也是相互之間維繫感情的一種方式。
但是今年這種特殊的情況,該限制的估計還會限制,之前就有出過通知,說的就是不要進行大規模的聚餐活動,因為確實存在著很大的風險。那麼讀者朋友們,對於"過年走親訪友不用限制?農村"斷親"現象頻發,農民卻不以為意"這一話題,你們怎麼看呢?
聲明:圖文來源網絡,若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