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 文/奕含
「春節」、「農曆新年」用英語應該怎麼講?估計不少人會想到「Spring Festival 」。但如果是用「new year」來表達,是用「Chinese new year」(中國新年)還是「Lunar new year」(陰曆新年)呢?
最近,在海內外頗受歡迎的中國超模「大表姐」@劉雯 遭到部分網民的炮轟,僅僅因為在社交媒體Instagram上說了一句「happy lunar new year」。圍攻的網民指責她崇拜韓國,讓中國人失望。
然而,劉雯真的拜錯了年嗎?
劉雯在INS拜年遭罵:「跪舔」韓國
2月18日,也就是大年初三,劉雯在社交網站上曬出一張和鄧文迪的合影,配文「Happy Lunar New Year!!!」拜年,沒想到竟引來責罵。
有網民留言稱其「不愧是『國際超模』」,也有批評其崇拜韓國。
有網民稱要取關,有人表示「路轉黑」,質問劉雯是否知道自己是中國人。有諷刺劉雯是「越南人」,還有人認為劉雯如此發賀詞是要進軍韓國市場。
隨後,劉雯「順應民意」改成「Happy Chinese New Year!!!」(縮寫CNY),但仍然沒能平息輿論。
有網民翻出劉雯此前發的祝福,基本都是祝「中國新年」快樂,因此此次用「Happy Lunar New Year」成了「明知故犯」。
除了在Instagram,網民對劉雯的「聲討」還傳到國內社交媒體,在劉雯的新浪微博下,也有網民指出了「Lunar new year」的問題。
社交媒體豆瓣對劉雯「拜錯年」一事還有小組討論。
甚至有網民翻出「舊帳」一起算,在劉雯發祝福的前幾天,演員@彭于晏在Instagram也用了「Lunar new year」。
「春節」用英語怎麼說?
觀察者網查詢了外交部及新華社的英文網站,對於「春節」、「農曆新年」,官方及權威媒體除了使用「Spring Festival 」,還有「Chinese new year」、「Lunar new year」還有「Chinese Lunar New Year 」三種說法。
外交部英文網站和新華社英文網站截圖
由此可見,劉雯的拜年用語並沒有錯誤。
「Lunar new year」爭議何來?
那麼,為何劉雯此舉會在社交網站平臺引起如此強烈的批評之聲呢?問題就出在Lunar New year這個英文詞上。
春節來源中國農曆,是中國人的新年節日,後傳播到亞洲其他地區,大部分亞洲其他地區基本都採用了中國農曆作為慶祝新年時間的基準。在英語國家,一直被稱作「Chinese new year」,有時簡稱CNY,或者Spring Festival。
但從2004年開始,美國加州的韓僑社群和越南僑胞社群開始積極舉辦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新年活動,以該民族國家在相似的時間舉辦主題類似的慶祝活動,呼籲官方及商業機構使用表意更多元的「 Lunar New year(農曆新年)」替換具有特定指向的「Chinese new year(中國新年)」。
因此對於部分國人,Lunar New year開始變得較為敏感。
高曉松也曾在2013年的電視節目《曉松說》聊過 Lunar New year「去中國化」的含義:
目前,許多位於加州的知名觀光旅遊景點,例如迪士尼樂園、環球電影城等大多使用「農曆新年」作為春節活動的官方稱呼,並在服務上顧及非華裔群體的需求,但活動策劃仍然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
加州迪士尼的春節活動主題是《花木蘭》,環球電影城的主題則是《功夫熊貓》。
加州迪士尼樂園春節活動宣傳頁面
對於「春節」的英文說法,觀察者網查詢了外國平臺對該詞彙的理解。
在英文維基百科上,「Lunar new year」即陰曆新年基於中國傳統的陰陽曆。
在日語維基百科上,明確提到「農曆新年」和「中國曆」相關,日本人還是認可「中華圈」的。
但韓文維基百科卻迴避談及農曆新年的起源。
令人意外的是,當劉雯、彭于晏因為「lunar new year」而引發部分網民批評的同時,另一位演員@吳彥祖 使用了「Chinese New Year」,卻也被圍攻,理由是吳彥祖是不會漢字、竟用英文拜年的「漢人」。
愛國熱情、積極維護中國文化的願望值得肯定,但應回歸理性,不問緣由便直接批判,實為謾罵。
正如一些網民所言,大家不用擔憂中國春節並不存在被韓國新年、越南新年取代。中國春節在世界範圍內傳播更廣、名聲更響、影響力更強、參與者更多、更具深厚的文化底蘊,本應更有自信應對多元文化的挑戰。
商務合作:market@guancha.cn
QQ :2920915625
新年快樂,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