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偉大詩人泰戈爾說:「在西方人眼裡,我們的文明是高深的玄學,恰如演奏鋼琴在雙耳失聰的人看來,只有指尖的跳動而沒有樂聲。」
無論是在地理還是歷史的維度,印度文明與西方文明的碰撞,都要比東亞地區來的更為明顯和直接。不同文明遺存的種子,在乾濕交替的季風氣候裡生根出芽,長成了一個紛繁多樣的印度,一個難以捉摸的印度,一個不可思議的印度。
比如果阿。
↑遊客在果阿邦的河灘上欣賞落日。位於印度西海岸的果阿以沿海沙灘聞名,每年吸引數十萬遊客。這也讓這裡的居民收益頗豐,果阿成為印度人均最富裕的一個邦。
果阿是印度面積最小的邦,人口排名倒數第四。阿拉伯海吹來的風讓這片土地常年瀰漫著溼鹹的氣息,也帶來了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
歷史上的果阿,曾是葡萄牙殖民地。16世紀,葡萄牙商人便在此上岸,不久即佔據該地,迫使當時的多數人口改信天主教。直至1961年印度出兵果阿,長達451年的殖民歷史方告終結。
正是這樣的歷史背景,為果阿帶來了多樣的人文景觀。
最引人注意的,便是這裡不同宗教共存的場景。
↑身穿印度傳統紗麗的管理員走過果阿舊城一處天主教神壇。
↑落日時分,果阿舊城聖卡塔林娜主教座堂籠罩在昏黃的氣氛中。這座完工於1619年的教堂是整個果阿最有名的宗教建築。
↑位於帕納吉的Maruti神廟供奉著印度教尊崇的象頭神。象頭神是創生和破除障礙之神,也被認為可以給人們帶來力量和勇氣。
↑信奉天主教的新人在教堂前拍攝婚禮照片。
↑帕納吉信奉印度教的居民在自家門前舉行的宗教儀式上祈禱。儀式過後,印度的「結婚季」正式開始。
↑位於帕納吉的Fontainhas社區,保留了葡萄牙殖民時期的大量歷史建築。狹窄的小巷和彩繪的圓拱窗臺帶有濃鬱的葡式風格。
↑與絕大多數印度城市一樣,板球是年輕人最愛的日常運動。在簡易的操場上混著塵土揮拍,是小鎮最常見的景象之一。
↑或許是遊客眾多的關係,果阿的居民對於異國面孔並不過分熱情。友好的微笑最為常見,揮手招呼幾乎是上限。在多數印度城市,外國人被興奮的當地人拉住合影的場面,在這裡很少出現。
↑一間具有三百年歷史的葡式建築被改造成建築工作室。年輕的女孩兒在這裡經歷類似學徒的培訓過程。
↑小小的門面裡,老裁縫弓著背踩著縫紉機。小店還兼營長途電話業務。
然而,每年有十天,帕納吉小鎮會變得喧囂熱鬧。2004年起,果阿成為印度國際電影節的固定舉辦地。
↑以印度國際電影節的代表形象孔雀為主題的展示裝置豎立在市中心最大的電影院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