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CICT和HIPG兩個項目的直接用工人數約2200人,而招商港口斯裡蘭卡團隊人員僅40多人,員工本地化比率達98.2%。
如何將招商港口的經營理念、規範標準與當地文化相融合,打造一支有戰鬥力的「混血」團隊?
招商港口斯裡蘭卡團隊的經驗是「要想贏得對方尊重,自己必須用心融入,要紮下根,要設身處地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兄弟姐妹。」
每次出差回來,黃鵬一定要去員工食堂轉轉,「這樣,整個碼頭都知道CEO回來了。」
他主動走進一線員工休息室,關心員工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細節。空調是否製冷,床舒不舒服,菜合不合口味,年假不休如何補償,對福利是否滿意……對於發現的問題,他都會針對性地整改,逐漸樹立了威信,贏得了信任。在CICT,「打開門溝通」的文化已經深入人心,每名員工都知道,不管遇到什麼問題,都可以去CEO辦公室溝通交流。此外,CICT還開發了一個App,名字叫做「Talk to CEO」(和執行長談談),方便員工隨時與一把手溝通。
點點滴滴的用心,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提升了企業的凝聚力。
「斯裡蘭卡的港口產業工人普遍比較年輕,而且英語好,在業內很受歡迎。2018年,當其他碼頭運營商到科倫坡招聘時, CICT沒有一個人選擇離開。」黃鵬說。
在科倫坡碼頭即將投入運營時期,招商港口斯裡蘭卡團隊敏銳地捕捉到當地員工對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需求與渴望。為此,團隊為斯裡蘭卡員工專門制定了培訓方案。
4年來,CICT分批共安排40多名斯方員工到招商港口總部和深圳母港進行港口業務系統性培訓學習。學員們回到崗位後現已成長為公司的骨幹力量,有的還被選拔到其他國家的港口項目中參與管理。
年輕的賈那卡6年前加入CICT,並作為「種子選手」被派往深圳培訓。經過鍛鍊,他迅速由橋吊司機成長為培訓師,並帶出50名徒弟。
如今,CICT已成為招商局集團的海外母港,並連年被斯方同行及行業協會評為「技能培訓最佳碼頭」,成為了斯裡蘭卡港口行業的「黃埔軍校」。
此外,招商港口斯裡蘭卡團隊用心克服文化差異,把國內的群眾工作經驗,因地制宜,創新應用於海外項目。團隊組織成立了「職工諮詢委員會」,由公司各個部門推選委員,委員會下設辦公室負責解決員工的困難,處理員工的投訴、申訴並及時反饋,實現了與員工的良好溝通。
為使「職工諮詢委員會」規範合法,團隊積極斡旋,在斯裡蘭卡勞工部註冊成立了「職工委員會」,使得委員會的工作不僅是CICT的溝通平臺,還是與政府溝通並取得支持的平臺。
「經過長時間的接觸,我認識了每一名核心員工。現在,我有足夠的信心處理員工關係問題。」黃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