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還沒練就「分身術」之前,就只能在一個地方過一個標準的時間。對於時差,只能在飛行到另一個時區的地方時,身體機能出現和當地作息時間不匹配的時候才會體驗到「時差」存在。
一個短片,兩個國家,7小時時差,中國合肥&德國波鴻,感受兩個女生在同一天中的不同生活。
視頻拍攝:肖肖、成方 / 視頻剪輯:成方
時差是自然現象和人類文明的共同創造,自然賦予地球上不同地方被太陽照射到的先後順序不一樣,而人類則創造了時鐘。
時差應該有兩個含義,一是出於在地球不同位置而造成日出、日落時間有所偏差,即時區的概念;二是旅行者經過不同時區所造成的生理現象。
在這裡,需要科普的就是時差的『時區』含義啦。
在農業社會,「時區」是不存在的,世界各地一般採用各自的地方時。隨著全球化進程的開始,十九世紀長途鐵路運輸快速發展,1870年代加拿大鐵路工程師弗萊明首次提出全世界按統一標準劃分時區。1883年11月18日,美國鐵路部門正式實施五個時區。1884年華盛頓子午線國際會議正式通過採納這種時區劃分,稱為世界標準時制度。
關於時區的幾個概念
關於時差的個人體驗
由於自己有一個特別能熬夜、特別能睡懶覺,但是即使只睡5個小時第二天也依然精力充沛的奇怪體質,所以倒時差這項反正常生理的艱難工作對我來說並不是很難,所以也並沒有太多地感受。只有一次讓我印象深刻。
那是到美國後的第二天。由於我在旅途中近28個小時沒有入眠,落地以後很快就睡著了,而時間正好又是當地時間的晚上。所以我無縫對接上了那邊的時間。睡到第二天十點多,一個正常的懶覺。
我興奮地覺得自己根本不用倒時差,擁有一個無時差體質。下午,去超市購物,那是美國東部夏令時時間下午3點,和北京時間的時差為12小時。所以正好是北京時間的凌晨3:00。在走出超市的那一刻,突然一陣睡意襲來。那種睡意強烈到,我的眼睛完全睜不開,分分鐘可以倒下去,但是思維是很清醒的。
就在那一刻,我真正體會到了身體擁有一個穩定的時刻表,它的清醒與疲憊是有「定數」的。
對於時差的體驗還有一點 —— 終於知道了人在夜晚睡覺的8個小時,時間是怎樣流逝的。因為德國和中國有7個小時的時差,所以當國內的人們夜晚睡覺時,德國還是傍晚時分。
當你們關燈入眠,城市漸漸安靜。我正開始享受的晚餐,看過日落晚霞,安靜地自習或者坐在沙發上看有趣的視頻,然後一個小時的睡前閱讀,當我關燈後,月光照進了房間,此時遠方的你們已經甦醒,開始了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