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揉捻機塞不下了!」
「不怕,它又沒說幹不贏。幹得贏得幹,幹不贏也得幹!」
「……」
馮紹裘是滇紅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機械制茶之父,滇紅與制茶機械一路共同成長,人家馮紹裘當年還沒去鳳慶上任就先把制茶機器的圖紙畫好給機械廠五金廠,當年就開始機械加工,今天要有人跳出來編個傳統滇紅手工製作的故事,也就當個笑話聽聽罷了。
揉捻是製作紅茶的核心工序之一,對於滇紅而言,揉捻非常非常重要,這直接關係到將來通過市場後很多喝到的人會說這是古樹還是臺地的問題。揉捻不好,古樹變臺地,好了,臺地變古樹。
揉捻機標識說可以揉30公斤,硬要多塞可以再5公斤,然後大師還要再塞5公斤。在機器維權主義者眼裡,會覺得這太殘忍了,但在茶人眼中,情況就不一樣了,茶是有生命的,而機器只能全全服務於茶,所以「幹得贏得幹,幹不贏也得幹」,當揉茶的時機和機械的常規的操作發生衝突時,讓茶本身做出讓步,對於追求極品的制茶人來說這是不可想像的。
(揉茶機 ,圖片來自網絡)
萎凋到位的紅茶如果不及時揉捻,再進一步失水的話會影響到揉捻效果,因此有些時候為了方便加工硬塞也要把一堆茶一次揉出來,因為這個萎凋的度一到,幾分鐘可以耽擱,幾個小時就耽擱不得了。
另外,權當開個玩笑,投葉量多,能夠使得壓力比常規的壓力更重,在需要重壓的時候比平時的重壓還要更重,這是對於揉捻機一種超過說明書範圍的使用。這種做法不可提倡,但是對於制茶鑽研至深的人卻可遊刃有餘。
於是,這種極重的重壓加上隨意的投葉,輕重交替,揉捻竟然就適度了。
文|李揚,茶業復興編輯,微信號:bug_on_acient_road
題圖|王淼提供
文章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希望轉載請聯繫:chayedajia@qq.com。未經授權轉載的,我們將按照《微信公眾平臺抄襲行為處罰規則》進行侵權投訴。歡迎您點讚或分享到朋友圈。
↓長按二維碼,關注茶業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