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穿著土家圍裙的大媽坐在轉動的石磨旁,小心的把綠豆、大米、黃豆等舀到石磨眼子,伴隨著磨子嗡嗡的轉動,乳白色的漿子流到了一個木桶裡面。這是記者近日在濯水古鎮看到的某小店現場製作綠豆粉的場景。
「老闆,你這個綠豆粉都是石磨的?「多少錢一斤?可以品嘗一下不?」現場,遊客們把店門團團圍住,迫不及待的購買這種還冒著熱氣的綠豆粉。
「老闆,你這個製作的是什麼」「可以打包帶到遠地嗎?」還有很多外地遊客,一邊拍照,一邊好奇地詢問老闆製作的是啥東西。記者排隊等了好一陣,終於購買到了幾斤綠豆粉,打開口袋,還冒著熱氣,放到嘴裡一嘗,豆子和大米的味道縈繞在口中,細膩柔軟。
製作綠豆粉的徐大媽告訴記者,她這個綠豆粉全都是自己用電動石磨製作,原材料都是本地購買,製作流程就是遵循本地的土方法,用石磨研磨,然後再到鍋裡烙,幾分鐘就出鍋。
黔江人愛做綠豆粉,更愛吃綠豆粉,而濯水古鎮的綠豆粉更是一絕,外地的市民慕名來到古鎮,專門吃綠豆粉或者購買打包。
「這些桶子裡裝的主要是綠豆和大米,要先泡上一夜,然後再拿來磨,再烙再燙。」徐大媽告訴記者,豆粉製作過程中的泡、磨工序很講究。先將上好的大米洗淨,加入一定比例的綠豆,在清水中浸泡至米粒稍稍變軟,大約得1-2天。綠豆的比例也極嚴格,少了無味,多了不綿扎。
記者現場看見,在徐大媽的店鋪後面,幾個工人正把磨好的綠豆粉漿放到一個漏鬥裡面,一圈一圈地在鍋裡烙、燙。不一會,一圈一圈自帶藝術感的綠豆粉就出鍋了。市民和遊客可以馬上買到熱氣騰騰的綠豆粉,你5斤,我10斤的買走。
「回家水燒開後,下鍋就熟,我們家每天早上就吃這個。」遊客張宏遠說,他隔三差五就來買綠豆粉,還要給親戚朋友帶。
如今,古鎮上很多原住民瞄準了這一商機,紛紛開起了石磨綠豆粉店鋪,現做現賣,得到了遊客和市民的歡迎,生意火爆。徐大媽告訴記者,現在店子裡面有5個工人,除了自己負責磨漿子外,還有3個工人圍著灶臺轉,1個工人負責收錢,遊客多的時候還得請幫工。
「平時賣五、六百斤吧,在國慶、五一長假,能賣上千斤。」徐大媽說,可能是綠豆粉美名遠播,加上便於攜帶,本地外地的遊客來了古鎮都要帶一包回去,現在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記者:徐朝政
來源:武陵都市報
總編:汪 彬
編輯:陶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