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森,這位從內蒙古大草原上走來的蒙古族漢子,十多年來一直端坐中央電視臺新聞欄目直播間,用流利而標準的普通話播報新聞,用他充滿磁性而富有感染力的聲音傳遞著來自天南地北的訊息。
納森曾主持過《早間新聞》《社會經緯》《晚間新聞》等欄目,參與了香港回歸、建國50周年慶典、澳門回歸等大型新聞直播活動,他莊重大氣的主持風格一直以來深受觀眾喜愛。
《美麗草原我的家》
成長在呼和浩特
納森出生在內蒙古的通遼市,全名那森烏日塔,翻譯成漢語就是『長命百歲』,問及其緣由,納森告訴大家,這是因為小的時候他身體不是很好,爺爺就給他取了這樣一個有著美好寓意的名字。
納森從小生活在一個藝術氛圍非常濃鬱的家庭裡。父親是20世紀60年代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高材生。母親從十幾歲開始就參加了內蒙古民族歌舞團。所以納森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對電影和文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8歲的時候隨著父母來到了呼和浩特,提到呼和浩特,納森說:「我在這裡讀書,在這裡成長,後來到北京工作,是呼市養育了我」。
正是因為身體不好,所以納森就老想鍛鍊身體,那時候也沒別的地方可去,就只有去公園,而公園又收門票,所以他跟妹妹只能有時候到公園的門口扒著鐵欄杆往裡看一看。
剛到北京工作不久的他,在播報新聞的過程當中,碰到一條消息:他的家鄉呼和浩特成為了全國最早一批把公園圍牆推倒的城市,他說:「當時我就特別為我們呼和浩特人的境界和眼光感到驕傲和自豪 」。
無心插柳的播音路
1992年的時候,央視舉辦首屆全國少數民族知識大獎賽,面向全國尋找各個民族的主持人,到北京一起合作主持節目。
在參賽錄像帶寄出一個月左右後,納森收到了中央電視臺的邀請,主持當年的全國少數民族知識大獎賽。
在那場大賽中,納森出色的主持水準不僅讓全國很多觀眾認識了這位既睿智又不失親和力的內蒙古小夥子,也得到了中央電視臺領導的肯定。
於是很快,他便被邀請加入中央電視臺——這個所有主持人心中的「夢工廠」,並於1994年正式入職中央電視臺。
納森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在那次比賽完之後,國家民委主任對他說了一句話:「你是蒙古族的驕傲。」正是因為這句話,他產生了想到北京做出一番事業的理想,而在他之後的工作中,這句話也一直激勵著他,鼓舞他不斷向前。
熱心公益事業
納森在工作之餘還投身公益事業,積極傳遞正能量。2016年6月,納森與金龜子等幾位主持人一起現身鄂爾多斯野生動物園,與小朋友們一起歡度端午。
現場納森為孩子們朗誦中國古典詩詞,鼓勵他們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為「關愛動物,保護環境小衛士」授予獎章,向小朋友們贈送了他和金龜子以及央視眾多知名主持人參與配音的有聲書《小學古詩詞精選150首》。
納森還帶領著小朋友們與小動物來了一場親密的接觸,與大自然進行零距離交流。
1999年,納森在赤峰寧城的一個貧困牧區創辦了第一所希望小學,同時納森還發動他的同事、朋友贊助了學費。
2001年,在錫林浩特九中建立了第二所希望小學,這是由國家桌球隊出資30萬元修建的,國家桌球隊的許多比賽都在錫林浩特舉行。
2011年,納森被評為中央電視臺第一屆10位「愛心使者」之一。
2017年9月,在《農業財經》「家鄉的味道——我為品牌農產品代言」大型公益活動中,納森向大家解說了他全名「納森烏日塔」的含義,即「長命百歲」之意。
在納森的心中,他的家鄉內蒙古是全世界最美的地方,那裡有最大的天然牧場,還有700多種無汙染草植。
納森說:「我常年工作生活在北京,實際上最忘不掉的就是家鄉的手把肉,不加任何其他調料,等到羊肉熟的時候,歡迎大家常到內蒙古草原來!」
從內蒙古大草原到央視大舞臺,擁有莊重、流暢的主持風格,以及儒雅、平靜的音像,他是內蒙古的驕傲,是名副其實的金牌主播,這樣的納森,你們喜歡嗎?
納森唱《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