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小夥伴在後臺留言,「牙齒巨疼,去看牙醫卻告訴我,要抽牙髓!
聽到「抽牙髓」三個字就覺得肯定痛的醉生夢死的,不由生氣的說:牙疼看牙就好,為什麼要把牙神經也抽出來,抽牙神經豈不是牙齒會更疼?我是看來看牙的,不是來讓牙齒更疼的。。。」
看到這樣的話,我覺得既好笑,又為大家對口腔知識匱乏感到缺憾,是時候讓護齒家加大科普力度了。。。
很多有時候就是因為不了解,才經常會造成這樣的誤解,應該給這個醫生頒個最委屈獎!
其實,牙齒抽牙髓那也是因為牙髓已經遭受感染或不可復性損害了,如果牙髓還有部分的活力,那麼這個時候患者就會感覺到牙疼,也就是這位小夥伴說的牙齒巨疼!
醫生之所以建議他抽牙髓,是為了減輕他牙疼的情況,同時將病變牙髓清理乾淨,防止感染進一步發展,那麼就需要拔除牙髓神經,進行根管治療。
其實不止這個小夥伴,現在很多有牙齒問題的童靴們都有這種心理,既不信任醫生,又不得不去找醫生看牙。治好病了就說自己花錢了,醫生必須得治好。沒治好病就指責醫生為什麼沒給他治好。
當然沒能治好的原因有很多,醫生自身水平限制,現有醫療水平限制以及患者自身情況各異。
不過既然我們去看牙醫,就該信任他,沒有配合和信任的醫患關係是不利於疾病治癒的。你覺得給你看病的醫生經驗不足,那你大可換個經驗豐富的老大夫。
先不說醫生水平高低、經驗多寡,外行人很難給出正確客觀的判斷,再加上牙科,又是個新興的醫療行業,由於年輕醫生的學習力更強,很多先進的新技術年輕的醫生更容易掌握,所以很多年輕醫生的技術更為精湛也實屬正常!
就像根管治療,就分有傳統根管治療和現代根管治療。
牙神經究竟能不能抽?
很多患者往往會想要保留牙神經,但是有時候這樣的期望並不能得到滿足。因為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決定是保留牙神經還是抽掉牙神經。
如果病變累及到牙神經,寶寶搜治療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可能短期內解決了患者的問題,滿足了患者的需求,但是長遠效果來看,隨著感染的進展,病變可能會逐漸累及根尖周和牙周組織,反而加重病情,最終還是要抽出牙神經。
所以,當遇上要不要抽牙神經這件事時,你可以向醫生表達的自己想法,但也一定要聽取醫生的建議!
那麼哪些情況需要做根管治療呢?
一般來講,對於那些牙髓炎,牙髓壞死,各種類型的根尖周炎都適合做根管治療,包括由於齲齒、隱裂、過度磨耗、穿髓等引起的牙髓炎及牙髓壞死不能保留活髓的情況。
而在根管治療後,沒有牙髓提供營養的牙齒會變暗、變脆,剩餘的牙冠部分很容易折斷劈裂,導致牙齒使用壽命減少,因此根管治療後還是建議大家做一個牙冠對它進行保護,如果實在不想做,那麼我們還是建議你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尤其注意對於患牙的保護,儘量不要用它去咀嚼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