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亞裔族群的不同特點

2021-02-15 美國駐華大使館


公共電視轉播嘉賓正在討論有關亞裔美國人的話題(照片:美聯社)

亞裔是美國成長最快的少數族裔,目前有超過兩千萬人居住在美國。根據預測,到2065年亞裔將佔美國人口總數的14%。不過,在美國的亞裔本身是由不同族裔組成的,其內部的族裔差異包括人口、教育程度、收入、貧困率等也不小。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對人口普查局2015年數據的分析,來自東亞、東南亞及印度次大陸的亞裔共有19個族群,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中國、印度、菲律賓、越南、韓國和日本裔佔所有亞裔美國人的85%,這6個群體共同構成了在美亞裔的總體人口特徵。其餘的13個族群各佔亞裔人口的2%或更少。這些族群具有各種特徵,這些特徵與最大的族群有很大的不同。

2、從總體上看,亞裔中超過25歲者中擁有大學本科或以上學歷的佔51%,大大高於全美平均32.5%的比例,因此給人的印象是在美亞裔受教育程度很高。不過,在美亞裔內部,不同族群教育程度差別很大,有大學學歷者比例最高的是印度裔,高達72%,其次是馬拉西亞裔60%、蒙古裔59%、華裔53%、菲律賓裔46%、尼泊爾裔41%、越南裔29%、柬埔寨裔18%、赫蒙裔17%、寮國裔16%以及不丹裔9%。大學學歷百分比最高的印度裔與最低的不丹裔之間差8倍。

3、在美亞裔家庭收入中值整體為7.3萬美元,比全美的5.36萬美元高出許多,但內部各族群之間差距很大,收入最高的是印度裔,超過10萬美元,其次是菲律賓裔8萬美元、日本裔7.4萬美元、華裔7萬美元,而收入最低的緬甸裔只有3.6萬美元、尼泊爾裔4.35萬美元。


電視嘉賓探討「好萊塢的亞裔美國人」(照片:美聯社)

4、在美亞裔處於貧困線以下的佔12.1%,比全美的15.1%少三個百分點,但在亞裔族群內部,貧困率最低的印度裔(7.5%)及菲律賓裔(7.5%)與貧困率最高的緬甸裔(35%)、不丹裔(33.3%)之間差距還是很驚人的。

5、在美亞裔中,移民(不包括出生在美國的人)入籍美國的比例為58%,其中比例最高的是赫蒙裔移民(77%)以及越南裔移民(75%),而比例最低的不丹裔移民只有6%,移民入籍比例最高與最低之間的差別達12至13倍。

相關焦點

  • 澳洲民眾對亞裔群體的真實看法:47%負面
    84%的受訪者同意「多元文化主義對澳洲有利」的說法,71%的受訪者認為「接受來自許多不同國家的移民會讓澳洲變得更強大」。亞裔澳大利亞人是指具有亞洲血統的澳籍公民,包括了華裔、菲律賓裔、印巴裔、越裔、韓裔、日裔及其他血緣來自於亞洲的澳大利亞公民。根據2001年數據,越南裔、華裔、菲律賓裔的人數在澳大利亞亞裔族群中列居前三,三者佔亞裔澳大利亞人的一半以上。由於澳大利亞文化上屬於西方社會,是早期西方移民後裔佔據社會主流的英語國家。
  • 亞裔學生成美帝最易受欺凌群體?!敏感、沉默...那些摘不掉的標籤
    報告他們曾被欺凌,其中54%的學生在課堂上受到校園欺凌;2.9%的亞裔學生曾受到網絡欺凌,其中62%的亞裔美國學生報告,他們每月在網絡上被欺凌兩次。    學校犯罪與安全發布的數據顯示:11.1%的亞裔學生認為自己被欺凌的原因是族裔,這一比例遠高於其他族裔,非裔美國人(7.1%)、拉美族裔(6.2%)。
  • 亞裔快訊|華裔首奪金球獎女主角,趙小蘭部下獲白宮委任,亞裔反擊性別主義成先鋒
    最近的一篇NBC專題報導回顧了亞裔美國人過去十年的歷程,指出亞裔經歷了深刻的變化和進步,成為美國發展最快的族群,並達到了政治參與的裡程碑。透過在政界、草根和網絡的活動,亞裔美國人已經擺脫了「永久外國人」的刻板印象,但仍有工作要做。報導指出了以網絡為基礎的去中心化的社區運動,網絡信息的傳播使得抗議和呼籲非常迅捷,同時也有利於聲音的多樣化。
  • 2018人口普查:亞裔是第三大族裔,華人數量有這麼多
    各族裔在人口普查中所佔的比例Connolly說, 「雖然毛利裔、亞裔、太平洋島裔和中東/拉丁美洲/非洲族裔群體均有所增長,但歐裔群體仍然是最大的族裔群體。」不過儘管歐裔人口持續增長,但根據2018人口普查,3297,864人(佔總人口的70.2%)為歐裔,這一比例低於2013年人口普查的74.0%。
  • 矽谷版Linsanity:還有哪些亞裔奇材生力軍?
    據悉,庫克男友名為班傑明·林(Benjamin Ling),是美籍亞裔人士,在矽谷現職投資顧問,曾任職多家網絡公司,位居高位,是業界名人。不知這算不算是矽谷版的Linsanity,在庫克宣布出櫃後,他也在自己的社交網站上回應了自己的男友:「謝謝你庫克站出來發聲。」前段時間,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造訪清華大學,期間他用不流利的中文驚呆了在場的師生。
  • 「鮮生活」一種新興的生活型態族群誕生.
    "鮮生活"這是一個新興的生活形態族群。
  • 世界稀有族群日常用品指南 穿安全套搭配長矛
    以下是世界上稀有族群日常用品型錄。他們最常用的,都是你聽都沒聽過的。準備開眼界吧。
  • 美國亞裔大學生麥當勞的貼「假海報」,快倆月竟沒人發現(圖)
    (圖/推特/@Jevholution,下同)德州休斯頓一間麥當勞發生趣事,菲裔男子馬雷維拉(Jevh Maravilla)用餐時發現速食餐廳內的海報缺乏亞裔族群的面孔,因此他決定與好友託萊多(Christian Toledo)聯手來個惡作劇,兩人自己拍攝拿著薯條的照片,再偷偷把海報成品貼在牆上,長達51天都沒人發現這張海報是「假的」,也笑翻許多網友。
  • 這個澳亞裔反華賣祖求榮,如今這個下場!
    澳大利亞華裔學者、盤古智庫學術委員雪珥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林珊如被除名的公開理由是觸犯了同性戀權益的政治正確,但不可排除「一族黨」卸下政治包袱的考量:「一族黨」本指望她拉動華人社會的選票,但她背棄自己族群、遭到華社同聲譴責,反而進一步壓低「一族黨」在華社的政治行情,變成選舉的票房毒藥。
  • 雪梨亞裔男:「家族100多年前就移民來澳,但仍不知如何回答」...
    一位出生在雪梨的亞裔男子稱,雖然他的家族100多年前就移民來到了澳洲,但是當被問到「你來自哪裡」這個問題時,他還是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 諷刺亞裔炫富,美知名女律師臉書貼文遭網友炮轟
    在臉書發表諷刺亞裔言論的女律師伊格內修斯加州一名自稱任教頂尖法學院的女律師,近日在臉書上發表嘲諷當地富有亞裔的言論,而遭到網友的抨擊。雖然之後原貼已被拿下,不過其截圖已在網上傳播開來。文中,她將加州橙郡的亞裔居民和電影裡的「富人們」相對比。伊格內修斯說,「電影讓我想起那些湧入橘縣,佔領我們南部海邊購物中心的亞裔。」 伊格內修斯在文中使用了很多具有種族諷刺意味的詞語,比如「像亞裔一樣開車」,還將亞裔形容為被「虎媽」養大的「大米火箭」(rice rockets)。這象徵著「炫富和傲慢。」 伊格內修斯寫道。
  • 參考快評 | 亞裔也深受美國種族歧視之苦
    這部分群體就是亞裔。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的亞裔群體遭受了明顯的歧視和不公。據美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亞裔美國人正面臨新冠疫情下一系列風險與挑戰。他們除了面對感染病毒的風險,還要承受失業率飆升下的經濟壓力,以及種族歧視攻擊和騷擾。
  • 同等族群 Equals (2015)
    類型: 劇情 / 愛情 / 科幻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5-09-05(威尼斯電影節) / 2016-07-15(美國)片長: 101分鐘又名: 熱血新世紀(港) / 禁愛世界(臺) / 平等同等族群的劇情簡介 · · · · · ·  在未來的世界裡,一種被稱為Equals的人類成為了社會的主要組成力量。
  • 美連鎖超市被指歧視亞裔
    高端有機食物和健康食品超市"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近日在加州新開的分店裡,有一家名為「Yellow Fever」(黃熱病)的亞洲餐館,引發網友不滿,認真該餐廳涉嫌歧視亞裔,但該店老闆,美籍韓裔Kelly Kim 卻認為,大家反應過度。這家本周才在加州長灘「全食超市」內開始的餐館,遭到了許多網友的指責。
  • 澳媒被震撼:這對亞裔雙胞胎真是美炸了,這家族基因也太強了吧!
    最近,一對兒亞裔雙胞胎姐妹花憑藉出眾的美貌紅到了澳洲
  • 再等136年 夏威夷原住民男女之間的收入差距低於非拉丁裔白人和亞裔
    不過,各個州的情況有所不同。在紐約州工作的女性應該感到高興,因為研究顯示,她們與同州男性之間的工資差異是最小的,掙到的錢是男性工資的89%。然而,在全國範圍內,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在被稱為平等之州的懷俄明州,女性工資只有同州男性工資的64%,排名全國墊底。對於男女收入不均的現象,公眾有不同的解讀。
  • 洛杉磯要聞 | 18名亞裔成員被FBI逮捕,華青幫已轉型,低調行事,聯合其它幫派作案...
    經過18個月的臥底調查,昨天(9月15日,周二)清晨,美國聯邦調查局針對亞裔幫派的「黑鳳凰行動」收網,
  • Drexel University學者研究發現:黑人被警察射殺的機率最高,亞裔最小
    通過使用來自2010年2014年的數據,Buehler 教授計算出非裔美國人的死亡率為每百萬人中有6.8人,明顯高出白人的2.5人、而拉丁裔美國人則達到了每百萬人中有4.1人,人數介於黑人和白人之間,相對老實本分的亞裔族群則是最低的1.5人。Buehler教授表示自己發布這些研究數據是想要提醒大家美國社會的「差異化」仍舊嚴重。
  • 《紐約郵報》報導疫情用亞裔配圖,引起各界譴責!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1日發布報導,其中配有一張在皇后區法拉盛市中心步行的戴口罩亞裔的配圖引爭議,並在微信等華裔群體為主的社交媒體平臺引發不滿。市議長張晟(Corey Johnson)、市議員顧雅明和萊文(Mark Levine)均對《紐約郵報》涉嫌歧視亞裔的配圖予以譴責。
  • 英語文化:從亞裔族群在美發展史中看文化多元與身份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