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串場河是裡下河地區橫貫南北的人工內運河道,承載著蘇北千年水利水運和厚重海鹽文化的歷史遺產。而鹽城境內的串場河,南起東臺富安鎮與海安市交界處,北至阜寧縣射陽河廟灣交匯口。今天,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串場河最南端——東臺段的整治工作進展。
串場河東臺段,南起富安鎮與海安市交界處,北至經濟開發區與大豐區交界處,全長40.8公裡。截至目前,十個重要節點開工8個,其中富安起點已竣工。同時完成拆除「破、舊、小、散」房屋、沿線生活汙水全部截汙接管、節點杆線遷移、散墳清理、建築立面整治、河道疏浚等工作;綠化、橋、閘工程全線建設中。
東臺市經濟開發區項目服務中心主任 何鵬:「我們經濟開發區負責的河段面總長5.88公裡,沿線企業民房總計612戶,拆遷已基本結束,目前正在進行土方整理和綠化施工。」
按照串場河東臺段整治進度工作安排,2020年12月1日,正式啟動實施廉貽大橋至光輝一中溝閘串場河先導段工程建設。拆除串場東岸廠區及住戶房屋,退廠還綠,該段設計以溼地景觀為特色,回歸自然。以天藍、咖啡色的彩色瀝青鋪設沿綠地的人行遊步、騎行車道穿越其中。沿線的水景、綠地組團、大草坪融為一體,遊人漫步或騎行其中如畫中遊。
東臺市園林事業發展中心黨總支書記 主任 唐春陽:「在施工過程中,充分融入『海綿城市』的理念,通過地形變化及淨化水池的營造,結合綠化,淨化過濾市政雨水改善水質。為市民增加了集休閒、健身、觀光於一體的好場所。」
串場河東臺段生態修復項目緊扣「鹽文化」主線,充分利用串場河沿線歷史文化、建築工業遺址、現有植被等資源,打造文化節點,串聯5大鹽場。突出高起點規劃設計,深度融合人文景觀特色與休閒觀光功能,傳承歷史文脈。2021年年底,基本建成集「產、景、人、文」於一體的的生態景觀旅遊文化帶。
東臺市串場河綜合整治指揮部副主任 張禮祥:「我們在實施景觀廊道建設過程中,既注重修復生態環境,又注重豐富功能業態,同時,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彰顯人與河道自然交融,致力可持續發展。」
可以預見,串場河東臺段通過全線治理,沿線五鎮兩區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得到進一步彰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