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場河東臺段——打造生態景觀旅遊文化帶

2021-02-13 智慧鹽城APP

歷史上,串場河是裡下河地區橫貫南北的人工內運河道,承載著蘇北千年水利水運和厚重海鹽文化的歷史遺產。而鹽城境內的串場河,南起東臺富安鎮與海安市交界處,北至阜寧縣射陽河廟灣交匯口。今天,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串場河最南端——東臺段的整治工作進展。

串場河東臺段,南起富安鎮與海安市交界處,北至經濟開發區與大豐區交界處,全長40.8公裡。截至目前,十個重要節點開工8個,其中富安起點已竣工。同時完成拆除「破、舊、小、散」房屋、沿線生活汙水全部截汙接管、節點杆線遷移、散墳清理、建築立面整治、河道疏浚等工作;綠化、橋、閘工程全線建設中。

東臺市經濟開發區項目服務中心主任 何鵬:「我們經濟開發區負責的河段面總長5.88公裡,沿線企業民房總計612戶,拆遷已基本結束,目前正在進行土方整理和綠化施工。」

按照串場河東臺段整治進度工作安排,2020年12月1日,正式啟動實施廉貽大橋至光輝一中溝閘串場河先導段工程建設。拆除串場東岸廠區及住戶房屋,退廠還綠,該段設計以溼地景觀為特色,回歸自然。以天藍、咖啡色的彩色瀝青鋪設沿綠地的人行遊步、騎行車道穿越其中。沿線的水景、綠地組團、大草坪融為一體,遊人漫步或騎行其中如畫中遊。

東臺市園林事業發展中心黨總支書記 主任 唐春陽:「在施工過程中,充分融入『海綿城市』的理念,通過地形變化及淨化水池的營造,結合綠化,淨化過濾市政雨水改善水質。為市民增加了集休閒、健身、觀光於一體的好場所。」

串場河東臺段生態修復項目緊扣「鹽文化」主線,充分利用串場河沿線歷史文化、建築工業遺址、現有植被等資源,打造文化節點,串聯5大鹽場。突出高起點規劃設計,深度融合人文景觀特色與休閒觀光功能,傳承歷史文脈。2021年年底,基本建成集「產、景、人、文」於一體的的生態景觀旅遊文化帶。

東臺市串場河綜合整治指揮部副主任 張禮祥:「我們在實施景觀廊道建設過程中,既注重修復生態環境,又注重豐富功能業態,同時,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彰顯人與河道自然交融,致力可持續發展。」

可以預見,串場河東臺段通過全線治理,沿線五鎮兩區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得到進一步彰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相關焦點

  • 先鋒島生態組團:勾勒城市天際線 打造「對景城市」
    作為我市「五大組團」之一的先鋒島生態組團,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
  • 打造「會呼吸的生態景觀湖」 星湖公園啟動水生態系統構建與景觀...
    原來,這是相關單位正在對該湖進行系統構建與景觀提升。星湖公園是封閉式,平均水深1.2—1.5米。之前,經過前期的汕頭市四溝黑臭水體綜合整治,並通過一年多的維護管養,星湖公園的水質和景觀環境都有了明顯的改觀,水質指標達到了治理標準,成為市民休閒、觀光、健身的好去處。
  • 楊僑鎮朝田辦事處:打造黃花風鈴世界,發展特色鄉村生態遊
    300 畝片狀的黃花風鈴木,打造一個震撼的視覺效果。  打造的景點和環境的改善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賞遊玩,推動朝田辦事處鄉村生態遊的發展,同時也促進村民增收。  許道榮:像現在的自駕遊和騎行,特別是在我們黃花風鈴木的開花季節和枇杷採摘的季節,大概每天有100-200遊客左右,打造鄉村旅遊以來,我們村民一個月可能增加大概近2000元左右。
  • 「生態+旅遊」論壇:崇明生態旅遊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
    程放做演講發言「一江兩翼、雙劍合璧——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與崇明生態島共築生態旅遊聯盟」▼本次論壇旨在通過交流探討,創新發展思路,加快推動生態旅遊業發展,打造全域化的大旅遊發展格局。主要內容有:新思維,生態旅遊發展模式的探索與研究;新趨勢,國際休閒旅遊發展趨勢分析;新理念,厚植生態優勢,打造全域旅遊;新產品,大力發展民宿,促進鄉村旅遊轉型升級;新視野,網際網路時代的旅遊產業發展;新發展,崇明旅遊與上海迪斯尼的聯動發展等。
  • 董菲委員:在長江新城打造城市公園
    「我們要以建設百裡長江生態廊道為契機,將百裡生態廊道打造成萬裡長江『最美岸線』。」
  • 李庚香委員: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主軸 構建「豐」字型生態體系
    人民網鄭州1月17日電(楊曉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對『豐』字型生態體系建設具有引領作用。」在今年的河南兩會上,河南省政協委員李庚香建議,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為主軸,串起黃河生態帶、淮河生態帶、大運河生態帶,構建「豐」字型生態體系。
  • 沙坪垻「清水綠岸」示範段建成開放,清水溪、鳳凰溪蝶變新生!
    近年來,沙坪垻區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刮骨療毒,鐵腕治汙、戮力治水,實施了汙水截流、河道內源治理及生態修復工程,打響水環境保衛戰。2018年,清水溪、鳳凰溪治理通過國家住建部驗收,正式告別「黑臭水體」,治理效果逐步顯現。
  • 馬拉松旋風「刮」到濟南,「體育+旅遊」打造華山環湖馬拉松品牌
    濟南市體育局副巡視員馬明表示,2018環華山湖國際馬拉松從策劃到實施都是以高起點、高標準來設計,這是國家田徑協會首次在濟南主辦的馬拉松賽事,各辦賽單位將通力協作、全力以赴做好各項賽事籌備和賽事服務,力爭將首屆比賽打造成為田協銅牌賽事,並通過不斷努力,最終將華山馬拉松升級成為金牌賽事,同時藉助華山湖景區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優勢,打造「體育+旅遊」的生態馬拉松品牌賽事。
  • 錨定「十四五」:打造天藍地綠、水清土淨的美麗昌平
    高水平建設平原綠網完善平原地區綠化體系,實施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工程,拓展造林空間,豐富防護林、景觀帶層次,建設大尺度綠色生態空間; 對京張高鐵、市郊鐵路懷密線(S5線)等幹線鐵路沿線缺失林帶進行綠化美化,對六環、京新等高速公路及昌金路、懷昌路等主千道路沿線林木進行更新,建設一批景觀節點;
  • 假日休閒旅遊再添好去處,滹沱河生態修復二期工程「十一」起向市民開放
    10月1日,備受廣大市民關注的滹沱河生態修復二期工程晉州段,繼全線通水後又取得裡程碑式勝利——正式面向市民開放。滹沱河生態修復二期工程晉州段全長12.8公裡,建有溪野牧笛、唐襟風清2處特色風貌區和臺地休閒廣場,以及長21.6公裡的景觀道路和沿線綠化,旨在恢復生態溼地,提升滹沱河水質,打造千頃碧波、萬畝花海。
  • 黃石鎮江東村:十裡梅溪景觀帶裸房整治 打造「十裡水鄉長廊」
    連日來,在位於荔城區黃石鎮江東村的十裡梅溪景觀帶裸房整治現場,記者看到,十裡梅溪水清岸綠,岸邊一幅幅生動形象的梅妃彩繪圖讓人眼前一亮
  • 稠樹塘鎮桂竹村:致力打造旅遊新村
    前不久,本臺報導了關於桂竹村古石頭城的新聞,引起了市民的關注和好奇,現在再告訴大家一個消息,該村正在積極推進「古石頭城」及躍進水庫遊步道、鐵索橋等鄉村旅遊項目建設,不久的將來,桂竹將建成一個美麗富饒的旅遊新村。
  • 「新區大事」:2016年3月,西海岸新區啟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打造世界級最美海灣
    清晨,乘藍灣旅遊定製專線行駛在宛若玉帶的環島路,車窗外,一幅海天相接、雲浪共舞的濱海風光圖卷令人神往。
  • 打造都市夜景名片:三思LED洗牆燈彰顯景觀亮化「大家風範」
    如今,越來越多的城市將LED光源應用到景觀照明中,用獨具創意的燈光設計打造都市夜景,成為一張靚麗的「旅遊觀光名片」。與此同時,國內很多照明廠商也在大力開拓這一市場,上海三思較早地布局景觀照明,留下了多個經典亮化工程,彰顯「大家風範」。上海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中心,夜色下的陸家嘴成為上海城市一個「文化符號」,每年吸引著無數遊客駐足留影。
  • 東臺違停抓拍點,紅線碰了就是三分,標註了地圖,真用心了...
    東臺手機門戶致力於打造東臺最透明的資訊平臺資訊·美食·交友·推廣·活動小編微信號13655110705東臺交通違章的查詢辦法和處理細則。最新交通違法違章處罰大全,東臺車主收藏起來!交通違章罰款表,太實用啦!
  • 過度開發與同質化嚴重,溼地旅遊怎能好玩?
    出於對生態環境的考慮,過多的遊客數量對溼地旅遊而言並非好事。有專家稱,西溪溼地每日遊客總量控制在6000人左右最適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查閱攜程等平臺的評價,遊覽西溪溼地的不少遊客都提到了《奔跑吧兄弟》以及《極限挑戰》,並稱自己是受到節目影響慕名而來。
  • 【喜迎投洽會】生態勝地:宜居宜遊 盛世天堂 打造江南水鄉「大公園」 構築百湖之城「生態客廳」
    生態勝地:宜居宜遊 盛世天堂    打造江南水鄉「大公園」 構築百湖之城「生態客廳」       「國慶長假不遠遊,走出家門就是公園,帶著孩子來這裡呼吸新鮮空氣,享受慢時光,很愜意。」這個黃金周,八坼居民鍾泉根沒出遠門,去了勝地生態公園、東太湖生態園等地,享受家門口的美好時光。    9月21日,勝地生態公園正式開園迎客,這裡綠植豐富、品種繁多,功能區鮮明,移步換景之間,足以讓市民親近自然,享受自然。據不完全統計,國慶長假7天,勝地生態公園共接待市民及遊客超15萬人次。    勝地生態公園只是我區8項生態文明工程中的一個子項目。
  • 生態公園 | 「生態湖濱,城市耕讀」雲南昭通省耕文化公園
    ◎省耕紀念堂效果圖總體布局 | 景觀分區以水體堤壩為分界線,以「生態湖濱、城市耕讀」為主題,立足昭通中心城市綠地系統◎六大景觀分區打造創意水街入口區、省耕天時文化區、經書六藝修身區、濱湖生態觀景區、濱湖活力休閒區、秋城水岸養生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