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會呼吸的生態景觀湖」 星湖公園啟動水生態系統構建與景觀...

2021-02-07 瀟湘晨報

連日來,細心的市民發現,星又有「大動作」了。原來,這是相關單位正在對該湖進行系統構建與景觀提升。

星湖公園是封閉式,平均水深1.2—1.5米。之前,經過前期的汕頭市四溝黑臭水體綜合整治,並通過一年多的維護管養,星湖公園的水質和景觀環境都有了明顯的改觀,水質指標達到了治理標準,成為市民休閒、觀光、健身的好去處。

不過,由於雨季湖體內的排口排洪對水體造成汙染衝擊,且缺少一個完整的生物鏈,星湖公園水體缺乏自淨能力,湖體水體渾濁,懸浮雜質和藻類較多。為此,相關單位將著力進行星湖公園水生態系統的構建,通過重建一個健康的水生態系統解決水體富營養化問題,恢復該湖水體自我淨化、自我修復、自我循環的基本功能,打造一個「會呼吸的生態景觀湖」。

據施工單位汕頭市弘東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經理吳海奮介紹,他們將通過低碳沉水生態修復技術在星湖公園沿岸淺水區和水中央或深水區「建造」以矮型苦草等沉水植物為主的「水下四季常綠草坪」和「冬夏季水下森林」,使水體通過植物進行深度淨化,在提高水體透明度的同時,也提高水下植物景觀的立體性和觀賞性。然後,再根據水草的生長情況,科學合理地配置魚類、蝦類及濾食性微生物等水生動物的放養模式(種類、數量、雌雄比、個體大小、食性、生活習性、放養季節、放養順序等),控制整體的水生態環境,形成良性循環的水生態食物鏈。

據了解,星湖公園水生態系統構建與景觀提升工程在施工期間,將會降低星湖公園的水位進行底質處理,為水生植物體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保證沉水生態系統的淨化效率及景觀性。因此,這段時間會對星湖公園的景觀產生一定的影響。施工單位希望廣大市民給予諒解,同時,他們也會加快施工進度,力爭在今年春節前完工,為市民呈現一個水清草綠、魚翔淺底,更加鮮活的「會呼吸」的星湖公園。

來源/市城管局工程科

【來源:汕頭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生態公園 | 「生態湖濱,城市耕讀」雲南昭通省耕文化公園
    公園的建成擴大了城市面積、提升了昭通新城的形象和品位,讓昭通市民休閒娛樂健身多了個好去處,也為昭通新城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公園建設利用天然地勢環境,因地制宜地將建築與自然完美融合,將山水和國學文化完美融合,在場景構建和小品布置上下足了功夫。
  • 【專題】科技創新引領:打造寧波濱江生態公園「水下森林」
    近日,由中交二公院所屬中交和美環境生態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交和美」)設計施工的浙江寧波奉化濱江生態公園奉心湖水生態工程構建完成,運行維護取得圓滿成效,體現了和美公司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不斷落實科技成果轉化,在「水下森林」的技術研發與工程實踐中取得創新突破,標誌著中交和美在
  • 串場河東臺段——打造生態景觀旅遊文化帶
    按照串場河東臺段整治進度工作安排,2020年12月1日,正式啟動實施廉貽大橋至光輝一中溝閘串場河先導段工程建設。拆除串場東岸廠區及住戶房屋,退廠還綠,該段設計以溼地景觀為特色,回歸自然。以天藍、咖啡色的彩色瀝青鋪設沿綠地的人行遊步、騎行車道穿越其中。沿線的水景、綠地組團、大草坪融為一體,遊人漫步或騎行其中如畫中遊。
  • 一湖一廊雙軸 成都成華區龍潭新區公園建成迎客
    日前,記者從成華區獲悉,經過9個多月的緊張施工,龍潭新區公園正式對外開放,公園的建成讓成都龍潭新經濟產業功能區配套更加完善。  隨後,記者來到成都龍潭新經濟產業功能區航天路附近,只見航天路東段和成宏路東段之間的湖面波光粼粼,藍色的塑膠跑道分外耀眼,兒童遊樂設施一應俱全……  走進成宏路北大門,嶄新的「龍潭新區公園」幾個大字矗立在公園門口。
  • 【喜迎投洽會】生態勝地:宜居宜遊 盛世天堂 打造江南水鄉「大公園」 構築百湖之城「生態客廳」
    生態勝地:宜居宜遊 盛世天堂    打造江南水鄉「大公園」 構築百湖之城「生態客廳」       「國慶長假不遠遊,走出家門就是公園,帶著孩子來這裡呼吸新鮮空氣,享受慢時光,很愜意。」一直以來,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構建「五位一體」總布局最基礎、最緊迫的戰略任務,深入實施「四五六」戰略,大力建設「1058」工程,其中8項生態文明工程總投資38億元。近幾年裡,8項生態文明工程穩步推進,截至今年9月底,11個子項已累計完成投資32.48億元。
  • 水環境治理:生態優先,提升效能,把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奉獻給市民群眾
    謝曉丹仔細聽取新街河水環境治理工程項目介紹,實地察看新街河花都溼地公園段水質和碧道建設情況,充分肯定治理取得的成效,要求堅持生態優先,以一抓到底的決心和久久為功的韌勁,抓緊抓細抓實各項工作,提升治理效能,把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奉獻給市民群眾。
  • 基於水生態系統服務的城市生態用地優先保護區空間識別
    1.1生態系統服務測算珠江流域經常發生大面積洪水等災害,因此選擇土壤保持、徑流減少和洪水調節作為主要調節服務。此外,水汙染是這個城市的一個嚴重問題,因此分別從水質和水量的角度出發,選擇水保護和水養護為關鍵的供應服務。此外,作為一個沿海城市,該地水景觀豐富,故選擇近水娛樂和遠水欣賞為重要的文化服務。
  • 碧水藍天綠地,東西湖區的「生態立區」又榜上有名啦!~
    東西湖區將生活垃圾場轉化為城市綠肺,在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的同時釋放生態紅利。金口垃圾場向園博園的華麗轉身,讓東西湖區居民從環境惡化的受害者轉變為生態修復的受益者。       東西湖區對金口垃圾場採用封場覆蓋方式,利用好氧技術和垃圾滲濾液及填埋氣處理系統實施生態修復,修復後成為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核心區域。
  • 錨定「十四五」:打造天藍地綠、水清土淨的美麗昌平
    高要求構建山區綠屏加強北部山區生態公益林保護,推進京津風沙源治理、生態防護林建設,實施低效林改造、農田林網、荒山綠化、水源涵養、森林撫育、封山育林六大工程,完成封山育林2萬畝、森林健康經營19萬畝,穩步擴大森林面積,進一步提升山區森林質量,到「十四五」末森林覆蓋率達到48.5%以上;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植樹造林,每年義務植樹100
  • 提升公園城市品質,新區在行動
    興隆湖和白沙湖並非天然湖體,構建初期,其水生態系統十分脆弱。在初期設計施工上,洪峰模數、第一庫水質、底泥狀況、防滲夯土工藝等工程基礎均對水生態構建具有重要影響。張飲江教授指出:「一定要避免用簡單的工程思維來理解水生態項目」,水生態系統的構建,不同於普通的工程建設,是一個長達幾年的過程,一定要順應生物生長規律。
  • 中苗會戰略合作企業之---​雲南隆耀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給「中苗會」投稿或建議,請發送圖文至522810182@qq.com,如果您喜歡,請分享到朋友圈! 雲南隆耀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其前身為2003年成立的雲風景觀工作室於2008年7月31日更名為雲南隆耀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
  • 「水岸家園」有水了
    曾經,在海澱區的河流湖泊中,像大寨渠這樣沒水或少水的溝渠還有不少。河床斑駁,水體黑臭,死氣沉沉,水質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以南沙河為例,2016年,南沙河出境斷面水質全年平均為劣Ⅴ類,水體黑臭,夏天,市民路過時,遠遠兒地都能聞到臭味兒。水少、水髒,勢必會造成生態系統的斷裂,穩定水源,是破題的關鍵。於是,生態循環水網模式應運而生。
  • 星湖鳥兒裝修房子,施工不便請多多諒解
    圖:梁劍峰二、擬採取措施「水鳥棲息地保育與恢復項目」是「廣東星湖國家溼地公園溼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設項目」中「溼地恢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份。一是構建防浪防崩塌湖岸。通過在島嶼外圍進行松木樁物理護岸,並通過放置土工布、沙石土回填形成島嶼周邊的主體防浪、防崩塌地形框架。二是營造比較完整的生境序列。通過堆放植生布袋、回填粘土、結合島嶼地形改造,營造出深水、淺水、沼澤、濱水直至旱生的適合不同鳥類棲息和覓食的生境序列。三是優化棲息地植被結構。
  • 景觀造霧的作用
    景觀造霧系統:霧森景觀不僅體現了城市環境的藝術,淨化了空氣,美化了人類的情感,而且是園林景觀、社區廣場、公共娛樂休閒、影視、演藝舞臺等不可或缺的因素
  •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 (SL/T 800—2020)水利行業標準正式發布
    2020年9月25日,水利部發布2020年第15號公告,批准發布了我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水利行業標準,標準將於2020年12月25日起實施。在生態水工學理論方法和河湖生態保護修復關鍵技術等方面多年的研究探索與實踐應用基礎上,我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聯合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及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等單位,經過三年多的共同努力編制完成了本標準。
  • 風爐山公園新增一座景觀塔!一共四層,銜接木棧道與人行天橋
    1 最近經過風爐山公園西入口的市民會發現,在花園路邊、連接在建的觀景木棧道,施工人員正在焊裝一座鋼構建築
  • 【健康遊進賢 溫暖過大年】美不勝收的青嵐湖濱湖森林公園
    青嵐湖,又名清南湖,與進賢城區緊密相連,屬鄱陽湖流域眾多衛星湖之一。湖區風光旖旎,廣袤水域間丘陵環繞,林木掩映,春來煙波浩渺,夏日蓮花飄香,秋時水鳥驚波,冬至孤鷺驚寒,歷史上有唐人用「樹裡嵐湖一片明」的詩句來描繪其獨特景致。 青嵐湖作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南昌都市圈重要節點——進賢縣的母親河,是進賢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核心區域。
  • 合肥:維護生態系統平衡 盡顯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2013年11月07日 08:44  稿源:中安在線     據合肥日報報導,創建森林城市,不僅是造林面積的擴大、森林覆蓋率的增長,還應注意林木樹種之間、動物植物之間、人與森林之間的和諧搭配,構築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
  • 先鋒島生態組團:勾勒城市天際線 打造「對景城市」
    當前,先鋒島生態組團正依託新洋港打造「對景城市」,聚攏力量、重點突破,各項建設時間節點有序推進。先鋒島生態組團位於市區北部,橫跨新洋港,不僅是老城區的核心區,也是串場河、新洋港、蟒蛇河、皮岔河四條主要河流交匯處。如何將現代城市綜合體與老鹽城深厚的人文積澱有機融合,該項目給出的答案是,結合「水韻鹽城」,打造「對景城市」,力促成為鹽阜鄉愁追憶地和城市會客廳。當前,以水泵廠為代表的拆遷地塊正全力推進,作為先鋒島生態組團重點打造的綜合體和海濱景觀帶。
  • 關注浠水河生態綜合整治 | 文昌公園預計春節前可全面完工
    12月11日上午,浠水縣委書記黃強胤到文昌公園建設現場,督辦浠水河生態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建設進度,他強調,要搶抓當前晴好天氣,上足人力機械,在保證安全生產和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全面加快浠水河生態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建設。文昌公園正在加緊建設,到處是一片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