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湖區將生活垃圾場轉化為城市綠肺,在解決環境汙染問題的同時釋放生態紅利。金口垃圾場向園博園的華麗轉身,讓東西湖區居民從環境惡化的受害者轉變為生態修復的受益者。
東西湖區對金口垃圾場採用封場覆蓋方式,利用好氧技術和垃圾滲濾液及填埋氣處理系統實施生態修復,修復後成為第十屆中國(武漢)國際園林博覽會核心區域。原來的垃圾場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的生態景觀帶,栽植苗木近5萬株,綠化面積達到176公頃,形成城市綠肺。據測算,園博園每年可吸收煙塵6.35萬噸,釋放氧氣5.45萬噸,同時可有效減輕噪聲汙染,降低地表溫度。
在生態保護面前,再緊要的工程也可以放慢腳步;在綠色空間拓展時,最金貴的地段也不用於開發。
金銀湖是漢口地區面積最大、生態最好的城中湖,擁有1.2萬畝水域面積,湖區以綠色生態和自然水係為景觀主題,在4.2萬米的湖岸線上布滿垂柳、蘆葦、菖蒲等各種植物。
在環金銀湖綠道建設中,區城鄉建設局不僅注重綠道與原有湖汊、湖灣的生態融合,並且在生態脆弱敏感地區,還專門對工程建造工藝進行了改良。區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環金銀湖部分原生態溼地區域內,他們不惜「金彈打鳥」,放棄大型機械設備,在湖泊的保護圈內採用純人工方式搭建綠道,以減少作業面,「儘管成本高了些,但是值得」。
「多拆少建、只拆不建,儘量擴大居民的綠色活動空間。」上述負責人介紹,在舊城改造中,金銀湖區堅持綠色引領,最大程度讓綠於民。
實施吳家山「顯山透綠」、架子山山體復綠等項目,建成碼頭潭文化遺址公園、極地海洋公園等一批公園和小遊園,完成金銀湖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升級改造,杜公湖獲批國家級溼地公園。實施環區、環湖、環山「三環綠道」工程和主幹道景觀道路綠化工程,建成綠道75公裡,城市景觀路逐漸增多,道路林蔭逐漸增大。目前,全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8%,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9.86平方米,均超過國家園林城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