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銀的家人說,王銀是智障二級,今年16歲。2000年王銀出生在奉節縣紅土鄉老屋村。小時候,王銀身體不好,經常生病。5歲時家人明顯感到她的智力遲滯,在萬州三峽中心醫院及其它一些地方治療幾年,花費十餘萬元,均無好轉。後來,經奉節縣殘聯組織重慶專家會診確認孩子系先天性智障,家人這才無奈放棄治療。
王銀在刻苦的練習舞蹈動作
到了上學的年齡,家人把王銀送到附近的村小「讀書」。因其智力原因,與其說是讀書,不如說是玩了6年。2013年,家人找到奉節縣特教學校,校方隨即收下了王銀,王銀至此才真正成為一名學生。
王銀在劉小佳老師的幫助下進行舞蹈動作練習
到了特校的王銀,慢慢地發生了蛻變。班主任劉小佳說,王銀剛來特校的時候,個頭小(1米1左右)、膽子小,反應慢。但通過學習,幾年下來,王銀不但智力有提高,老師發現她動作精細,寫得一手清秀的好字,還特別喜歡手工製作和舞蹈。學校就給王銀提供個性化輔導,專門培養她的特長。最初,在學習舞蹈的時候,因脖子先天性頸肩肌腱粘連而致皮肉厚實,轉動不靈,難以完成一些舞蹈動作,王銀很自卑。老師便幫王銀耐心煅煉,提振信心。工夫不負有心人,去年,王銀主演的節目《小老鼠進城》獲得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文藝匯演一等獎。
王銀在寫字,老師說她寫得一手清秀的好字
《小老鼠進城》獲得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學生文藝匯演一等獎
劉小佳介紹,根據王銀平時做事精細的特點,老師們教她學習衍紙工藝。這是源於埃及非常古老的獨特紙制藝術,其製作工藝是通過專用工具將衍紙彎曲、捏壓而形成原始設計的形象,要求製作者具有心靜、靈活、細緻、巧妙的特點,它融合了雕塑和繪畫的表現形式,表現力更加豐富,展現出多種視覺藝術和視覺效果,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給人以不同的視覺衝擊。
劉小佳說,這次衍紙獲獎作品《新郎新娘》的創作立意是,為了突顯中國元素和傳統文化特徵。當今社會上舉行的婚禮,男以西裝革履,女以一襲白紗為時尚,這是舶來品。《新郎新娘》旨在以古裝風格傳承中國習俗,弘揚中國人文精神。「這對生動有趣的《新郎新娘》表達了王銀對美好事物及未來的嚮往,更是作者心靈之美在指縫的真實流露。」
劉小佳表示,學校今後打算繼續發揮王銀的特長,主攻手工製作及舞蹈,力爭做到精、專結合,讓王銀學有所成。而王銀的心願與夢想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立足社會,自食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