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琴妹
■編輯:大P 俊俊
琴妹是個超沒文化的人,第一次看到氽(tǔn)和汆(cuān),就犯糊塗。
「哎嘛,這倆字不是一模一樣麼,怎麼讀音還不同。」
孤陋寡聞了吧,一陣汗顏後,我們來聽一下杭州吃貨小明來跟大家解說。
小明四隨?
不好意思忘記介紹了,小明可是個有文化的人,警隊精英,民警蜀黍心目中的D cup女神,名副其實的警花。(因為一些原因,就不放圖啦)
據說讀書那會兒體育老師對她鍾愛有加,包攬全科教學,因此小學初中那都是全科滿分。更關鍵的是,她對吃吃喝喝那些事頗有心得。
跑題了,繼續來說氽(tǔn)和汆(cuān)。
「氽」字念 tǔn ,上面是「人」下面是「水」,合起來是人浮在水上。「人浮在水上」是漂浮的一種情況,所以「氽」的本義是「漂浮」。又引申為「用油炸」(因為油炸食品時大多食物都浮在油麵上),如「氽油條」、「氽蝦片」、「油氽饅頭」、「油氽花生米」。
小明說,杭州老底子有道甜點,用杭州話說叫糖氽蛋。等鍋裡熱水煮沸,把雞蛋打破,整個放進沸水裡,然後加糖,雞蛋漂浮在水面上為「氽」,煮熟後連糖水一起盛在碗裡。
在各種美味甜品當道的今天,糖氽蛋已經悄然隱退,但老杭州們一定是記得那種質樸甜美的味道。
可以說,糖氽蛋千萬杭州女婿們的美好回憶。
這點,80後90後的吃貨不知道了吧,趕緊回家問問粑粑,年輕那會兒頭一回見丈母娘吃了幾個糖氽蛋。
杭州老底子有個習俗,女婿頭一回上門見女方家長,丈母娘一定會燒出一碗糖氽蛋。滿滿當當一碗,一般是8個雞蛋起步。
一來是顯示女方待客之道,二來丈母娘心中也有自己的小九九。老底子時候挑女婿,可要挑個有力氣的,以後還要幫著娘家幹些農活。胃口好的小夥有力氣,看著毛腳女婿一口氣把8個糖氽蛋吃了,就算是過了丈母娘這關了。
介紹「汆」之前,我們先來說說片兒川。
來杭州沒吃過片兒川就不算到過杭州。說起片兒川那可是有百餘年的歷史了。
片兒川面是杭州奎元館的名點,也是杭州的漢族風味小吃。小明說,「片兒川」可以寫成——片兒汆。
「汆」字念cuān,上面是「入」,下面是「水」,合起來表示「(把東西)放入(沸)水中」。「汆」字的常用義是一種「烹調方法,把食物放到沸水裡稍微一煮,」如「汆湯」、「汆丸子」「汆黃瓜片」。
簡單的說,「汆」就是入水,這樣好理解多了吧。
老底子總是流傳下來這樣那樣的說法和典故,這些說法兒也都無從細究考證了。小明算是杭州吃貨界的野導,說的事兒且當一回新鮮事來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