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檢查:電子腸鏡體驗,你知道都有哪些嘛

2021-02-12 贛州華興肛腸專科醫院


腸鏡體驗流程

腸鏡檢查簡單的講就是把一個細管從肛門部位深入大腸部位,對大腸進行檢查,如果做胃鏡一般來講從口進入胃中。做腸鏡前還需要一些必要的小準備「腸道區域清潔」腸道清理分禁食和藥用排洩清腸。

醫生之所以會提示患者檢查當天禁食,那是因為腸道區域存在的排洩物會影響腸鏡對腸道部位的查看,檢查前幾小時內醫生還會給你一個用於清腸的藥物,再加入約2000ml的溫水混合(大概有3/4個礦泉水瓶含量)味道大多還不錯可能是水果味的。

 

隨著大量的灌水首先就是肚子大脹,在藥物的作用下便意不久就會來的,這個時間點還需看個人體質差異。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內就是不停的上廁所排洩,利用大量的水配合藥物來達到清潔腸道的作用,次數可能多達十多次,當排洩呈現清晰狀就可以了。排洩物頻繁的與肛門摩擦所以會有一定的疼痛感,擦屁股時要輕點!!

當大腸內部清理乾淨呈空腸狀態,腸鏡就可以很好的進入與探測。有患者會問過程這麼麻煩可以不做嘛?這個大家得清楚一個擁堵擠塞的腸道除了檢出一堆便便還能檢出啥?還有就是在對腸道進行手術時糞便等毒素會汙染大腸的創傷口造成感染,導致發炎或潰瘍等惡化現象,無論是檢查還是治療都是要清潔腸道的。

 

一些如便秘的患者也可適當使用排洩藥物來幫助排便,也要注意自身適應性不可長期依賴藥物來排便。可能有部分患者使用後產生過敏反應,引發連鎖反應反而會加重病情。

無痛腸鏡:其實就跟普通腸鏡檢查多了個麻藥流程,很多人認為做腸鏡很疼,這個跟患者的疼痛承受力有關。除了會出現腫脹不適外,鏡管從不直通的大腸內前行碰到腸壁彎口時會產生擦碰導致一定的疼痛感,這就是患者說的做腸鏡會痛了,其實這種疼痛大都數人都可以承受的。


相關焦點

  • 鍾老呼籲:腸鏡檢查一般會在這個時間範圍內恢復,這些要早點知道
    消化不良、腹痛等相關症狀,並懷疑有某些腸道疾病,可以去醫院與醫生溝通,然後通過腸鏡檢查做相關的診斷工作。只有在腸鏡檢查過程中,才容易造成腸黏膜損傷,腸鏡檢查後需要多少天才能恢復正常?                                                                                                      在正常情況下,腸鏡檢查期間腸黏膜損傷的發生是非常正常的。
  • 鍾老呼籲:患上大腸癌的第一個信號,常常是這種異常,別再拒絕腸鏡檢查了
    不僅大便變細的現象嚴重了,還出現了便秘,腹痛和消瘦,於是在家人的陪伴下,老王這才來到醫院求助,醫生為其完善腸鏡檢查
  • 圖解:腸鏡下結腸息肉切除術
    所以,發現有腸息肉,應儘早切除,以免帶來一些其他疾病。腸道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非腫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會發生癌變,主要包括: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應積極處理,大腸腺瘤演變成癌所需的時間為5~15年。當然,並非所有腺瘤都會發生癌變。從發病年齡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腸癌早5~10年。
  • 為你介紹:無痛腸鏡檢查準備及注意事項
    因此希望準備接受腸鏡檢查的病人認真閱讀內鏡中心下發的腸道準備書面通知書,若有不明白的地方應及時向醫務人員現場提出或電詢。2.鋇灌腸檢查最好在腸鏡檢查之後,如在腸鏡檢查之前,兩項檢查須相隔三日以上,並在腸鏡檢查前三日服用導瀉藥物使造影的鋇劑完全排出。
  • 腸鏡檢查:5種最常見的發現
    結腸鏡檢查是明確腸道疾病最常用的檢查,可篩查結腸癌和癌前病變腸息肉,也可以找出原因不明的大便出血的原因。
  • 利川市民注意:一次掃描完成全身檢查!這個「神器」不簡單!
    另外一位萬州81歲患者何大爺就是PET-CT檢查的受益者。去年底,原本經過增強CT和穿刺等技術手段,何大爺被診斷出肺部發生了病變。經過PET-CT檢查,發現他不僅右肺上葉後段有腫瘤性病變,而且直腸上段腫塊伴糖代謝增高,極可能發生了腫瘤性病變,在結合腸鏡及專科檢查後確診。
  • 【續上】胃腸息肉切除術後患者應知道的保健細節!
    新聞 | 人文 | 科普 | 服務在內鏡下切除胃腸息肉,一般都選擇在無痛麻醉下進行的微創手術,術後可能會出現下列不適和異常反應:(1)胃鏡操作可能出現上腹脹痛、咽喉疼痛、下頜關節脫位、氣道誤吸咳嗽、活檢部位出血等;(2)腸鏡操作可能出現腹痛、腹脹、肛門部痛、便意感、腸穿孔、活檢部位出血等;(3)無痛麻醉可能出現頭昏嗜睡、倦怠無力、氣短胸悶、噁心嘔吐、氣道誤吸咳嗽、藥物過敏等;(4)息肉切除後可能會切口部位出血、胃腸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