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胃腸息肉切除術後患者應知道的保健細節!

2021-02-13 消化社區


新聞 | 人文 | 科普 | 服務

在內鏡下切除胃腸息肉,一般都選擇在無痛麻醉下進行的微創手術,術後可能會出現下列不適和異常反應:

(1)胃鏡操作可能出現上腹脹痛、咽喉疼痛、下頜關節脫位、氣道誤吸咳嗽、活檢部位出血等;

(2)腸鏡操作可能出現腹痛、腹脹、肛門部痛、便意感、腸穿孔、活檢部位出血等;

(3)無痛麻醉可能出現頭昏嗜睡、倦怠無力、氣短胸悶、噁心嘔吐、氣道誤吸咳嗽、藥物過敏等;

(4)息肉切除後可能會切口部位出血、胃腸穿孔、病灶殘留復發、病理異常等;

(5)其它意外還包括心腦血管意外、感染、難以預料的併發症等。

內鏡下切除息肉微創治療通常是安全的,胃腸息肉的大小、多少、切除的方式、麻醉的時長和用藥、個人體質和耐受性不同,術後出現的不適和異常反應的嚴重程度也不相同,患者個體間的差異也很大。

絕大多數反應較輕,多數單發、小的息肉可以在胃腸檢查同時切除無須住院,只有多發或較大的息肉需要住院治療,少數出現出血、穿孔等,需緊急處理或轉外科剖腹手術治療。

出現上述不適異常在術後24小時內較為明顯,需要觀察、需要家人或護理人員的陪伴,大多數術後2~3天恢復正常,也就是說一般息肉切除後住院1~3天就可出院回家休養和繼續治療。

有關胃腸息肉術後處理,目前尚無統一的診治規範,本文所示內容根據多年本院臨床經驗、結合麻醉和圍手術管理規範和多家綜合醫院目前處理方法匯集而成,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圖解:腸鏡下結腸息肉切除術
    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變,則相當於一個「定時炸彈」,隨著息肉的增大,數目的增加,癌變機會也迅速增大,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對身體的危害性雖然小些,但隨著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帶來一系列臨床症狀,如長期便血、腹瀉、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所以,發現有腸息肉,應儘早切除,以免帶來一些其他疾病。腸道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 ​典型病例分享:黑斑息肉症候群
    >概述:黑斑息肉症候群(波伊茨一耶格症候群,Peutz 一Jeghers syndrome )又稱色素沉著息肉症候群,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約50 %患者有明顯家族史。 病  例患者,女,13歲是因腹痛住院,診斷腸套疊,進行腸切除手術後確診為腸息肉。之後去了上海兒童醫院進行了系統的檢查,於腸鏡下進行了息肉切除。日前在我科進行超聲檢查:足底黑斑
  • 科普:腸道息肉病
    腫瘤性息肉是大腸黏膜上皮細胞增生的真性腫瘤,其單發者統稱為腺瘤,根據其組織學特徵和生物學行為的不同又可分為腺管狀、絨毛狀和混合性3類;它們與癌發生關係密切,存在不同程度的惡變率,是癌前期病變或狀態。臨床表現多數大腸腺瘤性息肉起病隱匿,無任何臨床症狀,少數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和黏液,稀便,次數增多,還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適,偶有腹痛、消瘦、貧血等全身症狀,極少數大便時有腫物自肛門脫出。有家族史的病例往往對息肉的診斷有提示作用。有些典型的腸道外症狀常提示有息肉病的可能,一些患者常因腸道外症狀就診,切不可忽視。
  • 職工醫保患者門診手術也可以報銷了
    ,患者很高興,沒想到花這麼少的錢就做了個手術。從2014年1月1日起,大連市醫療保險管理中心為進一步完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減輕參保人員門診醫療費用負擔,開展了8種門診手術病種,實行門診統籌管理,包括淺表腫物切除術、乳腺腫物切除術、翼狀胬肉切除術(單眼)、瞼內翻矯正術(單眼)、外耳道良性腫物切除術、診斷性刮宮術、宮頸息肉切除術、包皮環切術。門診手術病種費用支付實行雙定額管理。
  • 大腸息肉切除後的自我護理及飲食保健
    3.保持穩定情緒 應儘量避免精神激動,保持心情愉快,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配合各項治療和護理,以便儘快康復。4、原有慢結腸炎或潰瘍性結腸炎者應予積極治療。有利於減少大腸息肉的發生。二、飲食保健: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飲食多樣化;進食要儘量定時定量。
  • 鍾老呼籲:結腸長了息肉,身體會發出3個信號!別當成小胃病
    結腸息肉的早期症狀1. 直腸出血                                                                                                直腸出血是結腸息肉很常見的症狀,患者往往便中帶血,很大原因是因為排便時刺激到直腸組織,使直腸發炎,引起出血。
  • 心臟病患者該如何預防保健
    保健對於健康來說是一個經久的話題,心臟病患者的健康保健更是如此,因為,心臟病患者的保健康復直接關係到其預後,任何不利因素對他們都是致命的
  • 全面解析:鼻息肉的診斷、治療及併發症!
    2.鼻咽纖維血管瘤:基底廣、多在鼻腔後段或鼻咽部、不能移動、色紅、質地較硬、易出血,多見於男性,青少年,嚴禁活檢。4.鼻內腦膜-腦膨出:多發於新生兒或幼兒,成人少見,腫塊多位於鼻腔頂部,鼻中隔後上方。表面光滑,觸之柔軟,有彈性,不能移動,為單一腫物,可伴有清亮鼻溢液。可行顱骨側位片或顱底X線,CT或MRI掃描輔助診斷。
  • Ann Surg:微創食管切除術 vs 開胸食管切除術治療的晚期食管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
    無遠處擴散的晚期食管癌多採用手術切除治療,手術方式有微創食管切除術(MIE)和開胸食管切除術(OE)。本研究旨在比較兩種手術方式後食管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本研究是一項基於人群的隊列研究,納入2010-2016年間在瑞典或芬蘭接受擇期食管癌切除術的幾乎所有患者,隨訪至2020年。
  • 大腸癌的預防與保健
    所以要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了解大腸癌的高危因素,規律生活習慣,積極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大腸癌的高危因素一級親屬遺傳  一級親屬是指一個人的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同父母)。一級親屬中有患大腸癌者,特別是連續2代以上都有的、患病年齡在50歲以下者,其後代患大腸癌的風險概率比普通人群高近20倍。
  • 胃腸腫瘤患者注意:除了胃腸鏡檢查,胃腸道CT檢查的作用不可忽視
    胃腸CT的掃描可以清晰顯示胃腸道消化道管壁的結構以及血管情況及腹腔內各種實質臟器,對中、晚期腫瘤造成的胃腸腔內腫塊,胃腸壁浸潤增厚和胃腸外侵犯等病變的判斷有其特殊價值。胃腸道CT檢查主要用於:惡性腫瘤的分期和術前評估;腔內、壁內、腔外腫瘤的鑑別;腫瘤手術後或其它治療後的隨訪。
  • 神經指南: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關於重症肌無力胸腺切除術的更新指南
    既往研究發現,重症肌無力(MG)患者胸腺切除術後症狀緩解,提示MG患者可從該治療方法中獲益。
  • 微創手術一:低溫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
    成年後扁桃體逐漸萎縮並失去免疫功能。但是部分人群扁桃體並未萎縮,而且經常發炎,成為對人體有害的「病灶」,有的還能引起身體其他器官病變:如睡眠打鼾、張口呼吸引起呼吸暫停、過度肥大導致吞咽障礙或言語含糊,或者伴發腎炎、風溼性關節炎、風溼性心臟病、心肌炎等。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手術切除。
  • 女子每天腹瀉七八次,竟是腸子裡長了200多顆息肉
    醫生在給她做結腸鏡時發現,張女士的腸道內有大大小小200多顆息肉,而且在距離肛門約7釐米處有環形腫物,表面充血糜爛。接著醫生在結腸鏡下為其進行活檢。病檢結果確診腺癌。  「她老是有排便的感覺,主要是因為直腸內的腫塊和腸道內密布的息肉造成的直腸刺激症狀。」醫生介紹,結腸息肉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很多都是在體檢中無意發現的。
  • 【養生保健】經常胃腸不適?小心克隆氏症
    但是它們在我們植入感染老鼠的腸道細菌前,並沒有任何症狀,"TUM營養和免疫系主任Dirk Haller教授解釋說。生態失調:慢性炎症的一項病因這項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發現是,慢性炎症胃腸疾病並不是由單一的細菌類型引起的。"
  • 冬季||別把胃腸受涼當成胃腸炎 ,切勿亂服抗生素
    到醫院診斷卻發現,患的疾病並不是胃腸炎,而是胃腸受涼導致的感冒,簡稱胃腸型感冒,這到底是是怎麼一回事呢?單從症狀來看,胃腸感冒和胃腸炎差別不大,但二者還是有區別的。如果腹瀉同時還伴有上呼吸道症狀,如咽喉痛、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基本可判定是胃腸感冒。
  • 「年齡再大、病情再難也有辦法」 我院耳鼻喉科成功實施鼻內鏡下黑色素瘤切除術
    蘇志高主任醫師經驗豐富,檢查後發現患者左側鼻腔內疑似有腫物。經進一步鼻竇CT檢查,證實左側鼻腔、篩竇、蝶竇佔位性病變。為了儘快解除患者病痛,改善鼻腔通氣功能,南通四院耳鼻喉科團隊在蘇主任的帶領下,齊心協力,對手術進行了嚴格的術前討論、風險評估,對腫物的位置、大小與周圍組織的關係、手術方式、術後治療以及護理等問題進行了周密的研究。
  • 警惕:慢性便秘帶來胃腸疾病
    在美國胃腸病學會(ACG)年會上,加州太平洋醫學中心Lauren Gerson報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成人慢性便秘可能預示著更嚴重的胃腸疾病,包括缺血性結腸炎
  • 玉米的八大保健功效,你都知道麼?
    特邀專家:蔣家騉  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我們都知道,
  • 2021軍隊文職護理學資料:痛經患者的健康保健
    2021軍隊文職護理學資料:痛經患者的健康保健 2021-01-18 17:57:04| 來源:中公教育 2021軍隊文職筆試在積極備考中,為了幫助大家掌握軍隊文職的相關知識,山東中公教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1軍隊文職護理學資料:痛經患者的健康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