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腸鏡下結腸息肉切除術

2021-02-12 上海中佑肛腸醫院

腸息肉大部分是腸黏膜的一個新生物,若是惡性,危害自不必說。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變,則相當於一個「定時炸彈」,隨著息肉的增大,數目的增加,癌變機會也迅速增大,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對身體的危害性雖然小些,但隨著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帶來一系列臨床症狀,如長期便血、腹瀉、腸套疊甚至腸梗阻等。所以,發現有腸息肉,應儘早切除,以免帶來一些其他疾病。

腸道息肉分為非腫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腫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會發生癌變,主要包括:

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

應積極處理,大腸腺瘤演變成癌所需的時間為5~15年。當然,並非所有腺瘤都會發生癌變。

從發病年齡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腸癌早5~10年。據Morson在1976年發表的腺瘤到癌發展理論認為,這個時間約為10年。但據最新的一些文獻報導,從腺瘤性息肉發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治療方法有:內窺鏡治療、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等。

腸息肉切除必須做活檢,以排除癌變。

內窺鏡下腸息肉切除術

目前的內鏡技術發展,腸鏡下切除息肉成為非常簡便、安全、有效的微創操作。讓我們通過腸鏡下圖片,來了解一下息肉切除的幾個步驟:

步驟一:發現息肉,並將其暴露於視野正中。

步驟二:通過腸鏡上的孔道插入特殊器械(電圈套器),並在息肉旁伸出鋼絲圈。

步驟三:將鋼絲圈套住息肉,並於息肉根部收緊鋼絲圈(這可需要一定的小技巧哦!)。

步驟四:輕輕向腸腔內提起息肉,使鋼絲圈儘量遠離腸壁黏膜。

步驟五:在鋼絲圈上脈衝式通高頻電進行電灼燒,直至息肉根部被切斷,息肉脫落。

步驟六:為防止創面遲發性出血,可以使用金屬夾子夾閉創面。本圖為夾子在創面旁打開。

步驟七:金屬夾子於創面處夾閉。

至此,腸鏡下切除息肉的操作完成。脫落的息肉需取出體外進行病理切片檢查,而留置於腸道內的金屬夾也將在以後的數日內自行脫落排出體外。

上海中佑肛腸醫院是上海市特色肛腸專科醫院,專注肛腸診療13載,在痔瘡、肛瘻、肛裂、大便出血等肛腸疾病的診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同時,上海中佑肛腸醫院還是上海市醫保定點單位,收費透明合理,患者就診可實時報銷,深受廣大患者好評。

相關焦點

  • ​典型病例分享:黑斑息肉症候群
    胃腸道息肉可能導致慢性出血和貧血,並引起反覆的阻塞和腸套疊,需要重複的剖腹手術和腸切除術。在兒童時期,皮膚上的色素沉著表現為深藍,在口腔、眼睛和鼻孔周圍,在肛周區域和頰黏膜上。手指上的色素沉著是很常見的。在青春期和成年期,黃斑可能會消失。患有Peutz-Jeghers症候群的人患各種上皮性惡性腫瘤(結直腸、胃、胰腺、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風險增加。
  • 【續上】胃腸息肉切除術後患者應知道的保健細節!
    新聞 | 人文 | 科普 | 服務在內鏡下切除胃腸息肉,一般都選擇在無痛麻醉下進行的微創手術,術後可能會出現下列不適和異常反應:(1)胃鏡操作可能出現上腹脹痛、咽喉疼痛、下頜關節脫位、氣道誤吸咳嗽、活檢部位出血等;(2)腸鏡操作可能出現腹痛、腹脹、肛門部痛、便意感、腸穿孔、活檢部位出血等;(3)無痛麻醉可能出現頭昏嗜睡、倦怠無力、氣短胸悶、噁心嘔吐、氣道誤吸咳嗽、藥物過敏等;(4
  • 科普:腸道息肉病
    大腸息肉是所有向腸腔突出的贅生物總稱,包括腫瘤性和非腫瘤性。
  • 鍾老呼籲:結腸長了息肉,身體會發出3個信號!別當成小胃病
    結腸息肉就是結腸黏膜表現突出到腸腔內有隆起狀病變,結腸息肉在臨床上很常見,但卻是不容忽視的症狀,如不及時得到治療,很可能引起嚴重的疾病,甚至成癌
  • 微創手術一:低溫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
    耳鼻咽喉科開展的微創手術  目前耳鼻咽喉科可開展的低溫等離子微創手術有:低溫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低溫等離子兒童扁桃體/腺樣體切除術,低溫等離子咽部病損切除術(包括乳突狀瘤,局部增生物,局部良/惡性腫瘤等);低溫等離子喉部手術(包括會厭膿/囊腫,喉部新生物,喉部局部良性腫瘤等);鼻腔鼻竇低溫等離子手術(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息肉,鼻竇炎,鼻腔鼻竇良性腫瘤等
  • 腸鏡檢查:電子腸鏡體驗,你知道都有哪些嘛
    腸鏡體驗流程腸鏡檢查簡單的講就是把一個細管從肛門部位深入大腸部位,對大腸進行檢查,如果做胃鏡一般來講從口進入胃中。做腸鏡前還需要一些必要的小準備「腸道區域清潔」腸道清理分禁食和藥用排洩清腸。醫生之所以會提示患者檢查當天禁食,那是因為腸道區域存在的排洩物會影響腸鏡對腸道部位的查看,檢查前幾小時內醫生還會給你一個用於清腸的藥物,再加入約2000ml的溫水混合(大概有3/4個礦泉水瓶含量)味道大多還不錯可能是水果味的。 隨著大量的灌水首先就是肚子大脹,在藥物的作用下便意不久就會來的,這個時間點還需看個人體質差異。
  • 腸鏡檢查:5種最常見的發現
    結腸鏡檢查是明確腸道疾病最常用的檢查,可篩查結腸癌和癌前病變腸息肉,也可以找出原因不明的大便出血的原因。
  • 全面解析:鼻息肉的診斷、治療及併發症!
    3.鼻腔內翻性乳頭狀瘤:表面不平、淡紅或灰白外觀與息肉相似,多發於一側鼻腔,易出血、有術後復發和惡變的傾向,活檢可確診。治療鼻息肉比較困難,此病症容易復發,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手術治療和藥物治療,為了提升治癒率,應去正規醫院進行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同時術後還要進行科學的護理,進而降低鼻息肉復發的可能性。1.手術治療:單純使用手術方式將息肉切除,具有較高的復發率,據相關學者統計,這種治療方式疾病復發率在30-50%左右,平均每位病人要進行1.5-4 次的手術治療,甚至更多次數。
  • 鍾老呼籲:腸鏡檢查一般會在這個時間範圍內恢復,這些要早點知道
    消化不良、腹痛等相關症狀,並懷疑有某些腸道疾病,可以去醫院與醫生溝通,然後通過腸鏡檢查做相關的診斷工作。只有在腸鏡檢查過程中,才容易造成腸黏膜損傷,腸鏡檢查後需要多少天才能恢復正常?                                                                                                      在正常情況下,腸鏡檢查期間腸黏膜損傷的發生是非常正常的。
  • 手術2小時,「巨型鼻息肉」成功消除
    1月15日上午10時,家住榆中縣的小周在蘭州金港城醫院耳鼻喉科曹光明主任的親自主刀下順利完成了「巨型鼻息肉」的切除手術,讓家人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下了……年僅15歲的小周是一名學生,近幾個月他感覺鼻子一直不通氣,像這樣的現象以前也出現過,但是並沒有這麼嚴重。
  • 心中有「術」:玻璃體切除術
    如果你的眼睛狀況導致視網膜(眼睛後部的感光層)或玻璃體(充滿眼睛的凝膠狀液體)出現問題,你的眼科醫生可能會推薦一種叫做玻璃體切除術的手術
  • 鍾老呼籲:患上大腸癌的第一個信號,常常是這種異常,別再拒絕腸鏡檢查了
    不僅大便變細的現象嚴重了,還出現了便秘,腹痛和消瘦,於是在家人的陪伴下,老王這才來到醫院求助,醫生為其完善腸鏡檢查
  • 「年齡再大、病情再難也有辦法」 我院耳鼻喉科成功實施鼻內鏡下黑色素瘤切除術
    蘇主任及其團隊為患者制定了「鼻內窺鏡下鼻腔鼻竇腫物切除術」方案。經家屬和患者同意,10月13日,在麻醉科的配合下,耳鼻喉科團隊歷時1個小時成功切除鼻腔鼻竇腫物,術後患者一切正常。該微創術避免了傳統手術對患者造成創傷以及術中、術後併發症的發生。10月22日患者出院,術後病理顯示:左鼻腔鼻竇惡性黑色素瘤。
  • 女子每天腹瀉七八次,竟是腸子裡長了200多顆息肉
    醫生在給她做結腸鏡時發現,張女士的腸道內有大大小小200多顆息肉,而且在距離肛門約7釐米處有環形腫物,表面充血糜爛。接著醫生在結腸鏡下為其進行活檢。病檢結果確診腺癌。  「她老是有排便的感覺,主要是因為直腸內的腫塊和腸道內密布的息肉造成的直腸刺激症狀。」醫生介紹,結腸息肉早期沒有任何症狀,很多都是在體檢中無意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