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是痔瘡最多見的症狀,很多人司空見慣,但便血還可以是結直腸癌的症狀,我們就見到許多患者經常把便血誤認為是痔瘡而延誤了確診及最佳治療時機,甚至白白失掉了寶貴的生命。
那麼便血到底是痔?還是癌?---到正規醫院進行肛診或者腸鏡就可以分辨。當然自己也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分辨:
結直腸癌:結直腸癌的便血多數為暗紅色,一般與大便混淆在一起,到了中晚期,可出現膿血便。腸癌除了便血的症狀外,大便習慣發生改變也是典型的症狀,如大便變細,次數增多等應提高警惕去正規的醫院進行檢查
痔瘡:引起便血一般發生在排便後,呈滴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合;痔瘡引起便血的出血量多少不一,有的間斷大便出血。嚴重者則每次大便時必然出血。
腫瘤的治療講究早期發現,主動進行腸鏡、肛門指診檢查可以大大提高結腸癌的早期發現率,鼓勵45歲以上人群至少進行一次腸鏡檢查。因為早期發現治療效果可以很好,甚至治癒腫瘤(簡單來說,如果腸癌早期發現,患者的生存期可以達到5-20年,甚至終生;如果在中期發現,生存期多數在3-5年;如果腸癌已經發展到晚期,一般的生存期在8個月至1年。)
若因懼怕腫瘤而迴避檢查反而是不好的,一旦到不得不做腸鏡時也許就是晚期了。所以,當出現便血,大便習慣發生改變,消瘦,不明原因的貧血等症狀,一定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診,而作為一般的健康體檢鼓勵45歲以上人群至少進行一次腸鏡檢查。
當然導致便血的原因有很多,本文的目的在於提醒大家不能簡單的以為血便就是痔瘡又犯了,其他許多原因和疾病也可能導致血便,我們應該找到問題的根源以後再進行正規的治療。
本期主題詞:便血、痔瘡、腸癌
更多相關知識請關注消化病科普
若本文對您有收穫,請轉給周邊的人,對讓大家對自己的健康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