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內痔:一、二期內痔多以便血為主,便血一般發生在排便時,有時滴血、射血、或僅有手紙上帶血,血與糞便不混,色鮮紅。三期、四期內痔常伴有痔脫垂症狀。痔出血量少,一般無裡急後重和疼痛,常有便秘症狀。
(2)結腸、直腸息肉:腸道息肉多發生於直腸及乙狀結腸,其主要症狀是便血。兒童有便血而大便次數及性質基本正常者,多為直腸息肉。腸鏡可明確診斷。
(3)直腸、結腸癌:直腸癌便血,早期為鮮紅色或暗紅,量不多,為間歇性,常有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病史;晚期大便中常同時混有惡臭的粘液。左側結腸癌類似直腸癌,但易發生腸梗阻。右側結腸癌以柏油狀大便為主,便隱血試驗常為陽性,伴有消化不良,貧血及右下腹腫塊等體徵。
(4)肛裂:排便時出血,伴有肛門疼痛,出血量少,色鮮紅,有便秘病史,青年人多見,局部檢查可見肛管裂口,多數在後正中或前正中。
(5)潰瘍性結腸炎或其他炎性疾病:大量便血者少,常為粘液血便,有腹瀉、腹痛史,多伴有下腹部疼痛,腸鏡和鋇劑灌腸造影可明確診斷。
(6)放射性直腸炎:便血,裡急後重,血和粘液混合,排便次數多為特點,有放射性治療的經歷。
(7)腸套迭:常為粘液血便,呈果醬狀,兒童多見,伴有腹痛,腹部可捫及套疊的腫塊,易引起腸梗阻。
(8)小腸腫瘤:良性腫瘤,少見,若腫瘤腫大,可引起黑色或紅色便血症狀,常伴有腹脹、腹痛、食慾減退、腹部包塊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