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介紹
《茜問》是文茜在Yahoo的新節目,陳文茜化身「茜婆婆」來跟大家交朋友!這一次,不是只聽她說、聽她訪問,而是由你問、文茜答,各式生活疑難雜症、生命辛酸故事、年輕世代煩惱都能在《茜問》得到答案。
歡迎收看今天的茜問,今天我太快樂了,因為來了3個型男。
有兩位都是來自於GQ雜誌,杜祖業是他們的第一任總編輯,邵壬卿在GQ雜誌負責所有廣告跟行銷的業務,龔大中在奧美做創意總監。
——茜語
以下為節目內容分享,來自 Yahoo 視頻《茜問》:
● 文茜:那我們今天的題目是「為什麼我們的遐想對象一直在改變?」當然不是為了博眼球,他們每一年都會做大家喜歡的男人。
然後每一年特別調查大家渴望哪一類型的男人,最受歡迎的是什麼男人?但最受歡迎的一直在改變,且改變的速度非常快。
祖業講一下,比如說2010年是什麼樣,2015年是怎麼樣……
○祖業:我覺得改變當然不是一夕之間那種斷裂式的改變,因為我覺得大家對這個不管是外形,或者對成功的典範的認知,特別這5年改變其實蠻大的。
● 文茜:from where?From which to which?
○祖業:應該說以前早期的GQ,比如說像蔡康永那個年代的時候,大家對成功男人的定義其實會比較刻板化一些。
比如說你可能是開著豪車,穿著筆挺的西裝。可我覺得現在這個時代他們會更希望可以做自己。
● 文茜:所以現在有代表性的是誰?
○祖業:我覺得現在變得非常多樣性,比如說龔大中就是啊。
○龔大中:不不不。
○祖業:我們在定義上面就是說,他不應該只是外形,如果只有外形的部分,那就變得很膚淺,所以我們希望強調是這個男人的他的風格,
● 文茜:大中的風格是什麼?
○祖業:就是說他有他個人的外形的風格,跟他做有風格的事情。其實我們想要做的是有風格的事情。
他從傳統的廣告的時代,過渡到現在新的社群媒體,然後要跟很多年輕的時代做一些議題上的接軌,大中都超厲害的,
● 文茜:我記得我剛剛回來臺灣是1995年,當時有持續的好幾年,只要講風雲人物或是你幻想的對象,很多都是政治性的人物,後來就消失了。
可是呢,這幾年怎麼好像突然又跑回來了?那在你們GQ裡邊這一類型的男人,現在又再出現了嗎?
○祖業:我們過去曾經有碰過一些政治人物,但是都不是那種在新聞超核心的那種,我們曾經選過劉衛東,當時他是臺北市文化局的局長。
其實他原本是學者,然後被延攬到政府裡面。你可以看出就是說有一些政府,他們在用人的時候,會用一些真的是在文化、設計方面比較專業的一些人。
你可以看現在的政府是更大刀闊斧,用非常多年輕的一些人,他們其實是蠻有power的。
● 文茜:因為他們會使用social media(社交媒體),其他的人就是自己一票,然後頂多是口耳相傳,他們是最擅長social media。
○祖業:我覺得他們不管是對人的外形顏值的要求,或者對設計這東西,都是非常敏銳的一群人。
○龔大中:現在口味很多,口味也不同,
○祖業:因為其實我們從這個選的人身上,也可以看出這一年整個風格的趨勢。
● 文茜:那所以品位很重要對不對?我剛剛看你在講那些人,就是他自己穿的衣服和某些東西,還有獨特性很重要。
然後這個獨特性是他一定要有一定的品位,像龔大中就很懂得用social media那種.
○龔大中:我應該是因為做廣告的那個領域的原因吧。我記得我那一年,應該是做了幾個蠻成功的廣告作品。剛好有幾個作品,被GQ看到。
我自己其實也蠻驚訝,蠻意外。一直到後面這幾年我都在觀察,就是每一年GQ選出來的men of year(年度男人),其實都是默默的可能在自己的行業很熱情的,然後去很專注的做事情。
當你很專注的時候,你最後就會被看見。
● 文茜:比如選一個,像臺東成功漁港的一個老船長啊,他每天在那邊抓旗魚,殺旗魚,你會不會選這一種?因為有可能這種也會讓人們覺得很men of the year。
○祖業:像是年度職人,不錯的題目,哈哈。
● 文茜:壬卿,你自己覺得說,跟全世界的case來比較。
○壬卿:我覺得我們注意的項目,更在意是他做出來的事情,
● 文茜:這個我想問他們每年選的都是哪個群體?
○壬卿:他們大部分其實是當年的風雲人物、藝人,或者政治明星,或者是企業家。
○祖業:你在採訪那麼多人物,或者是做封面啊,各方面可以感受到這個這個時代的一些改變。
● 文茜:就是說這個社會它的主導者已經變成會使用social media的人。那會使用social media的人剛好是35歲以下的人,所以整個社會的所有的主流力量都往那個地方傾向。
○祖業:我覺得每個地方都面臨,關於所謂的風格的典範,到底什麼樣式,過去傳統的和現在的。
● 文茜:我要講的就是,其實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generation,35歲到70歲的人,是同一個generation。
他們有很多共同的生長背景,都是電視、報紙、radio,他們不擅長社群媒體,然後他們本身很多思考,很多東西都是另外一種價值,或者我們說的傳統價值也沒有錯。
可是social media所成長的人,他不只是擅長使用,他在這裡頭可以通過這個方式去創造、主導各種言論。
他對他自己很有自信,他認為他自己就是一個品牌,他不需要去依附到什麼大公司裡頭去上班,他那種整個對自我的這個界定,跟其他的人就是不一樣。
所以往往都是一些重大的事件,或是重大的整個結構媒體的改變,改變了一個時代。比如說20歲到35歲的人群,其實是同一個時代,因為跟social media有關係。是這個樣子嗎?
○龔大中:不過其實現在有一種說法是,世代是被很零碎的切分的,你甚至每1歲都是一個世代,也是因為social media的關係,市場的分眾化變得越來越碎片的。
那我覺得GQ抓到一個臺灣獨特的地方,所以我們的men of year出來的人,他的多元性是非常非常的廣的。
我們剛剛講到柯文哲,像今年好像有選到祁家威,然後還有鼎泰豐的楊老闆,就是它的多元性其實是很廣泛。
也回應到剛剛文茜姐一開始講那個遐想對象,市場就是如此的分眾。我在猜,的確有一群人可能會把他當成遐想的對象,
就是說因為社群的發展,然後每個人有自己說話的管道跟平臺,那每個人也可以選擇自己可能的想像的對象。
● 文茜:有一個人賣兩本書,然後橫掃所有華語的圖書類,這個人的名字叫做蔡康永,然後他先寫說話的技術,你要講話要怎麼樣講話,再來又寫情商。
那就跟他早期的文藝青年完全不一樣了,那他也很懂得市場裡頭如何切入。他是men of year嗎?
○祖業:我覺得他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精神顧問,
● 文茜:那什麼是大眾形象?
○祖業:其實很多人他呈現在公眾上面的那個形象,他裡面那一層東西其實深挖才會知道,還有另外就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才會知道。
所以在不同的時間,你會對這個人物評價不太一樣。這也是我們比較少選政治人物的原因,因為風險其實蠻高的,他可能在那一年是這樣的,他可能隔一年就不是這個樣子。
起碼我們今天選設計師建築師或是企業家,比如楊紀華楊老闆,你不會覺得他有那麼大的變化,所以我們選他非常安全,
● 文茜:他始終保持一定的水平,
○祖業:他們代表某一種風格的典範,比如祁家威齊大哥來講哈,我相信在兩三年前他絕對不會在我們的名單上面。
所以他的出現代表了臺灣,大家對於性別平權這件事情是已經能夠被大眾所接受,它反映了這件事情。
然後我們選他時也不會覺得那麼怪,為什麼會選這個人。所以你說那那就是某個公民意識的成熟。
更多《茜問》留言已開放,歡迎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