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未來教室」實例
日本東京大學KALS
KALS的建設始於2007年,它支持學習過程中的討論、小組合作、演講匯報等多種需要。在空間的設計上,KALS將教室分成了教室空間、等候區、儲藏間、工作間和會議室5個區域,對可能發生的情況提供了不同的功能區域。
最值得一提的是KALS的豆瓣形課桌,喏,它長這樣
豆瓣形課桌專為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可支持2~6個人的協作學習,在協作過程中,學習可以通過將課桌進行拼接而節省教室空間,也拉近彼此的距離。
美國麻省理工大學TEAL
TEAL的設計理論是將學習與動手相結合,互動與實踐才是學習的主題。
與KALS有個最大的不同,它的課桌是不可移動的。因為TEAL專門為物理課而設計,課桌與實驗設備相互連接不便移動。
在TEAL的四面牆上都有多個投影屏幕,方便各個方向的學生都能夠便利地看到教師的內容,提高了相互之間學習的交流。
清華大學Smart classroom
2003年清華大學開始建立屬於他們的「未來教室」Smart classroom,與前兩個例子不同的是,清華大學的「未來教室」服務於遠程教學。
(學生通過Same View在電腦前上課)
(老師在智能教室裡像課堂教學那樣通過網絡給同學講課)
它通過使用隱藏式的攝像頭和電腦設備實現遠程教學,通過智能化的設備操作加強教學的真實感,比如可以實現教師通過語言操作電子白板,學生通過在線系統實現更趨近於真實的實時互動。
「未來教室」難道專屬於高校麼?華中師範大學已經在北京、廣東、江蘇、湖北、新疆等地建成中小學未來教室1400餘間。按照《蘇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動計劃》,到2017年,全市中小學校將建成200間未來教室。
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未來教室」
泡桐樹小學西區於2014年2月成立了第一間「未來班級」,嘗試在教學中常態化運用電子書包影響師生的學習方式。
在「未來班級」中,教師通過發布任務的形式引導孩子們進行個性學習,孩子們的作業形式多樣化,分為線上作業與線下作業兩部分,家長還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時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課堂記錄。
臺北市私立立人國際國民中小學「未來教室」
當你進入這間「未來教室」時,你肯定會被那塊取代了黑板的132寸大屏幕所吸引,這是一塊可觸控的互動式教學牆。
為了將教師從講臺上解放出來,「未來教室」中的教師可以利用手中的平板操控教學牆。每位學生的座位上配備了一臺電腦,在書桌的夾層中還設有讀卡器裝置,學生可以通過專屬於自己的卡片進入自己的課業系統。
蘇州市黃橋實驗小學「未來教室」
整個教室覆蓋無線網絡,原有黑板變成了抽拉式,內嵌一臺70英寸多媒體智能交互觸控一體機,每個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和充電櫃,這就是黃橋實驗小學的「未來教室」。
在教學活動中,老師只需要在一體機的屏幕進行演示,學生可以利用平板電腦與老師進行互動,比如答題,答案會通過無線網絡集中上傳到老師的一體機屏幕上,便於老師觀察與批改。
杭州市建蘭中學「未來教室」
iPad、無線網絡全覆蓋、電子白板、遠程對話,這就是建蘭中學的「未來教室」。
建蘭中學的「未來教室」設置在獨立的閱覽室中,為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而設計。閱覽室全面覆蓋無線網絡,學生可通過人手一臺ipad與教師進行交流,教師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同學們的觀點,當然,偶爾也可能來一場遠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