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流教室》,是日本漫畫家楳圖一雄在1972年到1974年間於《周刊少年》發表的恐怖災難漫畫,2002年曾改編為同名日劇。
楳圖一雄
([日] 79歲 恐怖漫畫創始人和佼佼者)
一群小學全體師生,因為一場不知名的爆炸而集體漂流到未來,在這裡,他們必須面對飢餓、災禍、及死亡的恐怖。其間小學生為了生存所爆發的人性戰爭,在作者精彩的繪畫功力及生動的狀況假想下,以及對人性美與醜陋相互掙扎的刻畫,讓人很難不起雞皮疙瘩。
日劇《漂流教室》劇照
《漂流教室》如果放在當今紛亂的日漫中,被困孤島互相殺戮這類主題並不算突出;畫風也可稱粗拙,且因為年代久遠,模糊不堪;主角則是沒有什麼特色的小學生,與當今世代隨隨便便一個配角都是外星人未來人類這類超現實的人設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漫畫《漂流教室》 漂流到異世界的學校
即使這麼多年過去,腦中想到它時閃現的不是恐怖的描畫,更多的是作品中體現出的與人性相關的,特別是在一個封閉的、無望的、禁錮的環境之中,人類這個群體所能夠表現出的理性與愛。
故事的主角主要是小學生。我們一向把孩子作為最純粹的群體看待,但是在禁錮的世界中,人性卻被扭曲,即使「純潔的孩子」也會在生存本能的驅使下,表現出人類最陰暗、最難以想像的殘忍與冷酷。在求生面前,拋棄尊嚴,摒棄良知,一切最令人感到恐懼和害怕的、來自自己同類的傷害會在逐漸枯竭的資源和越來越稀少的生存機會前被無限放大,但是捫心自問,換了誰不是這樣?
日劇《漂流教室》光與希望
其中有這樣的細節,裡面的孩子們,即使一邊抱歉地哭泣,一邊踏過其他同伴的身體走過泥濘,也最終還是回過身反手拉住他人的手,將他們拉出泥濘,這樣的安排多多少少會帶給讀者一絲安慰與溫暖,前方有希望,還有光。
作為主角之一的高松翔在未歷經漂流前與母親大吵後衝出家門,但未曾想到一別便是永遠。高松翔的小夥伴亞由美身上具有一種超自然力量,能使兩個不同的時空產生聯繫,當亞由美昏迷時,高松翔就能透過她與母親對話,身在現代社會的母親常常夢到自己漂移中的孩子在求救,於是用盡各種方法把物資傳送到他那邊,即使在那個正常的社會中,她被貼上的儘是「瘋癲」「不知所謂」這樣的標籤也無所謂。
日劇《漂流教室》中一句較為著名的臺詞
譯:活在當下
母親在這期間擔當的角色所起的作用大於多數漫畫中主角必備的「金手指」的作用,對孩子而言,她是希望,是堅持下去的動力,而捧著漫畫閱讀的讀者更能感受到的是其中濃濃的感情與愛,那是人類天性中最神奇的美麗之處。
結局的時候,小翔從未來傳回的日記,母親看了一遍又一遍,並且說「怎麼也看不膩」 。
《漂流教室》體現得較為透徹的還有對環境的關注,其巧妙的想像力,即使經過這麼多年仍毫不遜色於其他,提醒人類對於環境應有所重視,並真正著手改變。
由於漫畫風格較恐怖,故配圖多選用2002年根據同名日劇劇照,對日劇有興趣的可百度之。
文/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