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學費十五萬、教室裡只能說中文,西歐第一所中英雙語小學什麼樣?

2021-02-07 騰訊網
Screenshot: kensingtonwade.com

雙語學校在我國可以說是非常常見了,許多家長將孩子送到雙語學校讀書,希望從小能夠接觸不同的語言和文化,將來也能在國際化的競爭中更具優勢。

近年來,中文學習的熱潮席捲全球,不僅許多成人主動參加補習班,很多家庭意識到中文的重要性之後,也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學習中文。美國總統川普的外孫女在學,英國的小王子也在學,其火爆程度堪稱「全世界都在說中國話」。中文教師在國外成了炙手可熱的職業,然而,一直到今年9月之前,整個西歐地區卻連一所中英雙語的小學都沒有。

所以,當第一家中英雙語小學出現在英國倫敦肯辛頓區的時候,受到了空前熱烈的歡迎:入學名額被家長們哄搶一空,多家媒體派出記者前往學校一探究竟…

There are just two classrooms at Kensington Wade, a shiny new independent prep school opening in west London in September, and at a glance, they look the same. Colourful charts cover the walls, storybooks line the shelves, the odd toy lies around. Peer a little closer, however, and a certain difference becomes clear.

肯辛頓·韋德小學位於西倫敦,這所嶄新的私立學校於今年9月開學,目前還只有兩間教室。教室裡的牆壁上貼滿五顏六色的圖表,書架上整齊擺放著故事書,周圍還放著一些奇特的玩具,乍一看,跟其他教室都差不多,但是近距離觀察之後,這所學校的教室跟其他教室的區別逐漸顯現了出來。

Photo: HEATHCLIFF O'MALLEY / TELEGRAPH

「There isn’t a word of English in here,」 the headmistress, Jo Wallace, says as we pause in one of them. It’s true – the charts contain only Chinese symbols, the books are in Mandarin, and laid out are traditional oriental fans, scrolls and artwork. Even the school’s world map, which might normally have Europe at the centre of the picture, instead shows gives Asia and the Pacific the limelight.

當我們仔細觀察教室的時候,肯辛頓·韋德小學的校長華萊士(Jo Wallace)介紹稱,「在這裡一個英文單詞都沒有。」她說的沒錯,牆上的圖表中只有中國的符號,書架上都是中文書籍,周圍的陳設也是傳統的東方風格,有摺扇、書畫捲軸、其他藝術品等等。就連這所學校裡的世界地圖也是以亞洲和太平洋為中心,而不像其他英國常見的地圖中以歐洲為中心。

Photo: HEATHCLIFF O'MALLEY / TELEGRAPH

「That’s what we mean by this being totally immersive learning,」 Wallace says, 「the children will switch as soon as they’re in here, and that’s how they』ll begin to think in two ways.」

華萊士表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浸入式』教學方法,孩子們一旦進入了教室,就能迅速切換角色,因此他們能培養兩套不同的思維方式。」

Kensington Wade is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western Europe: a dual language English-Chinese prep school, offering completely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3 and 11. Children of any background are welcome, meaning the school is being presented as something of a modern alternative to the nearby Lycée Fran?ais Charles De Gaulle.

肯辛頓·韋德小學是西歐第一所中英雙語小學,為3至11歲的孩子提供雙語教育。任何背景的孩子都能來讀這所學校,也就是說,這所小學可能會成為附近的查爾斯·戴高樂小學的現代替代產物 (小編註:查爾斯·戴高樂小學是當地很受歡迎的英法雙語學校)。

Photo: HEATHCLIFF O'MALLEY / TELEGRAPH

It also comes with a bold promise. Staff are telling prospective parents that by the time their child leaves to go on to secondary school, they will be entirely fluent in Mandarin Chines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receiving just as good an education as any pupil of a 『normal』 English language school. By instilling that bilingual mindset, it’s thought, students here will be better prepared for the rigours of global 21st century life than any other children in Britain.

肯辛頓·韋德小學也提出了大膽的承諾,工作人員向準父母們表示,當他們的孩子從這裡畢業,進入中學時,已經可以流利地使用中文,同時,其他方面的教育質量也將和「普通的」英語教學學校一樣好。通過培養孩子的雙語思維,肯辛頓·韋德小學認為,他們的學生將來比英國其他的孩子更能適應21世紀的生活。

Photo: HEATHCLIFF O'MALLEY / TELEGRAPH

It sounds a heady goal, but following a model that has proved successful in other bilingual schools, everything at Kensington Wade will be split down the middle. There will be a British teacher and a Chinese teacher, and half of lessons, games and activities will be held in English, while the other half will be in Mandarin (hence the two classrooms). Even the food served in the dining hall will aim for an even mix.

這個目標聽起來挺高的,但是根據其他雙語學校的成功事例,肯辛頓·韋德小學將這裡的每一件事都一分為二。學生們有一位英國老師和一位中國老師,課程、遊戲、課外活動中,一半使用英語,一半使用中文 (所以有兩間教室),就連餐廳提供的食物都是中餐西餐「混搭」的。

Photo: HEATHCLIFF O'MALLEY / TELEGRAPH

「We are still fine-tuning the timetables, but pupils will likely alternate lessons as much as possible between the languages, rather than in week blocks or alternating between days,」 says Wallace. 「At this crucial age, 3-5 years, they pick things up so quickly that the system will feel natural straight away.」

校長華萊士表示,「我們依然在微調時間表,儘量使學生們切換課程的同時也切換語言,而不是一周或者好幾天才切換一次。在這個關鍵的年紀,3至5年時間裡他們很快就能適應這種系統,以後就能做到習以為常了。」

可以說是每個細節都非常用心打造了,甚至還有一半中餐的「福利」... 此外,報導中還提到,和很多雙語學校的規定一樣,在中文教室裡上課的時候,必須講中文,不得隨意使用英文。

在國內,雙語學校的費用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那麼這所英國第一家中英雙語小學如何收費?據《每日電訊報》報導,韋德小學的學費為1.7萬英鎊(約合人民幣15萬元)每年,韋德小學附屬的幼兒園計劃明年開始招生,學費為5000英鎊(約合人民幣4.43萬元)每年。

別看15萬元人民幣數額挺大,但是在倫敦肯辛頓區這種瀰漫著「壕」氣的地段,這價格可以說是非常「親民」了...家長紛紛表示滿意。

其實,幾年前英國政府就曾對推廣中文教育表示支持。現在,除了富人家庭,普通家庭的家長們也意識到了學習中文的重要性:

A craze for Mandarin, largely confined to affluent families in London. Still, it moved into full swing under the previous Conservative government when George Osborne, the then chancellor, offered primary schools £10m to introduce classes.

學習中文的浪潮曾經主要集中在倫敦地區的富裕家庭。保守黨執政、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任財政大臣時,曾提供1000萬英鎊資金幫助英國的小學推廣中文教育,後來學中文的熱潮蔓延至全國。

For those parents inclined to start their children early, there is Hatching Dragons, the UK’s first Mandarin-English nursery. It claims to 「foster fluency」 in both languages by age five, and has just opened a second London location with a third soon to follow.

對於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開始學習中文的家長們來說,可以選擇英國首家中英雙語幼兒園「望子成龍」幼兒園(Hatching Dragons)。該幼兒園稱,能使孩子在5歲以前就流利掌握兩種語言。目前「望子成龍」幼兒園在倫敦開了第二家,很快就要開設第三家。

File photo: Hatching Dragons

In the US, there are now a few hundred schools offering immersive Mandarin education, not only on the coasts but also in places like Kansas and Nebraska. This year’s 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Conference drew more than 1,200 teachers and other attendees to Houston to compare notes.

在美國,目前有幾百所學習提供「浸入式」中文教育,不僅僅在海岸地區,堪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等地也有這樣的學校。

「Chinese is the emerging language because China is emerging as a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wer,」 said Antonella Sorace, a linguistics professor who founded the Bilingualism Matters centre at the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It’s regarded as a good investment.」

在愛丁堡大學創立雙語教學事務中心的語言學教授安東內拉(Antonella Sorace)表示,「中國現在政治經濟實力不斷發展,中文也隨之變成了新興熱門語言,現在學習中文是一門很好的投資。」

「A lot of Chinese people will be speaking brilliant English [in the future], but it gets you through the door.」 said Ms Gurunathan, a self-confessed 「tiger mom」 and policy wonk.

一位自稱「虎媽」的政策研究者古魯納坦(Gurunathan)女士認為,「(將來)很多中國人的英語都說的很好,但是學中文卻能使你跨過那道門檻。」

Via Financial Times

不得不說,這些英國家長們讓孩子學習中文是切切實實地著眼未來、提前做好準備:

David Cameron in Shanghai, China. File photo: BBC

In 2013 David Cameron said that, 「by the time children born today leave school China is set to be the world’s largest economy. It’s time to look beyond the traditional focus on French and German and get many more children learning Mandarin.」

2013年,時任英國首相的卡梅倫(David Cameron)曾表示,「現在出生的孩子們將來從學校畢業時,中國也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是時候改變過去專注於學法語、德語的想法,讓更多的孩子學習中文了。」

Photo: ft.com

「In order to conduct business with China, it really is vital to be able to speak the language」 says Professor Hugo de Burgh, Kensington Wade’s chairman and founder. 「China is currently the leading trade partner for 124 nations. We want to prepare the next generation to make the most of that opportunity.」

肯辛頓·韋德小學的創始人雨果·布赫(Hugo de Burgh)教授表示,「為了與中國更好的開展業務,會說中文真的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中國目前是124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我們想讓下一代提前做好準備,充分利用好這個機會。」

最後,還有值得一提的一點,針對英國學生們普遍很害怕的科目:數學,肯辛頓·韋德小學也已經引進了中國上海的數學課標...

唔,孩子們,就祝你們好運吧...

來源:《每日電訊報》,《金融時報》,BBC / 圖片除標註外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英國首相梅姨首秀中文,給大家拜年啦!(雙語)
    先不說梅姨的中文是不是廣州香港的中文老師教的,梅姨字正腔圓的英音,華美誠懇的祝詞,篇篇可做最佳英文聽力練習。她強調,英中關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勁,15萬在英中國留學生,超過歐洲各國的中英投資市場,都為過去的一年劃上時代的印號,並期盼2017年中英兩國關係有更多進展。
  • 重磅消息:新加坡加拿大國際學校(CIS)雙語班開至中學階段,精英雙語數學課程吸引眼球!
    對此,校方也進行了多次詳細地研究,終於在今年做了完善的部署,計劃從明年開始將雙語項目延續到中學。A:非常感謝熊校長的確認!最近幾年,加拿大國際學校的雙語項目確實在行業內名聲大震,小學階段的雙語項目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您覺得取得這樣的成績,關鍵是什麼?
  • 全球大觀:未來教室長什麼樣
    (老師在智能教室裡像課堂教學那樣通過網絡給同學講課)它通過使用隱藏式的攝像頭和電腦設備實現遠程教學,通過智能化的設備操作加強教學的真實感「未來教室」難道專屬於高校麼?華中師範大學已經在北京、廣東、江蘇、湖北、新疆等地建成中小學未來教室1400餘間。按照《蘇州市教育信息化五年行動計劃》,到2017年,全市中小學校將建成200間未來教室。成都市泡桐樹小學西區「未來教室」
  • 關於泰國中文教師,有些心裡話一定得告訴你們~
    中文學習熱潮自然也推動了泰國中文老師市場的需求。因為多數泰國學校招聘中文老師沒有泰語硬性要求,所以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泰國當中文老師。那麼在泰國當中文老師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想在泰國當中文老師有很多途徑,最常見的就是漢辦派來的志願者,大家可以通過孔子學院申請國際漢語教師崗位,然後通過考試面試,就可以來泰國當中文老師了。
  • 在雪梨說英語將變「少數」?滿街中文廣告日語車牌,Hurstville還有中英雙語「吐痰」警告牌!
    再過10年,在家裡說外語的雪梨人將比說英語的人多
  • 陳小春兒子重回臺灣讀幼兒園,學費曝光引感慨:至於嗎?
    其實娛樂圈中這樣的價格並不算高,胡可和沙溢的兒子安吉上的是國際小學,這所學校對中國籍小孩有數量的限制,並且學費一年就高達25萬左右。袁詠儀的兒子讀的是國際幼兒園,並且該幼兒園是香港首個推出的雙語教育的美式學前教育中心,一年的學費在20萬左右。
  • 倫敦富裕家庭中文熱的背後:原來學中文的好處竟有這麼多...
    倫敦富裕家庭開始流行學中文主要限於倫敦富裕家庭,有對學中文的熱衷,這似乎與英國人勸說他人學習英語的傳統反差甚大。前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曾撥款1000萬英鎊讓英國小學引進中文課程。
  • 幼兒園的學費收據單走紅,看清數字後,網友:二胎生不起了
    兒子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時,王寧和妻子選擇了離家不遠的一所雙語國際幼兒園。因為他們聽說這所幼兒園的設施以及師資力量都是比較領先的,孩子在這所幼兒園也能得到更好的發展。但這所幼兒園對王寧的家庭來說唯一的缺點就是學費貴。
  • 教室裡的空氣淨化器作用有多大?
    到底要不要上學,學校裡配空氣淨化器到底有沒有作用?有專家表示,目前學校教室多為65平方米的標準化建築,一般淨化器只能在小面積空間「發威」,另外,作為特殊的公共場所,教室的空氣品質受多種因素疊加影響。專家建議,霧霾天學生應該以靜態活動為主,同時注重膳食平衡,多吃蔬菜水果、菌類等。
  • 【學術】中國標準「走出去」系列之三:建設中英雙語標準語料庫、雲翻譯平臺是中國標準「走出去」的基礎工程
    構建權威的中英雙語標準語料庫是中國標準「走出去」不可或缺的基礎工程之一。目前,約有6,000項中國標準等同採用英文國際標準(如ISO、IEC),與國際標準具有等同規定與要求,雖然個別地方存在措詞差異,但可將等同採用國際標準的中國標準視為該國際標準獲得官方認可的中文譯本。將權威的中英文標準以句子為單位進行雙語對齊處理,再進行中文切詞處理、中英文詞性自動標註,最後將加工好的雙語語料建成雙語語料庫。
  • 圈話市井 | 新加坡雙語多累心,這次被吐槽的輪到中文了...
    有細心的小夥伴發現——橫幅上的中英文字句對比之下不太對勁,中文句子錯誤百出,拍下照片放上網,斥責橫幅「胡言亂語」。橫幅上的英文簡介寫著「Save the environment」,應該翻譯為「保護環境」或「為環境盡一份力」,中文簡介卻寫成了「為環境「斤」一份力」。
  • BBC紀錄片:當上帝說英語(中英字幕)
    紀錄片裡提到,有的經文是需要經常在教堂裡讀的,所以他們審校的方式非常獨特:一個人朗讀譯文,其他人坐在旁邊聽,聽不懂的就不合格!紀錄片的主持人亞當·尼科爾森(Adam Nicolson)是英國著名的作家、歷史學家。本紀錄片是根據他的同名專著改編的。
  • 【私摘】講話中英夾雜的人,是語死早還是裝逼犯?
    今天,壹讀君(yiduiread)就來聊聊這背後的科學道理:為什麼有人喜歡講話「中英夾雜」? 友情提示,內容略燒腦,理解力低於平均水平的請在父母指導下閱讀。因為這樣講話方便啊。 20世紀末有語言學家提出了「順應」理論,你可以理解為「順著最得心應手的方向」來講話。而語碼轉換就是人們要尋找最簡便最得心應手的表達方式所激發的。學過兩種以上語言的人也不例外,他們傾向於使用最不需要努力、也最不需要費勁來做選擇的形式來完成講話的任務。 你可以能要說,中英文不定時切換明擺著不是增加講話時候的障礙嗎?
  • 「長壽」美劇:《豪斯醫生》全8季中英視頻+中英及純英劇本+英語筆記
    (第5季視頻僅有中文字幕)2、《豪斯醫生》1-8季中英及純英劇本3、《豪斯醫生》英語筆記小庫需要提醒各位同學:①因為信息太過龐大,小庫力求提供更多信息給同學們參考,但難免會有遺漏或者錯誤,網友C: 美國片,雖然不是大片,但喜歡這個醫生的自信、簡單、粗暴,直接解決問題,比起那些臨床上講這個理論、講那個理論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反正一句話,病好了,你愛咋說咋說,服你!網友D: 倫理劇中最專業的醫務劇,醫務劇中最深刻的倫理劇!!!網友E:《豪斯醫生》是許多醫生青年時代心目中的神劇No.1。
  • 「翰林院」新樓盤中文標誌被垃圾袋覆蓋!澳洲華人區現多處中文標誌,當地人怒了:「這是在罵我們沒用!」
    她說:「我曾經去過中國和香港,但從來沒有遇到過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所有的路牌都是中英雙語。而這個標誌完全是中文,不知道它在表達什麼。」在安靜的住宅街道,完工的單元樓前擺放著用中文寫的廣告牌。一家房產中介為了以亞洲買家為主,呼籲在廣告牌上方寫上中文,然後再在下方補充英文翻譯。周邊的零售企業也紛紛效仿此法。
  • 【小聽童中英文雙語分句童話故事】睡美 人(1)Sleeping beauty(上集)
    (下集)中英文雙語故事,連續聽2-3個月,孩子基本上能夠「翻譯」得同原文一樣,一年以後,再聽這個故事,孩子就用自己的語言翻譯,說明她已經完全聽懂了。聽一年以後,孩子就可以開始試著練習開口說了。這時,孩子的語音語調會同原版英語發音非常相似。
  • 歪果仁居然這麼說中文...
    現在,歪果仁把中文說得越來越洋氣了。舉兩個慄子:抖音後加S,嚴謹!講究!
  • 國際雙語:趙揚老師獲2017「智慧課堂創新獎」特等獎
    (Smarter Classroom)環境中的創新教學方法研究、發展基於TBL團隊合作學習模式的智慧課堂(Smarter Lecture),臺灣科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今年上半年舉辦「2017智慧課堂創新獎」選拔活動,鼓勵教師發展「可複製、會擴散」的智慧教室創新教學模式。
  • 致雙語學校的魔都媽媽:別和英美私校比英語了,你連公立都比不過
    美國總統川普孫女說中文從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的女兒,美國總統川普的孫女到從幼兒園就開始的中文沉浸式項目和高中中文AP課,美國的孩子特別是華裔、亞裔在中文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金錢。甚至很多華裔家庭父母還是說中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