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廖培煌 實習生劉立峰)拖著偌大的殼慢慢蠕動,外殼長卵圓形,殼表面褐色、淡黃色、白色相間……這幾天,到晉江市體育中心鍛鍊的市民莊先生發現,在綠化帶、灌木叢下,出現成群結對的蝸牛!
今日上午9點多,記者在晉江市體育中心的遊泳館、遊泳池外牆的綠化帶,來回走了幾回,隨處可見在蠕動的蝸牛。蝸牛有點像「福壽螺」,個頭比平時我們見到的蝸牛塊頭大很多,大的猶如雞蛋大小,長度比成人的手指長,小的也比一元硬幣大。
這些蝸牛大多有黃色、褐色、白色相間的條紋外殼長卵圓形,伸出外殼的軟體部分深褐色或深黃色色。
遊泳館左側一處的潮溼灌木叢下,有一大群的大蝸牛。這些蝸牛有的三三兩兩貼在腐爛的樹葉上,有的在草地上爬行。一個大的枝葉下,窩著10多隻大大小小的蝸牛。數了下,環繞這棵灌木的蝸牛,竟然有四五十隻之多!
其他棵灌木,也有數量不少的蝸牛。樹下、綠地,零零星星的蝸牛在爬。還有不少死掉的蝸牛,只剩下軀殼。
這些蝸牛到底是什麼?其實這種蝸牛並不罕見,它們的學名是「褐雲瑪瑙螺」,又名東風螺、菜螺等,俗稱「非洲大蝸牛」,是一種入侵物種,因原產於非洲東部沿岸,且個頭較大,被稱為「非洲大蝸牛」。
據了解,不僅僅是晉江的體育中心,在晉江池店、泉州市區的承天巷等地,都有過「非洲大蝸牛」的身影。每到夏季雨後,一些潮溼的樹草下、腐爛的枝葉下都是它們出沒的地方。
非洲大蝸牛食性比較雜,什麼植物都吃,假如發生在農田區可能會大量食用毀損農作物。此外,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排洩物也含有寄生蟲和病原菌,不要撿來把玩。
可點擊「閱讀原文」查看蝸牛驚悚視頻↓↓↓
一定要遠離非洲大蝸牛,同意的請點讚↓↓↓